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囚徒失血,速卖通成为大卖第二收入平台
亚马逊的“牢笼”:从封号潮到广告绞杀
一位做了八年亚马逊的深圳卖家, 在办公室抽了整整三包烟,再说说把Prime Day的备货清单删得只剩下一半——账上现金流撑不到下个月了。这不是个例,是2021年以来跨境圈的普遍困境。2021年5月,亚马逊那场波及数万中国卖家的“封号潮”,像一把刀砍在了行业命脉上。义乌大卖通拓科技早在3月就被PayPal冻结部分资金, 直接划扣29个收付款账户,损失高达7849.1万,理由是“涉嫌侵犯商标、售假”。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中小卖家连夜清仓、关店的现实。
封号只是开始。更致命的是亚马逊内部的“绞杀”。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显示, 中国卖家在亚马逊美国站的占比从2020年底的48%暴跌到2022年5月的42%,曲线像被剪刀剪开——美国卖家占比上升,中国卖家下降。英国、德国、日本站点同样如此。一批中国卖家店铺被关闭,库存积压却无处可卖,销售额断崖式下跌。剩下的卖家,日子也没好过。灰色运营的路子被堵死,“刷单测评”获取排名成为历史,自然流量稀缺得像沙漠里的水。

于是所有卖家一窝蜂扎进站内CPC广告的“死胡同”。广告流量成本暴增,ACoS高到离谱。Sellics的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2年,亚马逊美国站CPC每次点击成本同比增长22%。但实际体验比数据更痛:一位卖家的广告费增加了2倍,流量只增长0.5倍,转化率还降了一半。大卖家还能烧钱,中小卖家直接被“烧死”了。潮汕一位做了十年天猫的老卖家, 在亚马逊接连受挫后关掉店铺,灰溜溜转回国内市场——他苦笑着说:“亚马逊像个无底洞,投多少进去都听不到响。”
大卖家的广告费账单更触目惊心。价之链2021年亚马逊站内及推广费暴增219.45%, 高达7360万;赛维2021年上半年在CPC广告上花了1.66亿;子不语、晨北科技等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这些数字背后是亚马逊“囚徒”们的集体挣扎——要么被广告费拖垮,要么被封号清零,要么主动“越狱”。
速卖通的“窗口期”:大卖家的第二曲线
当亚马逊的“牢笼”越来越紧,速卖通成了大卖家眼里的“逃生通道”。有棵树的年报里藏着关键数据:尽管经历了封号“洗礼”, 亚马逊仍是其最大营收渠道,贡献32.79%的收入,但速卖通以20.05%的占比紧随其后差距在慢慢缩小。这个变化不是偶然。
绿联科技2021年速卖通收入约1.13亿元, 是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跨境平台,招股书里的官方旗舰店截图显示,充电器、数据线等核心产品都在列。安克创新虽然把速卖通当“清货渠道”, 但内部人士透露,如果效果好会持续加大投入——毕竟谁不想多一条腿走路?接近傲基的人士证实这家“坂田五虎”之一已经悄悄在速卖通上架了一批产品,试探市场反应。
从“清货场”到“主战场”:大卖家的策略转变
速卖通对大卖家的吸引力,早就不是“清库存”那么简单了。全球速卖通招商发展负责人王德民公开表示,Aukey等大卖家已入驻。深圳跨境电商前沿阵地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加入速卖通的卖家数量激增200%以上。4月19日的AE Mall发布会上, “坂田五虎”中的几家头部卖家现身,这意味速卖通不再是中小卖家的“专属地”,大玩家也开始认真布局。
这种转变背后是速卖通自身的“后劲”。它不像TikTok Shop那样还在试水阶段,流量转化、用户增长充满不确定性。速卖通运营了10多年,有庞大的流量和用户根基,是能实实在在“卖货变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 它给了大卖家“摆脱亚马逊依赖症”的机会——当北美平台的规则越来越严苛,至少速卖通是“自己人主导的平台”,规则更熟悉,沟通成本更低。
