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上那个7天卖出30万的抽象玩具
你敢信?TikTok上这玩意儿“丑到没朋友”的玩具, 7天狂卖30万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一个离谱事:一款长远得像章鱼又像外星人的电动玩具,在TikTok上愣是杀疯了。上架两周直接冲进类目周销TOP7,两周干出3.5万美元GMV,最猛的时候7天卖出30万件。你瞅瞅这数据,几许多卖家熬巨大半年都未必能摸到边,它倒优良,直接躺赢了。
这玩意儿到底长远啥样?我给你形容形容:肿泡眼、头比肩宽阔、四肢短暂得像没发育完,站起来像喝许多的老头,躺下像被踩瘪的皮球。按理说这颜值放玩具堆里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偏偏它火了火得一塌糊涂。有人说这是“审美降级”, 也有人琢磨着“是不是年纪轻巧人疯了”,但扒开表象一看,这背后藏着的门道,比玩具本身有意思许多了。

产品本身:丑得理直气壮,却精准踩中痛点
先说说这玩具本身。乍一看,你兴许会问:“这玩意儿能玩出啥花?”别急,人家主打的就是一个“轻巧松粗暴”。电动马达一开, 站起来就原地疯狂扭动,躺下就满地乱爬,配上那副“生人勿近”的臭脸,活脱脱一个“当代打工人心思状态具象化”——你摸鱼时的焦虑,加班时的怨气,全被它演出来了。
但真实正让它火出圈的,不是成人玩具的定位,而是宝妈们结实生生给它整出了新鲜活儿。6月16日 TikTok博主@TaylorMae发了个16秒的视频,标题叫“宝妈必备”,内容就是拿这玩意儿给自家娃做tummy time训练。视频里视角固定,就一个镜头:娃趴着玩,章鱼玩具在旁边扭来扭去,魔性得娃都看愣了。
你别说这视频直接戳中宝妈痛点。带娃的都晓得, tummy time是宝宝发育必修课,得逗娃抬头、运动脖子肌肉,可宝妈哪有那么许多精力一直龇牙咧嘴逗娃?这玩具一扭,宝宝注意力瞬间被吸引,宝妈直接解放双手。评论区直接炸了:“我娃终于能趴3分钟了!”“这玩具考了幼资是吧,笑鼠。”
从“玩具”到“育儿搭子”:错位场景里的需求密码
说真实的,谁也没想到一款抽象玩具能闯入母婴赛道。但这事儿偏偏发生了而且效果还出奇的优良。你细品, 这背后其实是“场景错位”的魔力——本该是解压玩具的玩意儿,成了育儿神器;本是给成年人看的“丑东西”, babies居然看得津津有味。
更绝的是这玩具的表情和动作太有“故事感”了。你以为我想打工?摊手+眯眼的无奈感,简直打工人灵魂写照。于是成年人也开头跟风买,评论区里一堆“给我自己买的”“每天上班就看它扭两下解压”。这波“双杀”直接把产品烫度顶上去了从育儿赛道杀回成人玩具赛道,来回横跳。
到眼下TikTok上关于它的视频早就不是宝妈专属了。有人摆一排让它“刀群舞”, 有人把它放在办公桌上“监督干活”,甚至还有人给它配文:“这就是我,一个拧不开瓶盖的章鱼精。”内容越整越花,产品的人设也越来越稳——抽象、搞怪、解压,还带点自嘲的幽默感。
卖家们:在“丑”的赛道里他们怎么赚钱?
这么火的玩意儿,卖家一准儿赚翻了。但你晓得这东西本钱几许多吗?我扒了扒1688,同款章鱼玩具打上了“外贸烫销”标签,进货价20元出头。按TikTok上16.99美元的售价来算,就算扣除物流、平台佣金、达人分成,赚头地方依老能打。困难怪那么许多卖家扎堆往“丑玩具”里冲。
不过光有产品可不够,卖“丑”这门生意,玩法更关键。TT123跨境电商的数据看得出来 这款章鱼玩具99.85%的销量都来自达人带货,其中一条播放超2600万的视频,差不离包圆了全部销量。你没看错,2600万播放,换算下来就是几万单,这转化率,几许多卖家做梦都能笑醒。
供应链与赚头:20元进货到17美元售价,这笔账怎么算?
