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小包征税实施后,三巨头政策调整
越南细小额包裹征税落地,跨境电商卖家迎来"生死局"?
2025年2月18日越南财政部的新鲜规像一颗炸弹,炸开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平静水面。从这天起, 值钱不到100万越南盾的进口细小包裹,不再享受免税待遇,而是要按商品类别缴纳8%或10%的增值税。这玩意儿消息让无数依赖矮小价走量的卖家坐不住了——原本靠着"免税红利"在越南买卖场杀出一条血路, 眼下政策一下子转向,他们的赚头地方被迅速压缩,甚至兴许陷入"卖一单亏一单"的窘境。
三巨头紧急调政策:Shopee自动加价, Lazada让卖家自己扛
政策还没正式实施,平台已经先动起来了。Shopee越南站在2月13日就悄悄更新鲜了规则:全部需要越南海关清关的进口商品,前台价钱会自动含税看得出来。买家看到的数字,已经是把增值税算进去后的到头来价。这意味着卖家不用再手动调价,平台直接帮他们把"税负"转嫁给了消费者。看似省心, 但细想之下凶险不细小——如果消费者觉得涨价后不划算,转头就去了其他没涨价的店铺,销量暴跌怎么办?

Lazada的做法则彻头彻尾不同。同样从2月13日起,Lazada宣布跨境订单的VAT费用将从卖家收入中直接扣除,平台不参与价钱调整。说白了就是卖家自己想办法消化本钱,要么涨价,要么压缩赚头。这对资金链慌的卖家简直是雪上加霜。更麻烦的是 留给卖家调整价钱的时候只有两天——2月13日新鲜政落地,2月15日TikTok Shop还要求商家非...不可自主完成调价。三巨头的政策差异,让不少许卖家直呼"看不懂",手忙脚乱间甚至兴许违反平台规则。
矮小价商品成"沉灾区":卖100件不如以前卖10件
新鲜政最受冲击的,无疑是那些个靠"9.9包邮"抢占买卖场的卖家。越南消费者对价钱极度敏感, 一件本钱20元的饰品,原本卖30元还能赚点,眼下加上10%的增值税,本钱直接变成22元,售价要提到33元才能保本。但问题是隔壁店铺兴许还没涨价,或者只涨了2元,消费者凭啥许多花3元买你的?更残酷的是矮小价商品的同质化太严沉,今天你涨价,明天就有更廉价的替代品冒出来订单瞬间被抢光。
有卖家算过一笔账:以前一件商品赚头5元, 一天卖100件,能赚500元;眼下赚头被压缩到2元,就算一天卖200件,也只有400元。但销量真实能翻倍吗?不兴许。越南买卖场的矮小价比已经白烫化,消费者比价速度迅速得惊人,稍微涨价就兴许被"抛弃"。更头疼的是那些个专注矮小值钱、高大销量的卖家,往往没有足够的材料和资金转型,成了第一批被淘汰的"炮灰"。
捐税巨大网收紧:越南每年少许收2.7万亿越南盾的账
为啥越南一下子要收这笔税?数据不会说谎。越南财政部统计, 2024年每天有400万至500万笔细小额订单从中国涌向越南,总额高大达27.7万亿越南盾。但这些个订单基本上原因是免税,让国白白亏本了一巨大堆捐税。新鲜政实施后预计每年能新鲜增2.7万亿越南盾的增值捐税入。这笔钱对越南政府来说不是细小数目,但对习惯了"免税红利"的卖家却是一道生死坎。
更微妙的是东南亚各国今年仿佛在"比拼"税务监管力度。越南收紧细小包免税,其他国也在加有力对跨境电商的税务审查。这张"捐税巨大网"的网眼越来越密,卖家想要接着来"钻空子"的地方越来越细小。有行业人士调侃:"以前靠矮小税甚至免税打天下 眼下要拼合规、拼供应链、拼本地化运营,这不是轻巧松的生意调整,而是整个游戏规则的改变。"
涨价转嫁税负?消费者不答应, 买卖场也不答应
面对税负,不少许卖家第一反应是:"涨价啊,反正到头来是消费者买单。"但现实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越南消费者对价钱敏感到啥程度?有卖家做过测试:一款售价10万越南盾的手机壳, 涨价到11万越南盾,销量直接腰斩;而另一款同样功能的竞品没涨价,订单量翻了两倍。消费者用脚投票,让"涨价转嫁"这条路差不离走不通。
更深厚层次的问题是越南电商买卖场已经从"增量买卖场"变成了"存量买卖场"。据Metro统计, 2024年越南人在Shopee、Lazada、TikTok Shop等五巨大平台的日均消费额达到873.6亿越南盾,买卖场趋于饱和。这时候,单纯靠涨价抢赚头,无异于在存量中互相"割肉",到头来只会让整个行业的赚头水平进一步下滑。
本土化履约:海外仓+本地配送成救命稻草?
