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马来西亚政府是否会研究TikTok在印尼禁令的合法性

印尼禁令的蝴蝶效应, 马来西亚政府为何盯上TikTok Shop

10月的东南亚电商圈,风声鹤唳。印尼政府一纸禁令让TikTok Shop一夜之间从“流量宠儿”变成“烫手山芋”,这阵风直接刮到了马来西亚。当地时间10月11日 外媒甩出消息:马来西亚政府正在琢磨着跟印尼学招,考虑禁止TikTok上的电商交易。这事可不是空穴来风, 通讯和数字部长法赫米·法齐尔甩出话来近期要传召TikTok管理层,让他们好好解释解释。为啥?简单说政府觉得TikTokShop在印尼栽的跟头,马来西亚说不定也会踩进去。

从150万浏览量病毒话题说起,政府的不满藏不住了

法赫米可不是随便说说。他举了个例子, 某条病毒话题在TikTok上刷出150万浏览量,政府急吼吼找平台运营商,后来啊人家压根没当回事。“这种不作为,我们能忍?”他说话时带着火药味。要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政府跟TikTok“掰扯”了。早在10月7日 法赫米就公开表示,要研究印尼禁令的依据——毕竟印尼人给出的理由,马来西亚老百姓也在抱怨。

马来西亚政府将研究TikTok印尼禁令的合法性,TikTok将被紧急召见
马来西亚政府将研究TikTok印尼禁令的合法性,TikTok将被紧急召见

商家投诉、媒体喊话、用户担心,三股力量拧成一股绳,逼得政府不得不出手。法赫米掰着手指头数:“TikTokShop上卖东西的马来西亚人多了去了 掠夺性定价问题没解决,个人数据保护一问三不知,本地媒体广告被抢得嗷嗷叫,这些问题能装看不见?”说白了政府不是要跟TikTok死磕,是怕这些坑让马来西亚经济栽跟头。

印尼的“三宗罪”,马来西亚会照单全收吗?

印尼为啥把TikTok Shop扫地出门?翻翻旧账,主要三宗罪:掠夺性定价、数据平安模糊、本土企业被挤压。这事儿在马来西亚可不是新鲜事。有个本地服装品牌老板跟我吐槽, 自家T恤成本价50令吉,TikTok上同行卖30令吉还包邮,“这哪是做生意?是抢市场啊!”更气人的是平台算法偏爱低价爆款,中小商家根本玩不起。

数据问题更是扎心。法赫米直接发问:“用户资料去了谁手里?点赞了啥、分享了啥,谁在管?印尼出事前,他们也没搞清楚。”2023年9月,马来西亚国家隐私委员会收到23起用户数据泄露投诉,其中15起跟社交电商平台有关。TikTok作为头部玩家,不背锅谁背?

还有本地媒体。某广告公司老板给我看数据:2023年Q3, 企业在TikTok的广告支出同比涨了40%,传统报纸和电视广告收入却掉了15%。媒体人急眼了:“钱都被平台赚走了我们怎么养活记者?”法赫米也替媒体打抱不平:“企业砸钱投TikTok广告,不是投本地媒体,这产业还怎么活?”

传召TikTok,政府到底想问啥?

法赫米放出话,要让数字通讯部和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好好研究研究。这可不是走形式,人家列了明确清单:掠夺性定价有没有?用户数据保护做没做?本地媒体受冲击怎么办?每一条都戳中要害。

掠夺性定价这块,政府打算深挖。印尼禁止的理由是“威胁本土企业”,马来西亚会不会学?有经济学家分析,TikTok Shop上的跨境卖家靠着低价补贴,把本土商家逼得没活路。比如2023年8月, 马来西亚本土零食品牌“Keropok Lekia”发现,TikTok上同款产品价格比他们出厂价低30%,一问才知道是印尼卖家跨境补贴。

数据保护更是硬骨头。MCMC早就盯上了TikTok的用户协议,里面“数据共享”条款写得模棱两可。2023年10月,欧罗巴联盟刚主要原因是数据问题罚了TikTok3.45亿欧元,马来西亚能不警惕?法赫米放话:“用户数据不是唐僧肉,得说清楚流向。”

