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用户数即将突破19亿

TikTok最近又刷屏了 不是哪个网红突然爆火,而是它那即将突破19亿的用户数像颗炸雷,把整个社交媒体圈都震得嗡嗡响。要知道, 这可不是普通APP的日常增长,而是用五年时间把用户基数拉高了1800%的狠角色——Insider Intelligence预测它的广告收入今年又要创新高,背后站着的是17亿注册用户和每天刷不停的新面孔。

用户破19亿:数字狂欢背后的真实逻辑

19亿这个数字, 听着像天文数字,但拆开看,每一步都踩在了市场的痛点上。Only Accounts.io的数据显示, 2023年TikTok的下载量同比激增了1个亿,要知道,这还是在全球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23年4月到10月, 短短半年时间,巴基斯坦的广告受众从2750万一路爬到4800万,增速74%;美国市场紧随其后受众接近1.44亿,半年涨了23%;越南也没落下从5050万冲到6260万,同样23%的增长。

TikTok势如破竹,平台用户即将突破19亿
TikTok势如破竹,平台用户即将突破19亿

这些数字不是凭空来的,TikTok在巴基斯坦的下沉市场做了什么?简单——本地化内容。他们找了当地农民拍种地日常, 后来啊播放量比娱乐视频还高,这才是用户增长的核心:不是硬推,而是让用户觉得“这说的就是我”。

下载量狂飙:1亿增量藏在哪?

有人可能会说下载量高不代表用户活跃啊?这话没错,但TikTok的用户粘性确实是个硬指标。Demandsage的数据显示,全球TikTok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52分钟,这是什么概念?比Instagram多20分钟,比YouTube多10分钟。用户愿意花时间,自然就愿意看内容,愿意点链接,愿意买东西。2023年11月, 抖音上有个账号发了个“TikTok全球用户群有望激增至19亿”的视频,居然收获了2893个点赞,说明什么?

连国内用户都开始关注它的海外增长潜力了。这1亿增量, 大多来自那些以前没接触过短视频的新兴市场——东南亚、南亚、中东,这些地方互联网普及率刚起来年轻人多,正好撞上TikTok的内容口味。

年轻用户撑起半边天:是优势还是枷锁?

TikTok的用户结构,像把双刃剑。63%的用户在29岁以下未成年占28%,19到29岁的占35%。这组数据放在跨境电商眼里既是宝藏也是雷区。宝藏在于, 年轻人爱尝鲜,愿意为“新奇特”买单,Z世代和千禧一代里有三分之二的人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决定买什么近一半的人会直接在社交平台上下单。2023年9月, 某运动品牌在TikTok上推了一款发光运动鞋,通过15秒短视频展示夜跑效果,3天卖了10万双,转化率高达8.2%,远超行业平均的3%。这说明什么?年轻用户不是不花钱,是看你能不能说到他们心坎里。

63%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平台命脉还是合规隐患?

但问题来了发达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广告限制有多严格?美国CFTC规定, 13到17岁的用户不能推送定向广告,欧罗巴联盟GDPR更是要求16岁以下用户必须获得家长同意才能收集数据。这意味着TikTok在美国和欧洲,有近三成的用户是“不能碰”的广告金主。不过换个角度看,这部分用户其实是“潜力股”。截止2022年, TikTok在美国13到17岁群体中的渗透率高达67%,这些用户再过5年就成年了到时候就成了合法的广告对象。

现在平台做的每一款青少年向内容,都是在为5年后的收入铺路。就像2023年6月TikTok推出的“青少年学习计划”, 表面上做公益,实则在培养年轻用户的平台习惯——等他们长大了自然会习惯在TikTok上买东西。

区域市场冰火两重天:谁在给TikTok喂增长?

都说TikTok全球开花,但细看区域数据,会发现增长其实极不均衡。东南亚市场最近动作频频,但TikTok依旧坚定地朝着目标冲。越南的广告受众半年涨了23%,主要靠本地化网红。2023年10月, 越南美妆博主Linh Chi用了TikTok的“美妆特效”功能,拍了个“一秒换眼妆”的视频,播放量破5000万,带火的同款眼影在当地卖断货3次。

这种“内容+技术”的组合拳,比硬广管用多了。而巴基斯坦的增长更夸张,74%的增速背后是下沉市场的爆发。当地年轻人没那么多娱乐选择, TikTok的短视频刚好填补了空白——有人拍自己做手工的过程,有人拍农村赶集的日常,这些内容比好莱坞大片还受欢迎。2023年7月, 巴基斯坦一个卖手工地毯的商家,通过TikTok短视频展示地毯编织过程,订单量从每天5单飙升到80单,直接把库存卖空。

