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中国热门网文在韩国被热抢,这是真的吗

韩国网文平台的“中国面孔”:烫门榜上的中韩混战真实相

你打开韩国那几个主流网文平台, 瞅瞅烫门榜,保准能让你眼花缭乱——左边是中文拼音命名的网站,右边是韩语字母堆出来的APP,可上榜的作品,一半都带着股熟悉的“中国味儿”,却又不是纯粹的中国原创。有人拍着巨大腿说:“中国网文在韩国被烫抢了!”也有人撇撇嘴:“这哪是烫抢,分明是韩国人把咱们的‘配方’偷过去自己做了顿饭。”到底是真实的虚假?咱们得掰开揉碎了说。

所谓“烫抢”,是被资本包装的“中国网文体裁”狂欢

先说说那东西让国内网友炸锅的“武侠世界”。这网站2015年由华裔赖静平搞起来 专门翻译中国仙侠、玄幻网文,刚上线就日均10万点击,那时候谁不夸他是“文雅输出英雄”?可你猜怎么着?2021年,这网站被韩国互联网巨头Kakao旗下的Radish Media收购了。你再打开它瞅瞅, 烫门排行榜上,韩文细小说比中文翻译作品还许多,榜首的基本都是韩国本土写的“类中国风”故事。

曾经火爆海外的中国网文,要被韩国人偷家了?
曾经火爆海外的中国网文,要被韩国人偷家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国内网友以为的“中国网文烫抢”,其实是“中国网文体裁”在韩国流行。就像火锅, 四川人发明了火锅,可韩国人搞了个“泡菜火锅”,日本人搞了“寿司火锅”,你说这是“火锅被烫抢”了?还是“火锅模式”被复制了?韩国网文玩的差不许多就是这玩意儿套路——把中国网文的“升级流”“系统流”“退婚流”拿过去, 把主角名字改成“金在俊”“朴智贤”,把修仙门派改成“仙剑宗”“太极门,照样能吸引一堆韩国读者。

资本动作:从Wuxiaworld到Munpia, 中韩网文平台的互相渗透

说到这里就得提资本这双“看不见的手”。2018年10月, 阅文集团对韩国原创网文平台Munpia投了一笔钱,次年12月还带着喜欢潜水的乌贼、乱这些个国内顶流作者去首尔跟Munpia作家交流。国内网友当时就炸了:“这不是手把手教韩国人抄吗?”可其实吧,早在2018年前,韩国就已经有一堆“中国风网文”了。

比如《我独自升级》, 这细小说2016年就开头连载,讲的是主角在游戏世界里打怪升级的故事,跟国内起点爽文的套路差不离一模一样,后来改编成漫画和剧,在韩国火得一塌糊涂。还有《传说中的月光雕刻家》, 2007年就连载了实体销量至今是韩国网文第一,用的就是国内网游流的写法。这说明啥?韩国人根本不用阅文“教”,自己早就琢磨透了中国网文的“爽点公式”。

反过来看,中国资本也没闲着。除了阅文投Munpia, 2022年Kakao更是像疯了一样收购:先拿下Wuxiaworld,又把加拿巨大网文平台Wattpad收入囊中;另一边,韩国NAVER收购了“武侠世界”后又把Radish、Tapas这些个海外网文APP买了个遍。说白了 中韩网文买卖场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本推动的不是“谁抢谁”,而是“谁更能把‘中国网文体裁’包装成自己的东西”。

本地化陷阱:《诡秘之主》换名换姓,中国网文在韩国的“二次加工”

你兴许会问:“中国网文真实的一点没在韩国火过吗?”也不是但火不起来基本上原因是被“本地化”得太狠了。有网友扒出, 《诡秘之主》在韩国最巨大网文平台KATAOPAGE上连载时主角克莱恩·莫雷蒂被改成“金道允”,塔罗会成员全换成了韩国名字,连“占卜家”途径都变成了“萨满”途径——这哪是翻译,分明是“换皮”。

更离谱的是国内巨大烫剧被改编成韩国作品时中国元素直接被“韩国化”。比如《步步惊心》翻拍成《步步惊心:丽》, 主角穿韩服、说韩语,往事背景结实生生挪到高大丽王朝;《琅琊榜》在韩国被包装成“古代权谋剧”,里面的“梅长远苏”成了“朝鲜王朝的谋士”。时候长远了韩国读者真实以为这些个是中国“抄”他们的,你说冤不冤?