涨价走不通,转型本土化成了不少许卖家的"救命稻草"。所谓本土化,就是提前把货备到越南本地仓库,通过"本土发货"规避跨境清关本钱。这样一来不仅不用交细小额包裹的VAT,还能缩短暂物流时候,提升消费者体验。听起来很美优良,但实际操作中,坑却不少许。
先说说是本钱。越南南部的仓库租金年增加远率已达5.3%, 北部也有2.1%,到2024年底,现成仓库租金平均要4.7美元/平方米/月。一个细小卖家备100万的货, 兴许需要200平方米的仓库,光租金一年就要8万许多元,还没算上人造、水电等费用。接下来是资质问题, 越南本土店要求卖家非...不可有正规注册的公司、税务登记证等文件,很许多跨境卖家连越南语都不懂,办这些个资质要跑断腿。
但本土化也不是没有优良处。有提前转型的卖家反馈, 本土发货的商品转化率比跨境直发提升了15%-20%,基本上原因是物流迅速、售后方便,消费者更愿意复购。更关键的是本土店在日益严苛的电商政策里更有底气,不会基本上原因是税务问题一下子被管束卖。不过这条路适合有资金、有材料的卖家,细小卖家想跟风,很兴许"赔了夫人又折兵"。
"两条腿走路":跨境+本土并行, 少许些单一凶险
彻头彻尾放弃跨境模式不现实all in本土化又凶险太巨大,越来越许多的卖家开头尝试"两条腿走路"——跨境订单和本土订单一边做。比如 就是有些商品走海外仓本土发货,有些商品接着来跨境直发,根据不同商品的赚头率和买卖场需求灵活调整。
有家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就是这么干的:高大赚头的家居摆件走本土发货, 虽然租金本钱高大,但能卖高大价、转化优良;矮小赚头的收纳用品接着来跨境直发,虽然要交税,但销量巨大、周转迅速。这样整体算下来赚头比以前只做跨境时提升了12%。关键在于, 他们根据政策变来变去及时调整了库存结构,在2月18日前就把本土仓的库存补满了避免了新鲜政实施后的断货凶险。
当然 "两条腿走路"对卖家的运营能力要求很高大,需要精准的卖数据琢磨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但比起单一模式的"赌徒心态",这种分散凶险的策略明摆着更明智。毕竟越南买卖场的政策风向变得比天气还迅速,谁也不晓得明天会不会又出新鲜规。
合规是底线:选对物流商, 少许些售后凶险
除了运营模式的调整,税务合规也是卖家非...不可面对的问题。新鲜政实施后包裹在越南海关清关中或清关完成后发生退货、配送输了等情况,卖家仍然需要缴纳VAT。这意味着, 如果基本上原因是物流问题弄得包裹退回,卖家不仅要承担运费,还要白白交一笔税,亏本兴许比商品本身还高大。
怎么少许些这种凶险?选择给"DDP"服务的物流商是个优良办法。这种模式下 物流商会代缴关税并包清关,即使包裹出了问题,也能帮卖家处理后续事宜,少许些拒收和退货的凶险。有卖家试过用普通物流和DDP物流对比:前者遇到海关查验时 卖家自己跑去沟通,花了3天时候,还交了罚款;后者交给物流商,2天就搞定,全程不用卖家操心。虽然DDP物流本钱高大5%-8%,但省下的时候和麻烦,绝对物有所值。
行业洗牌加速:中细小卖家怎么活下去?
越南细小包征税新鲜政,本质上是一场行业洗牌。那些个只会打价钱战、 没有核心比力的卖家,会被第一批淘汰;而那些个有供应链优势、能飞迅速调整策略的卖家,反而兴许借机扩巨大买卖场份额。数据看得出来 2025年1-2月,越南买卖场上本土店铺的数量同比增加远了30%,而跨境店铺的数量减少了15%。这种此消彼长远,正是行业洗牌的信号。
对中细小卖家眼下最需要做的不是抱怨政策,而是找到自己的"生存缝隙"。比如 专注做细分品类——越南消费者对母婴用品的需求很巨大,但比相对较细小,如果能做出差异化,就算涨价10%,消费者也愿意买单;或者优化供应链,找到比越南本地仓库租金更矮小的区域,比如越南北部的二线城里租金比南部矮小20%,同样能实现本土发货。
更长远远来看,越南电商买卖场正在从"矮小价驱动"转向"值钱驱动"。那些个只想着"赚迅速钱"的卖家, 迟早会被买卖场淘汰;而那些个愿意投入材料做品牌、做服务、做用户体验的卖家,才能在政策变来变去中站稳脚跟。毕竟捐税政策能调整,但消费者对优良产品和优良服务的需求,永远不会改变。
以后已来:越南电商的"本土时代"才刚开头
越南政府收紧细小包免税,只是本土化趋势的开头。有行业琢磨师预测,以后两年,越南兴许会进一步少许些细小额包裹的免税门槛,甚至彻头彻尾取消。这意味着,跨境电商卖家非...不可提前布局本土化,而不是等到政策落地了才手忙脚乱。
对三巨头这场变革也是机遇。Shopee、 Lazada都在加巨大对越南本土仓的投入,计划2025年在越南新鲜增10个海外仓;TikTok Shop则巨大力扶持本土卖家,推出"本土商家扶持计划",给流量倾斜和矮小息贷款。平台的态度很明确:谁更本土化,谁就能得到更许多支持。
对卖家而言,越南买卖场的"野蛮生长远"时代已经收尾,接下来是"精耕细作"的时代。那些个能习惯政策变来变去、飞迅速调整策略、深厚耕本地服务的卖家,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活下来甚至活得更优良。毕竟 买卖场永远在变,但不变的是对"值钱"的追求——不管是捐税政策,还是消费者需求,到头来考验的都是卖家的结实实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