速卖通的“基建狂魔”模式:物流先行, 市场突围
速卖通能成大卖家的“第二曲线”,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基建狂魔”式布局。在欧洲,它直接抄了亚马逊的“后花园”。波兰第三大城市罗兹, 速卖通搭了1万多平方米的大型物流中心,货物从这里能直接发往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等邻国。波兰街道上, 3000个速卖通快递柜随处可见,合作伙伴InPost更是落地了1.4万个快递柜——这效率,比亚马逊本土化还快。
2021年11月, 阿里巴巴在比利时开设了欧洲最大的销售转运中心,配合菜鸟物流,实现西班牙3日达、法国7日达。法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等国家,速卖通投放了超过2万个自提柜。2022年5月, 速卖通又和爱沙尼亚Omniva合作,在人口仅133万的小国投放了285个快递柜,数量还在不断增加。这些物流基建,不是“面子工程”,是实实在在解决了跨境物流“再说说一公里”的痛点。
拉美市场:速卖通的“新战场”
欧洲还不够,速卖通把目光投向了拉美这个“蓝海”。2022年5月31日 智利全国商会发布的Q1电商报告显示,速卖通以24%的市场订单占有率,力压18%的亚马逊,成为智利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更夸张的是巴西——Altfit的数据显示, 巴西最大的三家电商平台分别是AliExpress、Dafiti和Magalu,亚马逊连前三都没挤进去。虽然巴西商会抵制中国跨境电商平台, 速卖通也在被抵制名单上,但这恰恰说明它的影响力——对当地实体店的冲击有多大,速卖通就有多强。
对抗性视角:速卖通的“甜蜜陷阱”
当然说速卖通是“救命稻草”有点早。它有自己的“甜蜜陷阱”。价格战就是第一个坑。为了抢占市场,速卖通卖家普遍陷入低价内卷,利润薄得像刀片。一位深圳3C卖家吐槽:“同样的充电头, 亚马逊卖20美元还有5美元利润,速卖通卖10美元还要包邮,物流成本一扣,白干。”物流成本虽然降了但跨境物流仍比本土高,时效稳定性也不如亚马逊,差评率一直居高不下。
政策风险更悬。巴西的抵制只是开始,欧罗巴联盟可能对跨境电商平台更严格的监管已经在路上了。速卖通在东欧虽然排名靠前, 但波兰第一是本土平台Allegro,速卖通第二,亚马逊第九——用户数量还在缩减,说明本土平台的“地头蛇”不好对付。速卖通想在欧洲“称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亚马逊的“反攻”:Prime Day与流量补贴
亚马逊也没坐以待毙。2022年, 它掏腰包补贴10%,鼓励卖家大搞站外流量,Prime Day成了“囚徒们”再说说的救命稻草。前面提到的那位抽了三包烟的深圳卖家, 把再说说希望寄托在Prime Day:“如果能回血,就继续做,不能就清库存关店。”但效果未知——广告成本已经高到离谱,补贴能否覆盖成本,两说。
未来已来:多渠道布局的“生存法则”
这场“亚马逊囚徒”的大逃亡,本质是跨境电商行业的“去单一化”生存法则。速卖通成了大卖家的第二收入平台,但不是唯一。TikTok Shop也在崛起, 2022年主播岗位需求较2021年上涨22%,薪资10k起步,30k也不少见,但直播带货的转化率、用户粘性还在验证中。核心还是产品力和供应链, 物流基建是速卖通的护城河,但卖家得学会平衡风险——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更不能把所有希望押在一个“变数”上。
深圳坂田的写字楼里 曾经挤满亚马逊运营员的工位,现在一半换成了速卖通招商经理和TikTok直播培训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在找路的“幸存者”。亚马逊的“牢笼”依然坚固,但速卖通的“窗口”已经打开——至于能开多大,还得看卖家自己的本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