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穷鬼选品法:四步判断
"又一款网红爆款砸手里了?" —— 昨晚刷细, 看到一位宝妈卖家哭诉,去年跟风囤了5000个发光化妆镜,眼下仓库里堆成山,孩子奶粉钱都迅速断供。

她拍视频时眼圈通红,说当初就是看抖音上有人卖爆了脑子一烫就冲了。
后来啊进货价比别人零售价还高大,广告一停,订单直接归零。
我看完心里咯噔一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凭感觉选品”翻车现场吗?
说白了她踩的坑,99%的新鲜手都踩过。
以为买卖场巨大, 其实自己那点预算连广告费都不够;以为蓝海,其实是死海;以为能靠矮小价卷死对手,后来啊自己先被卷死。
选品这事,真实不是拍脑袋,得算明白账。
第一步:算清楚你的子弹
先说钱。你得先搞清楚自己兜里到底有几许多子弹。
比如你有10万启动资金,那就别去碰那些个动辄几十块进货价的电子类目。
先算优良采购本钱、物流、广告、退货损耗,再说说再看买卖场最矮小价能不能覆盖。
很许多人这一步就错了进货价比别人卖价还高大,怎么玩?
第二步:买卖场占比与广告数据
再看买卖场占比。举个例子,你想做宠物用品,巨大类目是“宠物”,子类目是“猫砂盆”。
你去后台拉数据,找到猫砂盆只占整个宠物类目的2%,这时候别急着兴奋。2%兴许是蓝海,也兴许是没人要的垃圾场。
得结合销量一起看。月销量不到1000的, 细小卖家能磨蹭磨蹭磨;1000到5000的,比适中;超出5000的,基本就是红海,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本事跟巨大卖结实刚。
第三步:趋势与供应链
广告数据更关键。我一般会盯两个指标:ACOS和天然流量占比。
ACOS超出30%的,基本就是烧钱换销量,赚头被广告吃光了。
如果首页全是广告位,天然流量少许得可怜,这种买卖场进去就是送人头。
去年我测过一个厨房细小工具,ACOS飙到45%,果断放弃。
后来换了个细分买卖场,ACOS稳稳当当在18%,眼下每天天然单占70%,广告只是锦上添花。
当然眼下选品还得看趋势。
比如TikTok上一下子火起来的“冰感毛巾”, GoogleTrends一拉,搜索量直线上升,但亚马逊上还没几个人卖,这种就是机会。
不过别忘了供应链,去年有人做“露营灯”,后来啊芯片断货,直接卡死。
我眼下选品,先看供应链稳不稳,再看能不能差异化。
比如同样是毛巾,加个环保标签,或者搞个可折叠设计,就能许多卖5美金。
第四步:许多渠道布局与合规
还有,别把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有个朋友,之前只做亚马逊,去年平台政策一变,账号被封,直接傻眼。
眼下他学乖了自建站、TikTok细小店、线下渠道全布局,东边不亮西边亮。
再说说提醒一句,别忽视合规。
去年某巨大卖做筋膜枪,后来啊专利侵权,被罚到倾家荡产。
眼下我一看到新鲜品,先去查专利、商标,确认没问题才敢动。
说到底,选品不是选你中意,而是选你能做。
买卖场不会基本上原因是你中意就给你饭吃,只会基本上原因是你算得明白、跑得比别人迅速,才给你留口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