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如何调整架构,与SHEIN、Temu正面交锋
从“分治”到“整合”:TikTok电商的架构变阵
2023年的夏天TikTok电商团队里的人心有点慌。五月份的一纸调令,把东南亚跨境部门和本地“本对本”部门拧成了一股绳。这两个过去井水不犯河水的团队,突然要合并成一个新部门,叫S项目。原东南亚本对对本负责人訾婧鑫, 这位2017年就加入字节的老兵,从负责本地商家供货履约,变成了全托管电商项目的头儿,直接向电商负责人Bob汇报。
“本对本”和“跨境”,这两个词在TikTok内部曾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意逻辑。前者是找本地商家,货在当地,履约也在当地;后者则是中国商家发货,跨境物流送到用户手上。东南亚是TikTok电商的粮仓,最高峰时印尼一个市场就能撑起七成收入。如今要把这两块捏在一起,冲击的是SHEIN、Temu们的地盘——全托管模式。

东南亚市场的“合并手术”
訾婧鑫的履历很有意思。她在字节内部辗转腾挪,从今日头条的产品战略,到学浪的产品负责人,再到东南亚电商掌舵人。这次被推到S项目前面与其说是升职,不如说是TikTok电商的一次“背水一战”。内部消息说原“本对本”部门近三分之二的人都被划进了S项目,剩下的还要兼顾老业务,压力可想而知。
为什么要动刀?答案藏在货盘里。TikTok电商在英国上线后一直被“卖什么”这个问题困住。早期的商品精选联盟像国内的选品联盟,但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消费习惯,让这套打法水土不服。2022年, TikTok试过“AquaMan”计划,把商品提前屯到英国仓,模仿亚马逊的FBA,后来啊商家不敢囤货,平台成本又高,不了了之。
S项目:TikTok的全托管“赌局”
S项目一露面行业内的人就看出门道了。这分明是冲着SHEIN、Temu去的。全托管模式——商家只管供货,平台包揽流量、运营、物流、清关,连退货都归平台管。TikTok管这叫“躺平式经营”,听着轻松,背后的野心可不小。
模式复制还是差异化突围?
一开始S项目的目标是沙特阿拉伯和中东其他地区。五月份正式官宣后 英国用户突然发现,TikTok里多了一个叫“Trendy Beat shop”的货架商城。界面简单,像个基础版抖音商城,商品大多来自短视频爆款,从中国发货。背后的运营公司是Seitu, 2022年就在新加坡注册,是TikTok的子公司,还和字节旗下的If Yooou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TikTok开始疯狂招有供应链资源的商家,要求跨境运营或供货经验。这和SHEIN、Temu的路径高度重合。但问题来了TikTok的短视频基因和货架电商,能像SHEIN那样靠柔性供应链打穿市场吗?Temu靠低价和社交裂变在美国狂飙, TikTok的优势是内容,可内容驱动的货架电商,用户真的会买单吗?
内部有人质疑,这步棋是不是走得太急了。SHEIN做了十几年供应链,Temu有拼多多在背后输血,TikTok凭什么觉得能后来居上?更何况,全托管模式虽然解决了商家的运营难题,但平台要承担的物流、履约成本,可不是小数目。
货盘与物流:TikTok电商的老难题
货盘问题就像一根刺,扎在TikTok电商的神经上。英国和美国市场,曾经涌入大量草莽商家,卖的是9.9包邮的小玩意儿。后来啊呢?用户买了一次就卸载,口碑崩得一塌糊涂。国内电商直播为什么火?统一大市场、同文化、物流成熟,这些条件海外一个都不占。
从“AquaMan”到“本土试水”
2022年的“AquaMan”计划, 本质是TikTok想走亚马逊的老路,用本地仓解决物流时效。但商家不愿意承担库存风险,平台又得贴仓储费用,两头不讨好。去年下半年, TikTok在美国又传出自建物流的消息,还招了“从零构建新物流服务”的人,后来又否认,说只是和外部物流公司合作,搞本土卖家的配送服务。
更让人意外的是TikTok电商内部还藏着个“K项目”——二手奢侈品。2023年,这个项目还在正常运营。在本地市场找物流最优解,TikTok的尝试五花八门,但后来啊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全托管模式看似一劳永逸,但物流是绕不开的坎。SHEIN在海外建了那么多分仓, Temu也和第三方物流深度绑定,TikTok如果真想打全托管,物流体系不补上,一切都是空谈。
SHEIN、 Temu的压力与地缘暗礁
TikTok冲进全托管市场,直接撞上了SHEIN和Temu这两头“猛兽”。SHEIN靠快反供应链吃遍全球,Temu凭借拼多多的低价打法,在美国市场杀疯了。2023年上半年,Temu的下载量多次超越亚马逊,SHEIN的估值也冲到了千亿美元级别。
全托管模式的“双刃剑”
全托管模式能让平台对货盘和质量有绝对控制,但代价是成本飙升。SHEIN的物流费用占了运营成本的很大一块,Temu为了抢市场,补贴也没少花。TikTok现在要all in全托管,这笔账算得清吗?
更麻烦的是地缘风险。2023年6月, 美国众议院一个专门盯着中美经济竞争的委员会,甩出一份报告,直指SHEIN、Temu利用“小额包裹免关税”的漏洞,2022年有2.1亿个包裹没交关税,2023年只会更多。议员们已经开始动议,要取消中国、俄罗斯货物的关税优惠。
这对TikTok简直是头顶悬剑。本来就在美国市场小心翼翼, 连全闭环电商都拖到2022年11月才敢上线,早期邀请码炒到上万元,可见有多谨慎。现在SHEIN、Temu被盯上,TikTok的电商业务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周受资的“亲征”与市场谨慎
2023年,TikTok CEO周受资突然变得“接地气”。六月初,他飞到印尼,当着贸易部长的面承诺,未来2到5年要投100亿美元。知情人士说TikTok Shop跨境电商在印尼的销售额,今年要比2022年的25亿美元翻一番不止。
印尼的百亿承诺与美国的“半闭环”
东南亚是TikTok的底气,美国却是心头的刺。雷峰网报道, 周受资最近亲自组织美国MCN机构和TikTok Shop商家开会,挨个打气,说让大家对TikTok Shop有信心。可会上没提新政策,商家心里更没底了。
美国市场的谨慎,体现在每一步决策上。早期搞半闭环,用户点链接去第三方平台下单,TikTok只赚流量钱。全闭环上线一拖再拖,直到2022年底才敢小范围邀请。依附TikTok做生意的创业者, 命运跟着业务调整起起伏伏,今天说扶持,明天架构变,谁敢放心all in?
周受资的亲征, 像是在给市场吃定心丸,但TikTok电商的难题,不是靠开会和投资就能解决的。SHEIN、Temu在前头跑,TikTok在后面追,中间还隔着物流、货盘、地缘三座大山。
全托管这条路,TikTok非走不可吗?或许可以回头看看东南亚市场的“本对本”模式,本地商家、本地履约,用户信任度高,利润也稳定。但SHEIN、Temu的诱惑太大了低价、爆款、高转化,哪个平台不动心?只是TikTok有没有想过复制别人的模式,能不能复制别人的成功?
2023年下半年,S项目会在英国跑出数据吗?沙特市场的用户,会像中国年轻人刷抖音那样,在TikTok商城里剁手吗?这些问题,TikTok自己可能也没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和SHEIN、Temu的正面交锋,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