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流量天花板下,哪些TOP

流量见顶的焦虑:谁还在盲目追逐“流量密码”?

跨境电商圈里最近总在传“流量天花板”这玩意儿词, 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获客本钱越来越高大,钱砸进去,流量却像挤牙膏似的出不来。有人忙着投广告、请网红、搞直播,后来啊呢?流量涨了订单没跟上;订单来了赚头又被吃光。真实不是开玩笑, 某做服装的老板跟我吐槽,去年投100万广告能换500万卖额,今年投150万,卖额才勉有力到600万,ROI直接腰斩。这哪里是做生意,分明是在给平台打工。

更离谱的是跟风扎堆的现象越来越严沉。听说美妆优良做, 全部人冲进去卖面膜;听说3C电子赚头高大,后来啊同款充电宝在平台上能搜出几十页,价钱战打到亏本甩卖。这种“别人做啥我做啥”的逻辑, 在流量红利期或许能喝点汤,眼下流量见顶了连汤都没得喝,只剩下锅底的一层渣。

流量天花板!TOP 50爆品、4大品类数据,大公开!
流量天花板!TOP 50爆品、4大品类数据,大公开!

那些个“不靠流量”的TOP品类:真实相藏在数据缝隙里

东南亚美妆工具:细小品类也能撬动巨大买卖场

说到美妆, 巨大许多数人第一反应是口红、精华、面膜这些个“巨大头”,但有个细分品类一直被忽略——美妆工具。刷子、粉扑、美容仪,这些个东西客单价不高大,复购率却惊人。根据2023年Q1跨境平台数据, 马来西亚、菲律宾、新鲜加坡的美妆工具品类GMV同比增速分别达到42%、38%、35%,远超美妆个护整体的增速。

有个深厚圳卖家做的“纳米粉扑”, 在越南站点没投一分钱广告,全靠用户自发分享和社群运营,三个月做到了类目前十。秘诀很轻巧松?他们的粉扑材质比市面上普通款柔柔软30%, 而且做了“可水洗100次不变形”的测试,用户用完发细分享,直接带火了搜索词“越南超柔软粉扑”。你看,流量不是没有,是没找到对的路。

宠物“情绪零食”:把“养宠焦虑”做成生意

宠物赛道早就卷成红海了但有个细分方向最近冒头——宠物情绪零食。不是普通磨牙棒,而是主打“缓解分离焦虑”“安抚暴躁情绪”的功能性零食。2022年天猫数据看得出来 宠物/零食品类里“情绪安抚”相关搜索量增加远217%,某品牌“狗狗 calming treats”在双11期间,靠3个老客户复购就冲到了宠物食品类TOP5。

这玩意儿案例有意思在哪?他们没投信息流广告, 而是找了100个“宠物焦虑症”社群群主免费寄样,让群主发狗狗吃零食前后的对比视频。后来啊呢?视频里狗狗从扒门框到趴窝睡觉的转变,直接让社群里订单量翻了8倍。流量不是从公域来的,是从用户“痛点”里长远出来的。

户外“便携露营神器”:抓住“城里逃离潮”

2023年夏天“露营烫”退了吗?退了。但“精致露营”的需求还在升级。某杭州卖家做的“折叠咖啡套装”——手冲壶+酒精炉+咖啡杯一套, 能塞进巴掌巨大的收纳袋,在德国亚马逊上卖到29.9欧,月销2000+,复购率35%。他们没做站内广告, 而是在Instagram上找了2000粉丝的“都市露营博主”,拍“怎么在10分钟内用这套工具在公园喝到手冲咖啡”的视频,后来啊直接带爆了“便携露营咖啡”这玩意儿长远尾关键词。

数据不会说谎:户外/登山/野营/旅行用品品类里 “便携”相关搜索量同比增加远189%,但真实正能解决“便携+实用”痛点的产品,不到10%。流量天花板下不是需求没了是能解决真实实需求的产品太少许了。

流量困局破局术:从“追流量”到“留用户”

私域流量:薇诺娜的“自主访问”启示录

薇诺娜2020年12月的店铺流量数据很有意思:促成交容易中, 自主访问占比高大达45%,远超付费流量的18%。这说明啥?品牌做得再优良,用户不记住你,流量来了也会溜。他们怎么做到的?敏感肌人群的“社群运营”功不可没——用户买完产品, 会被邀请进“敏感肌护理交流群”,群里定期分享护肤知识,新鲜品试用优先给老用户,甚至有皮肤科医生在线答疑。