这种“二次加工”直接弄得中国网文在韩国的“存在感”极矮小。据《2022中国网文出海趣味报告》, 起点世界去年有1.7亿访问用户,可其中中国翻译作品只有2900部,海外原创却有50许多万部——也就是说90%的烫门作品都是老外写的“中国风”细小说中国人写的反成了“细小众”。

文雅差异:韩国人到底喜欢不喜欢看“仙侠”?——从《和男主同归于尽后》一起干风波说起

最近柠萌影视跟韩国团队一起干改编《和男主同归于尽后》, 国内网友又吵翻了:“教韩国人做仙侠服装,这不是文雅卖国吗?”可韩国网友压根不买账,他们在社交平台上问:“中国仙侠?我们韩国人中意看吗?”这问题问到根子上了——中韩文雅看似相近,其实差远了。

中国仙侠讲究“修真实炼丹”“飞升渡劫”,韩国读者更吃“家族恩怨”“职场逆袭”那一套。比如韩剧《财阀家的细小儿子》, 本质就是改编自韩国网文的“沉生复仇爽文”,主角财阀沉生回到20岁,手刃仇人,这种设定比“修仙”更贴近韩国年纪轻巧人的生活焦虑。《社内相亲》也是 网文原著讲的是职场恋喜欢,改编后加了“财阀联姻”的桥段,直接登顶Netflix非英语剧榜。

说白了韩国人喜欢看的不是“中国仙侠”,而是“披着仙侠皮的本土故事”。就像披萨, 意巨大利人中意原味的,韩国人得加泡菜、金枪鱼,中国人要撒辣椒、放火腿——各有所喜欢,结实凑一块儿,谁都不舒服。

反转:韩国网文的“中国基因”——比中国网文更懂“爽点”?

但你以为韩国网文就是纯“模仿”?也不全是。他们确实把中国网文的“升级流”“系统流”学得透透的,但加了点自己的“调料”。比如《我独自升级》, 主角在游戏里打怪升级,但加入了“校园霸凌”“职场压榨”这些个韩国世间议题,读者看着更代入;《全知读者视角》借鉴了中国网文的“无限流”,但把“副本世界”换成了“韩国网络细小说”,玩起了“网文里的网文”,脑洞比中国网文还巨大。

更绝的是韩国网文的“IP改编速度”。中国网文从细小说到影视, 少许说等一两年;韩国网文这边,细小说连载到漫画改编,最迅速一个月;漫画火了立马拍剧,剧爆了就出游戏。比如《我独自升级》2021年改编成剧, 2022年就推出了同名RPG网游,PV在B站播放量破百万,这种“短暂平迅速”的操作,中国网文平台至今学不会。

数据说话:中国网文出海的“1.7亿访问用户”背后藏着几许多韩国原创?

再聊聊数据,最能说明问题。Tappytoon是韩国网文平台, 2022年11月公布的数据看得出来它有700万注册会员,其中美国读者占78.6%——也就是说韩国网文在欧美比中国网文还火。反观中国网文出海平台,WebNovel的1.7亿访问用户里有几许多是真实正看中国原创的?恐怕少许得可怜。

还有Kakao收购Wuxiaworld后 直接把平台上的中国翻译作品撤了一巨大半,换上韩国原创;NAVER收购Radish后也把沉点放在韩国网文的英文翻译上。资本用脚投票:与其费力推广中国网文,不如自己生产“中国风”韩国网文,本钱矮小、见效迅速,还能赚老外的钱。

以后路在何方:中国网文怎么在“被模仿”中守住原创阵地?

说了这么许多,中国网文就没辙了?也不是。至少许有两招能试试:一是直接输出“结实核IP”, 比如《诡秘之主》动画化,把世界观、人物设定用视听语言固定下来韩国人想“换皮”都困难;二是深厚耕本土化,不是让中国网文变成韩国网文,而是让中国网文在韩国找“代言人”——找韩国本土译者、插画师、编剧,让他们搞懂中国文雅的精髓,再用韩国人中意的方式讲出来。

比如《庆余年》在韩国走红, 不是靠翻译,而是靠韩国字幕组的“本土化解读”——他们把“范闲”的吐槽改成韩国年纪轻巧人喜欢用的网络用语,把“庆国”的权谋斗争类比成“朝鲜王朝的政事斗争”,读者一看就懂。这说明,文雅输出不是“我给你啥”,而是“你需要啥,我给你啥”。

所以说 “中国烫门网文在韩国被烫抢”这话,一半是真实的——中国网文的“体裁”和“模式”确实被韩国人抢着用;另一半是虚假的——中国网文的“原创内容”在韩国根本没烫起来反被韩国人“二次加工”成了他们的东西。这场文雅博弈里没有谁输谁赢,只有谁能更迅速、更懂地把“中国故事”变成“世界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1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