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美国站FBA库存可直送加、墨

亚马逊突然放开加墨市场,FBA库存能“跨境溜达”了?

亚马逊后台弹出的那个“自动注册远程配送”提醒,让不少美国站卖家心里咯噔一下。2022年6月1号, 亚马逊悄咪咪推了个NARF计划,说从7月1号起,符合条件的美国站FBA库存能直接卖到加拿大和墨西哥,不用再往那俩国家单独发货。听着像是天上掉馅饼,拓展市场、共享Prime、低成本测款,好处一堆堆。但等卖家反应过来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6月30号,亚马逊紧接着宣布远程配送费要涨。这波操作,到底是送福利还是割韭菜?

先别急着乐,自动加入背后藏着啥?

亚马逊这波“自动加入”的套路,玩得挺溜。以前卖家想卖到加墨,要么自己找物流,要么用亚马逊的跨境配送,麻烦又贵。现在好了系统自动勾选,不取消就默认加入,美其名曰“帮助卖家轻松拓展市场”。但仔细想想,亚马逊哪有那么多好心?2022年7月1号之前,后台有取消选项,不少卖家手忙脚乱去取消,生怕被“自动绑定”。更扎心的是取消的时间点和费用上涨的时间点,隔得就差一天你说巧不巧?6月30号费涨,7月1号自动生效,这节奏卡得死死的,卖家根本没时间反应。

亚马逊美国站FBA库存可直送加、墨,不参加须在7月1日前取消注册!
亚马逊美国站FBA库存可直送加、墨,不参加须在7月1日前取消注册!

远程配送费涨多少?具体看产品尺寸和重量,但大件商品涨得最狠。有个做家居类目的卖家跟我说他一个沙发墩,原来远程配送费要15美元,涨完直接飙到22美元。加拿大买家下单,光运费就占了售价的20%,利润直接被砍一半。亚马逊的理由是“北美地区配送、 运输、仓储和买家服务成本不断上涨”,听起来振振有词,但卖家心里门儿清:这哪是成本涨,分明是趁你病要你命。

听起来很香的“加墨双市场”,实际坑比好处多?

好处确实存在。链接同步,美国站的产品自动同步到加墨站点,不用重复上传,省了不少事。Prime标记共享,加墨买家也能看到Prime标识,信任度up。最关键的是不用提前备货到当地仓库,美国FBA库存就能卖,测款成本低。有卖家测试过 同样的产品,在加拿大站上架后流量比美国站低30%,但转化率能到15%,比美国站还高一点,说明加墨市场还是有潜力的。

但坑也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退货问题。加拿大买家退货,商品得从加拿大运回美国运营中心,运费谁出?卖家得承担。有个卖户外装备的卖家遇到事儿, 加拿大买家退了个价值80美元的帐篷,退货物流费花了45美元,直接亏到姥姥家。墨西哥更麻烦, 清关、退货流程复杂,有时候商品退回来运费比货值还高,卖家干脆让买家别退了直接给个折扣,算认栽了。

时效也是个大问题。美国到加拿大的配送,标注7-12天实际经常拖到半个月。墨西哥稍好点,5-9天但遇到海关查验,能等上一个月。加墨买家早就习惯本土电商3天达,这慢悠悠的跨境时效,直接拉低转化率。有数据显示,配送时间每增加1天转化率就下降5%。加拿大站主要原因是时效问题,订单取消率比美国站高20%,你说气不气?

价格自动调整?亚马逊帮你“算账”可能是在帮你“亏钱”

更坑的是亚马逊会自动调整加墨站点的售价。系统根据美国站的利润,自动加价,但完全没考虑关税、退货成本这些。有个卖电子配件的卖家, 美国站卖20美元的充电线,系统自动把加拿大价格调到30美元,算上13%的进口关税,买家到手要34美元,比本土同类产品贵10美元,根本卖不动。后来卖家手动把价格降到25美元,销量才慢慢起来但利润比美国站低8%。

想不被“自动算账”,得自己动手调价格。但调多少合适?关税、退货费、运费,这些成本都得算进去。墨西哥站更麻烦,汇率波动大,今天算好的利润,明天汇率一变,可能就亏了。有经验的卖家会建议, 在加墨站点售价基础上,额外加10%-15%的“风险缓冲费”,但加太多又影响销量,这平衡点,真不好找。

真实案例:两个卖家,两种结局,NARF到底值不值得入?

老王是做家居收纳的,2022年7月刚加入NARF时信心满满。美国站卖得不错,想着加拿大、墨西哥市场肯定能复制成功。后来啊加拿大站销量上去了 但退货率高达18%,比美国站高10个百分点,全是主要原因是尺寸问题——北美和亚洲的收纳习惯不一样,他卖的收纳盒,加拿大买家觉得太小,直接退。加上远程配送费上涨, 加拿大站利润直接从15%降到5%,老王果断在2023年1月退出了NARF,专注美国站,反而赚得更多。

小李是做宠物玩具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他的玩具体积小、重量轻,远程配送费涨了影响不大。加拿大站和墨西哥站虽然销量只有美国站的1/3, 但主要原因是退货率低,加上宠物玩具对时效不敏感,加墨站的整体利润贡献到了20%。小李还专门针对加墨市场做了产品改进, 比如把玩具的包装换成英文,加个“适合大型犬”的标签,墨西哥站销量直接翻倍。现在他的FBA库存,30%都来自加墨订单。