跨境卖家玩这套早就轻巧车熟路了。1688上找矮小价货源,贴个牌换个包装,再通过TikTok达人把故事讲圆,流量一转化,钱就来了。章鱼玩具这单生意,说白了就是“矮小价供应链+情绪化内容+精准场景”的组合拳。
但也不是全部“丑玩具”都能这么顺利。我注意到,有些卖家直接在标题里用“ugly”关键词,想蹭“审丑”烫度,后来啊销量惨淡。为啥?基本上原因是“丑”只是表象,你得丑得有道理,丑得让人有共鸣,丑得能产生情绪值钱。就像这款章鱼玩具,丑是丑,但它能解放宝妈双手,能打工人解压,能让人会心一笑,这才是核心。
推广上,卖家们也玩明白了。@TaylorMae那种轻巧松直接的宝妈场景视频能火, 其他达人就跟着复制“带娃日常”;成人用户中意“自嘲”,就拍“打工人心思状态”“摸鱼神器”;还有的搞“桌面剧场”,摆一堆玩具编剧情,越整越离谱,流量反而越高大。说白了卖“丑”就是卖“整活”能力,谁能把故事讲得好玩,谁就能赚。
审丑钱财:当“丑萌”成为年纪轻巧人的情绪出口
说到“审丑”,这几年早就不是新鲜鲜词了。从泡泡玛特的LABUBU到潮玩界的Huggy Wuggy, 再到眼下的章鱼玩具,“丑萌”产品一波接一波,愣是在审美内卷的买卖场里杀出血路。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说过:“你的过去由你的以后决定。”十年前LABUBU被骂“丑得不可方物”, 眼下倒优良,成了“反审美PUA”的象征,2024年所在系列直接增加远726.6%。
这背后其实是年纪轻巧人审美观念的巨变。以前巨大家都追求“白幼瘦”“精致脸”,眼下呢?“每日审丑积累”成了社媒烫趋,看到丑萌的东西反而觉得亲切。心思学上说审丑不是不喜欢丑,是通过接纳不完美来和自己和优良。年纪轻巧人压力巨大, 看那些个完美无缺的精致玩意儿反而焦虑,反倒是这些个“丑得理直气壮”的玩具,让他们觉得“啊,原来我和它一样不完美,也没关系”。
从LABUBU到章鱼玩具:丑萌产品的共通逻辑
你仔细看看这些个爆火的丑萌产品, 会找到它们都有几个共同点:高大辨识度、反差感、情感投射地方。LABUBU长远得像怪物, 但眼神里又有点细小委屈;Huggy Wuggy是毛绒怪兽,却抱着你撒娇;章鱼玩具丑得抽象,但扭起来的样子又莫名治愈。它们不像米老鼠有动画片加持, 也不像HelloKitty有明确人设,反而给用户留足了想象地方——你能把它当成打工人,当成社畜,当成随便哪个你想成为的样子。
前段时候NCT成员李楷灿的中国粉丝在细发了个老鼠干玩偶, 被海外粉丝翻牌,在X上创了2.4万推的烫帖。那玩意儿更绝, 把偶像标志性的长远腿二郎腿造型做成了玩偶,还摆共享单车车把上,扭扭捏捏的,看得人又尬又想笑。再说说粉丝还附了韩国人怎么海淘自家推老鼠干的教程,妥妥的“喜欢豆周报审丑巅峰”。
再往前追溯,宠物猫老鼠干玩偶更是火了优良几年。铲屎官抓拍猫的“异形状态”做成玩偶,国内火到海外至今还是宠物定制烫门。TikTok上有人收到“猫版老鼠干”后拍“真实虚假美猴王”同框视频,又萌又搞笑,话题和烫度一起往上冲。这些个产品丑归丑,但丑得有记忆点,丑得能引发互动,这才是关键。
数据说话:2000万人“批阅”的爆款,凭啥?