巴基斯坦:74%增速背后的下沉密码

巴基斯坦的案例特别值得琢磨。这个国家互联网普及率才40%,但智能手机用户增长速度全球排前五。TikTok看准了这一点, 在2023年年初推出了“低流量模式”,用户每天只需花费50MB流量就能刷2小时视频。对当地这简直是“雪中送炭”——很多人买不起大流量套餐,但每天刷半小时短视频的时间还是有的。后来啊就是 TikTok在巴基斯坦的下载量连续6个月位居榜首,广告受众从年初的2750万冲到年底的4800万。这说明,新兴市场的增长密码,从来不是复制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真正理解用户的“痛点”。

美国和越南:23%增长里的消费升级

美国和越南的增长,则完全是另一条路。美国市场虽然增速没巴基斯坦那么吓人, 但用户质量高——1.44亿广告受众里中产阶级占比超过60%,消费能力强。2023年8月, 美国家居品牌Brooklinen在TikTok上发起“卧室改过挑战”,鼓励用户用他们家的床品拍改过视频,吸引了20万用户参与,带动销售额增长45%。

越南市场则处在消费升级的临界点,年轻人开始从“买便宜”转向“买品质”。2023年9月, 越南本土服装品牌Canifa在TikTok上推出“职场穿搭”系列,通过短视频展示不同场景的搭配,3个月内粉丝量增长120%,线上销售额翻了一番。这两个市场的共同点:用户已经不满足于“看个乐子”, 而是希望通过短视频获得“价值感”——要么是实用信息,要么是情感认同。

从流量到销量:TikTok的社交电商底牌

用户数再多,变现不了也是白搭。TikTok的聪明之处,在于把“流量”变成了“销量”。它的收入来源有三驾马车:应用内购买、广告收入、卖家佣金。2023年,应用内购买占比已经超过40%,说明用户越来越习惯在平台上直接消费。更关键的是TikTok的算法不是“推荐内容”,而是“推荐商品”。你刷到一个宠物视频,算法会立刻推给你宠物用品;你点赞了美食视频,下一步就会看到厨具广告。这种“内容-商品”的无缝衔接,让转化率远超传统电商。2023年Q3, TikTok小店的整体转化率达到6.8%,比独立站高出3个百分点,比亚马逊高出2个百分点。

三分之二的Z世代:社交媒体购物的真实转化率

Z世代的购物习惯,彻底颠覆了传统电商的逻辑。他们买东西前,要先“种草”,而“种草”的主要阵地就是社交媒体。2023年10月, 调研机构Conductor的调查显示,66%的Z世代消费者表示,TikTok上的短视频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更惊人的是这部分用户的客单价比普通用户高25%。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短视频让他们看到了产品的“使用场景”——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这个包背上去有多好看”“这个护肤品用完皮肤有多嫩”。

2023年11月, 一个卖小众香水的品牌在TikTok上找了5000个素人拍开箱视频,没打广告,没请网红,后来啊香水卖脱销,复购率达到35%。这说明,Z世代的消费不是“冲动”,而是“被内容说服后的理性选择”。

跨境电商的TikTok时刻: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

19亿用户摆在眼前,跨境电商肯定不会坐得住。但问题是现在入场是不是太晚了?答案取决于你怎么做。早入场的人靠“野蛮生长”,现在入场的人得靠“精细化运营”。2023年,TikTok小店在东南亚的卖家数量同比增长了200%,但真正赚钱的只有30%。剩下的70%要么不会做内容,要么不懂本地化。举个例子, 某中国家居卖家2023年7月直接把国内的产品链接搬到TikTok越南站,后来啊一个月没卖出去10单。后来他们找了越南本地网红,拍“如何用小家具改过出租屋”的短视频,销量直接翻了20倍。这说明,跨境卖家现在缺的不是产品,而是“本土化的内容能力”。

中小卖家的破局点:别只盯着头部网红

很多跨境电商一上来就找百万粉的网红, 后来啊钱花了不少,转化率却惨不忍闻。其实中小卖家的机会在“中腰部网红”。2023年9月, 深圳一个卖手机壳的卖家,没找头部网红,而是找了50个1万到10万粉的素人,让他们拍“手机壳搭配日常穿搭”的视频,总成本才5万,却带来了300万销售额,ROI高达60。这些中腰部网红粉丝粘性高,报价便宜,关键是内容更“接地气”。对中小卖家与其花大价钱买一个头部网红的“一次性曝光”,不如找100个中腰部网红做“持续种草”。TikTok的算法也喜欢这种“内容矩阵”,会把这些视频推得更广。

19亿用户不是终点,而是TikTok全球棋局的又一个起点。对跨境电商 这盘棋里的每一步,都可能藏着下一个爆款的密码——但前提是你得先学会用“年轻人的方式”说话,而不是用“卖货的思维”做事。毕竟在这个平台上,内容才是王道,用户才是裁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