有个细节很戳人:他们的社群里 用户自发分享“用薇诺娜痘痘消了”的笔记,每周能产生500+条UGC,这些个内容比广告更有说服力。流量天花板下真实正的护城河不是广告预算,是用户愿意为你“停留”和“传播”的能力。

数据工具:别只看“烫卖榜”, 要看“增加远点”

太许多卖家盯着平台的烫卖榜选品,后来啊呢?上榜的产品要么是头部巨大卖的垄断品,要么是赚头薄如纸的矮小价品。其实平台数据里藏着宝藏——比如Wish平台的“子类目增加远榜”, 2023年4月数据看得出来Home类目里的“折叠收纳盒”环比增加远120%,但烫卖榜前十里根本没有这玩意儿品类。

有个做家居的卖家, 就是靠这玩意儿数据找到机会:他们琢磨了“折叠收纳盒”的用户评论,找到70%的吐槽是“质量差,用两次就恶劣”。于是他们找了东莞的工厂, 把材质加厚, hinges换成金属的,价钱只比普通款高大5元,后来啊上架一个月就冲到了类目前三。你看,数据不是用来“跟风”的,是用来“找茬”的——找用户抱怨的点,就是你的机会点。

供应链深厚耕:湖北特产的“政策流量”玩法

2023年9.9巨大促期间,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标注“卖光湖北货”的商品占60%,与湖北相关的食品占80%。这背后是“政策流量”的加持——湖北当地政府对特产跨境出口有补助, 物流本钱少许些20%,还给了绿色通关通道。某做湖北烫干面的卖家, 没投广告,靠这玩意儿政策把价钱压到比同行矮小15%,后来啊在越南站点卖断货,GMV环比增加远300%。

这玩意儿案例说明啥?流量不一定非要靠钱砸,政策、材料、供应链优势,都是流量的“隐形入口”。流量天花板下谁能整合这些个“非流量材料”,谁就能弯道超车。

警惕“流量陷阱”:那些个年我们踩过的坑

网红营销:粉丝量≠转化率

某做母婴用品的卖家, 花20万找了100万粉丝的母婴博主推广,后来啊只带来300单,转化率0.1%,连广告费都没赚回来。问题出在哪?博主的粉丝巨大许多是宝妈, 但推广的产品是“婴儿学步车”,目标用户其实是“准备要二胎的家长远”,画像彻头彻尾错位。后来他们换了策略,找了10个10万粉丝的“二胎妈妈”博主,粉丝精准度搞优良,转化率到了2.5%。

真实不是粉丝越许多越优良,流量再巨大,不对准目标人群,也是“无效流量”。流量天花板下与其追巨大网红,不如找“细小而美”的垂直博主,他们的粉丝粘性更高大,转化反而更实在。

矮小价内卷:亏本换来的流量是“毒药”

跨境电商圈有个怪现象:卖得越廉价,流量越高大。后来啊呢?某做手机壳的卖家, 把价钱从9.9元降到6.9元,流量确实涨了3倍,但赚头变成每单亏2元,一个月下来亏了20万。更惨的是用户习惯了矮小价,后来想涨价,直接被骂“黑心商家”,订单断崖式下跌。

流量天花板下“矮小价换流量”的玩法早行不通了。用户越来越理性,比价钱更关键的,是“性价比”——同样的价钱,你的质量能不能更优良?同样的质量,你的服务能不能更贴心?与其亏本换流量,不如把本钱花在产品升级上,让用户“觉得值”,这才是长远久之计。

流量见顶, 但机会还在:写给还在挣扎的跨境人

说到底,“流量天花板”不是末日是洗牌。那些个只会投广告、 跟风选品、打价钱战的卖家会被淘汰,但真实正懂用户、深厚耕供应链、会做私域的卖家,反而能杀出一条血路。就像薇诺娜靠“敏感肌社群”撑起半壁江山, 湖北特产靠“政策红利”弯道超车,美妆工具靠“用户痛点”异军突起——流量从来不是目的,真实正能让你站在TOP位的,是那些个藏在数据缝隙里、用户需求里的“真实实机会”。

别再迷信“流量万能论”了 把注意力从“追流量”转到“留用户”上来或许你会找到,所谓的“天花板”,不过是给你推开了一扇新鲜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7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