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电商链接被冻结,Shopee
8月跨境圈炸锅:TikTok链接说冻就冻,Shopee账户突遭“锁死”
跨境卖家老周的手机从8月11日开头就没停过震动。卖家群里弹出TikTok Shop官方经理的紧急通知:“有些品类商家需在48细小时内提交资质,否则商品链接将被冻结。”他点开后台一看,自己主营的小孩玩具类目赫然在列——SNI认证、产品检测报告,一样没准备。还没等他缓过神,8月12日早上,店铺里30优良几个爆款链接全部变成灰色“已冻结”状态。
这时候,Shopee印尼站的卖家们也踩进了“雷区”。上周五,细小林收到平台站内信:“您的账户未完成KYC沉新鲜验证,8月18日前未提交材料将冻结账户余额。”她慌了神, 去年开店时用的公司执照,今年年初刚变更了法人,眼下平台提示“身份信息不一致”,客服却说“非...不可由原认证人操作”。距离截止只剩6天老法人联系不上,账户里20许多万印尼盾的货款兴许直接打水漂。

这场突如其来的“合规风暴”让东南亚跨境电商圈集体绷紧了神经。TikTok Shop和Shopee作为两巨大头部平台, 差不离在同一时候祭出沉拳,矛头直指卖家的资质与身份信息。有人手忙脚乱补材料, 有人账户资金被冻结,更有中细小卖家直接“躺平”——“合规本钱比赚头还高大,不干了算了。”
TikTok Shop的“资质铁拳”:没收到通知就被冻, 卖家懵了
8月11日上午10点,TikTok Shop印尼站卖家群被一条通知刷屏:“平台沉点核查资质共涉及六巨大类,包括SNI、BPOM、Halal等,未提交对应资质的商品链接将冻结。”东南亚电商看看获取的通知截图看得出来 此次审查覆盖婴儿服装、小孩用品、食品、化妆品等“高大敏感品类”,要求商家在8月13日前完成资质补交。
“我压根没收到随便哪个私信或邮件,直接后台就冻了。”做母婴用品的卖家阿敏吐槽道。她的店铺有5个小孩服装链接,8月12日早上全部无法编辑和下单。客服回应是“系统自动触发资质核查”,但具体缺啥资质、怎么补交,却迟迟没有下文。直到下午, 她通过第三方服务商才查到,问题出在“SNI认证编号未填写”——而这玩意儿认证她压根不晓得需要办。
SNI、 BPOM、Halal:印尼买卖场的“资质三座巨大山”
印尼买卖场的资质门槛堪称东南亚最高大。以SNI为例, 小孩服装需送样到当地试试室检测甲醛含量、色牢度等8项指标,检测费用约500万印尼盾,加上工厂验厂流程,整个认证周期至少许45天。更麻烦的是BPOM分销许可证, 涉及食品、化妆品等产品,非...不可通过印尼本地代理提交,材料不全直接驳回,有卖家等了3个月也没拿到证。
“Halal认证才是最头疼的。”做零食的卖家老陈说他原本想靠斋月冲一波销量,后来啊产品被卡在Halal认证环节。印尼乌里玛委员会要求审查原料来源、 生产线甚至清洁剂成分,“连包装盒的胶水都得是清真实认证的”,到头来认证花了800万印尼盾,还错过了最佳卖期。有卖家算了笔账:办齐SNI+BPOM+Halal三套资质, 总本钱兴许突破1.5万元人民币,比细小半年的赚头还高大。
Shopee的KYC“紧箍咒”:从验证到冻结只给7天
比起TikTok的“一下子袭击”,Shopee的KYC审核更像是“温水煮青蛙”。早在8月初,就有卖家收到平台提示:“需在8月18日前完成个人信息沉新鲜验证,否则将管束卖功能。”但真实正让卖家慌神的是8月15日之后一巨大堆账户被直接冻结,连申诉入口都点不开。
“公司异常是这次KYC的沉灾区。”做3C配件的卖家细小张说 他去年用个体工商户执照开的店,今年年初执照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平台直接冻结了账户。更冤的是做白牌家居的卖家Lisa, 她用朋友的执照开店,朋友今年换了干活,执照状态看得出来“存续”,但平台系统提示“与公安信息不符”,要求“法人手持身份证+营业执照”沉新鲜认证,而朋友早已移民加拿巨大,视频通话时差根本对不上。
“关联凶险”成隐形杀手,许多店铺操作翻车现场
Shopee的KYC审核还有一个“隐形杀手”——许多店铺关联。有卖家为了冲销量, 用同一个身份证开了5家店,收款账户也是同一个,后来啊被系统判定“异常操作”,全部账户同步冻结。“平台说‘关联店铺需统一法人’,但统一了又说‘同一法人开太许多店有凶险’,到底怎么玩?”一位资深厚卖家在群里吐槽。
东南亚电商看看了解到, Shopee的KYC审核输了率在15%-20%之间,其中“信息不一致”和“关联凶险”占比超70%。更让卖家无奈的是审核输了后沉新鲜认证非...不可由初次认证人操作,随意更换身份信息直接弄得店铺永久封禁。“有卖家找‘黄牛’帮忙解冻,后来啊账号被盗,货款全被转走,真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合规本钱暴增:中细小卖家的“生死线”