商家慌了 有人连夜关店,有人另辟蹊径

消息一出,马来西亚商家群里炸了锅。做直播带货的阿明连夜把TikTok小店链接删了“不敢赌啊,万一真禁了库存砸手里咋办?”他给我算账,自己70%订单来自TikTok,关店意味着收入直接腰斩。但也有聪明人, 比如本土美妆品牌“Florasis”,早在2023年9月就开始布局独立站,把TikTok流量往自家官网引。“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老板说。”果然10月他们独立站转化率提升了28%,算是对冲了风险。

跨境卖家更难受。某深圳卖家具的老板老王,专门做马来西亚市场,TikTok Shop占了60%销量。“如果禁了仓库里的货怎么办?”他急得嘴上起泡, 已经开始联系Shopee和Lazada,“但这两个平台佣金高,流量也不如TikTok,利润至少打八折。”更麻烦的是他手里还有30万令吉的TikTok广告预算没花完,“打水漂了?”

反对声浪也不小:禁令是保护还是倒退?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禁令。马来西亚电商协会会长拿督·林就公开反对:“政府不能因噎废食。TikTok给年轻人创造了就业机会,2023年就有超过5万年轻人靠直播带货吃饭。”他举了个例子, 吉兰丹州的单亲妈妈们,靠着TikTok卖手工糕点,每月能多赚2000令吉,“禁了她们咋活?”

消费者也不买账。22岁大学生小琳天天刷TikTok买零食,“便宜又方便,突然不让买了我上哪找性价比这么高的地方?”她给我看购物记录, 2023年9月 alone在TikTok花了800令吉,买的东西比超市便宜30%。“政府说保护本土企业,但便宜为啥不要?”

还有人说禁令治标不治本。某大学教授分析:“掠夺性定价该管,但不能一刀切。应该学中国,对平台补贴设上限,对跨境卖家征税,这样既保护本土企业,又不限制创新。”他举例说2023年7月,中国规定直播带货不能低于成本价卖货,后来啊市场秩序好了商家也没跑路。

跨境电商的“生死局”,企业该怎么破?

不管政府再说说怎么决定,TikTok Shop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了悬在头上的剑。跨境电商企业得提前布局。有经验的卖家开始“多平台开花”,比如一边做TikTok、Shopee、独立站,分散风险。2023年10月, 马来西亚本土家居品牌“Home Haven”就靠着三平台联动,即使TikTok流量波动30%,整体销售额只降了8%。

合规更是重中之重。某跨境财税公司负责人透露,最近来找他们做税务合规的卖家多了三成,“政府真要禁,肯定先查逃税的。”他建议卖家主动申报跨境收入,保留好进货凭证,“至少能证明自己是正规军。”

内容转型也不可少。以前靠低价爆款,现在得靠内容粘人。比如马来西亚宠物用品品牌“Pawsome”, 放弃低价促销,改拍宠物搞笑短视频,粉丝从10万涨到50万,转化率反而提升了22%。“用户关注你这个人,不是只看价格。”老板说。

未来会怎样?禁令不是唯一选项

说白了马来西亚政府研究印尼禁令,不是非要抄作业。法赫米也说了“会制定适合的措施。”这意味着,政府可能会在“完全禁止”和“放任不管”之间找平衡点。比如对掠夺性定价开刀,对数据平安立法,对本土企业补贴,而不是直接砍掉TikTok Shop。

TikTok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已经开始行动, 10月12日传出消息,TikTok要跟马来西亚本土企业合作,搞“中小企业扶持计划”,帮商家做培训、给流量。还承诺成立数据平安小组,接受政府监管。“不想重蹈印尼覆辙,”内部人士说。

这场风波,表面是TikTok和政府的博弈,深层其实是“新经济”和“旧规则”的碰撞。东南亚电商还在野蛮生长,规则没跟上,矛盾自然少不了。但不管再说说后来啊咋样,有一点很清楚:保护消费者、保护本土企业、保护数据平安,这三条红线碰不得。至于TikTok Shop能不能继续在马来西亚玩下去, 得看他们能不能给出让政府、商家、消费者都满意的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