这两个案例说明啥?NARF不是万能药,得看产品类型。高价值、 大体积、退货率高的产品,千万别碰;小而轻、对时效不敏感、利润空间大的产品,或许能啃下加墨市场这块蛋糕。

不想被“自动绑定”?取消注册和库存同步的坑得知道

如果不想加入NARF, 2022年7月1号前取消就行,但现在过了这个时间,还能退吗?能,但得费点劲。进卖家后台,找到“配送设置”,点“远程配送”,取消勾选就行。但要注意,取消后加墨站点的Listing会下架,得重新上传,库存同步也会断开。

库存同步也是个坑。美国站和加墨站的链接不是完全独立的,改一个站点的标题、关键词,另一个站点跟着改。更麻烦的是侵权问题,美国站的Listing没问题,加墨站可能主要原因是某个词被判定侵权,直接下架。有卖家遇到过 美国站卖得好好的,加拿大站突然被投诉“专利侵权”,查了半天是产品描述里有个词和某个专利重合,连带着美国站都受了影响,损失了好几万。

如果链接同步不了怎么办?有经验的卖家会建议,在加拿大站点用美国站的SKU和ASIN重新上传产品,这样就能实现同步。但要注意,图片、描述得符合加拿大站的要求,不然可能被审核。墨西哥站更严格,产品认证、标签都得按当地标准来不然连FBA资格都拿不到。

加墨市场拓展, 除了NARF,这些策略能救命

如果决定加入NARF,或者本来就打算卖加墨市场,光靠亚马逊自动同步肯定不够。得主动出击,针对加墨市场做本地化优化。加拿大英语和法语双语区,法语区的Listing得单独翻译,不然根本没人看。墨西哥站,西班牙语翻译要地道,别用机器翻译,闹笑话。有个卖家把“防水”翻译成“resistente al agua”, 后来啊墨西哥买家以为是“防潮”,收到货发现不防水,集体退货,亏惨了。

广告投放也得单独搞。美国站的广告预算直接复制到加墨站,大概率打水漂。加拿大的搜索词和美国差不多,但竞争小,广告成本低,ACOS能比美国站低5%-10%。墨西哥站不一样, 搜索习惯完全不同,得用当地的常用词,比如“juguete para perro”比“dog toy”流量高得多。有经验的卖家会建议,加墨站的广告预算单独设,每个站2K-5K美元,慢慢测试,找到精准关键词。

物流方面除了NARF,还可以考虑第三方海外仓。加拿大的多伦多、 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都有第三方仓,把货发过去,本土配送时效能缩短到3天转化率能提升20%。但第三方仓的成本比FBA高,适合销量稳定的产品。小卖家可以先试试NARF,销量起来了再转第三方仓,这样风险小。

2023年最新数据:加墨市场到底还有没有机会?

根据亚马逊2023年Q3的数据, 加墨市场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增长了35%,比美国站的增速高15%。其中, 家居、宠物、户外类目增长最快,加拿大站的家居类目销量同比涨了40%,墨西哥站的宠物玩具涨了50%。但退货率也在上升, 加拿大站的跨境退货率从2022年的12%涨到了18%,墨西哥站从15%涨到了22%,说明加墨买家对产品质量和配送时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转化率方面 本土FBA的转化率能到25%,而NARF的跨境转化率只有12%-15%,差了一倍。但价格优势明显,NARF的产品价格比本土FBA低10%-20%,所以还是有不少买家愿意等。有卖家测试过 同样的产品,NARF的价格比加拿大本土FBA低15%,虽然时效慢7天但销量反而高20%,说明价格敏感型买家在加墨市场占比不低。

利润方面小而轻的产品在NARF下还有得赚。比如一个重量500克、 售价30美元的产品,美国站FBA成本5美元,远程配送费8美元,加拿大关税3.9美元,退货成本2美元,总成本18.9美元,利润11.1美元,利润率37%,比美国站低8个百分点,但销量能翻倍,总利润还是高的。但大件产品就不行了 一个5公斤的售价100美元的产品,远程配送费可能要30美元,关税13美元,退货成本10美元,总成本58美元,利润42美元,利润率只有42%,比美国站低15个百分点,根本不划算。

再说说一句:NARF不是“万能钥匙”, 而是“双刃剑”

亚马逊美国站FBA库存直送加、墨,听起来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但门后面是金矿还是陷阱,得看你怎么走。自动加入、费用上涨、退货难题,这些坑都得提前踩明白。选品对了 小而轻、利润高、退货率低的产品,能在加墨市场啃下一块肉;选品错了大体积、高退货、价格敏感的产品,只会被割得体无完肤。

别被亚马逊的“市场拓展”口号冲昏头脑, 冷静点,算清楚成本,测好市场,再决定要不要加入NARF。加墨市场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遍地黄金,是机会,也是挑战。能抓住机会的,都是那些敢试错、会算账、懂本地化的卖家。至于那些盲目跟风的,大概率会成为亚马逊“割韭菜”的对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