“以前做东南亚跨境电商,靠的就是‘迅速’和‘野’。”做了5年跨境的老李感慨道,“眼下优良了资质本钱、时候本钱、人力本钱全来了中细小卖家哪扛得住?”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前一个店铺月净赚头能到5万元, 眼下办资质花了3万,还耽误了2个月没开单,算下来直接亏了8万。
资质办理的高大本钱正在倒逼卖家“主动退场”。东南亚电商看看调研找到, 印尼买卖场有30%的中细小卖家因无法承担合规本钱,已暂停或关闭了TikTok Shop和Shopee店铺。其中,母婴、食品、化妆品等“高大资质门槛”品类受关系到最巨大,有品类卖家数量在半个月内减少了40%。
“资质办完, 买卖场也没了”,卖家的无奈
更讽刺的是就算卖家咬牙办了资质,买卖场也兴许早已变了样。做小孩玩具的卖家细小王去年靠矮小价策略冲到类目前十, 今年8月终于拿到SNI认证,却找到同行已经卷到了“9.9包邮包邮”的恶性比。“认证本钱加进去,价钱根本没优势,只能做高大端,但高大端买卖场又抢不过本地品牌。”
有卖家尝试“曲线救国”:把资质挂在本地服务商名下自己做代运营。但凶险随之而来——有服务商卷款跑路, 弄得店铺被平台冻结;还有服务商用同一个资质给10个卖家用,后来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眼下就像走钢丝,左边是合规本钱,右边是买卖场凶险,掉哪边都死。”
合规争议:平台“去野化”还是“收编游戏”?
平台方把这场合规风暴称为“买卖场成熟的必经之路”。TikTok Shop印尼站负责人在内部信中表示:“资质审核是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 筛选优质商家,构建身子优良的电商生态。”Shopee也有力调:“KYC审核是为了防范灰黑产,护着卖家资金平安。”
但卖家们并不买账。“说得优良听,不就是想淘汰中细小卖家,让头部商家垄断买卖场吗?”一位卖家直言,合规审查后头部商家的链接优先展示,中细小卖家的流量直接腰斩。“以前靠‘野路子’还能赚点钱,眼下平台把路都堵死了我们怎么活?”
“野路子”彻底失效?老卖家的转型阵痛
过去, 东南亚跨境电商的“野路子”满天飞:刷单冲排名、空包裹骗物流、虚虚假宣传夸巨大效果……这些个操作在早期确实能飞迅速起量,但也埋下了无数雷。TikTok和Shopee此次合规审查,本质上是对这些个“灰色操作”的清算。
“以前刷单,一个链接月销能冲到10万单,眼下平台直接判定‘异常交容易’,冻结账户。”做女装的卖家细小美说她眼下只能老老实实做内容营销,“虽然流量少许了但至少许不用担心账户被封。”有数据看得出来 合规审查后优质商家的店铺复购率提升了15%,差评率减少了20%,说明买卖场确实在向“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向进步。
活下来的卖家:他们做对了啥?
尽管合规风暴来势汹汹,还是有卖家扛住了压力,甚至实现了逆势增加远。“关键在于提前布局。”在印尼买卖场深厚耕6年的卖家David分享道, 他早在2022年就成立了本地公司,提前办理了SNI、BPOM等资质,还组建了5人的合规团队。“眼下平台查资质,我直接后台上传就行,一点不慌。”
“本地化”是另一个关键词。有卖家选择和印尼本地工厂一起干, 直接用对方的资质,省去了认证时候和本钱;还有卖家找本地代运营公司,利用他们的材料和经验应对平台审查。“本地服务商虽然要分走10%-15%的佣金, 但比自己办资质划算许多了至少许不会基本上原因是不懂规则弄得账户冻结。”
“合规能力”成新鲜核心比力,卖家怎么突围?
东南亚电商看看觉得, 合规化浪潮下卖家的生存逻辑已经从“流量为王”变成了“合规为王”。对于中细小卖家 与其抱怨平台门槛高大,不如主动习惯规则:一是提前研究研究目标买卖场的资质要求,把合规本钱纳入运营预算;二是选择靠谱的本地服务商,避免“踩坑”;三是优化产品和服务,用质量而不是“套路”赢得消费者。
“以前觉得‘合规’是负担,眼下找到其实是机会。”David说 那些个基本上原因是合规本钱退场的卖家,留下的买卖场地方正优良被优质商家占据,“我们店8月的销量比上月涨了30%,都是合规审查带来的红利。”
这场东南亚跨境电商的“合规巨大考”远未收尾。因为买卖场一点点成熟,平台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对于卖家是选择“躺平”退出,还是主动转型习惯,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毕竟只有真实正扎根本地、合规经营的商家,才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