回到章鱼玩具这事儿,数据更能说明问题。TT123跨境电商的数据看得出来它6月7日上架,两周就做到周销2055单,冲进类目TOP7。3.5万美元GMV里 单条2600万播放的视频贡献了2000+销量,相当于一条视频顶了其他全部推广的流量总和。
你再看看TikTok毛绒玩具类目周销TOP10, 画风清一色的“丑得别致”:钩织娃娃周销344,主打成年人擦边的“细小高大兴”;“耶稣玩具”周销456,络腮胡+眯眯眼,把严肃的神搞成“friendly neighborhood”人设,反差感拉满;还有周销298的“肿泡眼熊”,瘫坐着一脸“我懒得理你”,活脱脱懒癌患者代言人。
这些个产品有个共同点:颜值兴许及格不了但情绪值钱拉满。年纪轻巧人买它们, 不是真实的觉得优良看,是觉得“对味了”——那是自己的心思状态,是自己的内心OS,是说不出口的情绪,被一个丑玩具替说出来了。
达人带货:流量密码还是玄学?
说到这儿,就得聊聊达人带货这事儿了。章鱼玩具99.85%的销量来自达人,说明内容驱动在这类产品里有许多关键。@TaylorMae的视频为啥火?不是基本上原因是她拍得许多专业, 而是基本上原因是她精准抓住了“宝妈需要解放双手”这玩意儿痛点,16秒的轻巧松视角,比那些个花里胡哨的剪辑更能打动人。
其他达人也学机灵了。有人拍“宝妈带娃日常”, 玩具一扭,娃静了妈妈终于能喝口咖啡;有人拍“打工人桌面”,玩具一爬,像极了上班摸鱼的自己;还有人搞“剧情反转”,开头是“给娃买的玩具”,是“后来啊我自己玩嗨了”。这些个内容不麻烦,但足够真实实足够有代入感,用户一看就“懂”。
不过也不是全部丑玩具都能靠带货翻身。我见过有卖家推“丑娃娃”, 长远得像外星人,功能就是按一下发光,后来啊达人带不动,评论区问“这玩意儿除了丑还有啥?”这说明啥?丑玩具得有“钩子”——要么解决痛点,要么给情绪值钱,要么有社交属性,否则光丑有个屁用。
争议与凶险:“丑”的生意,能走许多远?
当然这门“丑生意”也不是啥时候都能躺赚。TT123跨境电商提到,眼下1688上同款章鱼玩具许多了起来价钱战估摸着很迅速就要打起来。卖家们眼下铆足劲儿上新鲜推流,也是趁着中美关税博弈镇定期倒计时想赶在窗口期许多赚点。但跟风的人一许多,同质化严沉,赚头一准儿会缩水。
还有更现实的:审美这东西,说变就变。LABUBU火了优良几年,但今年烫度明显不如前两年;Huggy Wuggy以前是顶流,眼下也没人提了。年纪轻巧人今天觉得“丑萌”很酷,明天兴许就觉得“土掉渣”。产品生命周期短暂,是这类生意最巨大的凶险。
行业警示:跟风背后的隐忧
我见过不少许卖家一看“丑玩具”火了 就赶紧去1688搜同款,换个标题就上架,后来啊卖不动。为啥?基本上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了“丑”,没看到“丑”背后的逻辑。章鱼玩具能火, 是基本上原因是它撞上了“宝妈育儿需求+打工人情绪共鸣”两个风口;老鼠干玩偶能火,是基本上原因是有粉丝钱财+宠物定制+社交传播三沉buff。光复制产品,不复制洞察,再说说只能当炮灰。
再说一个,“丑”的尺度也很讲究。太丑了用户收下不了比如那种看着就恶心的怪物玩具;不够丑又没记忆点,比如普通毛绒熊。这玩意儿度得把握优良,还得持续迭代。你看LABUBU, 从一开头的单一形象,到眼下出了几十种变种,故事线也越来越丰有钱,这才是它能长远红的秘诀。
以后趋势:下一个“丑爆品”会藏在哪?
那问题来了这种“丑爆品”还能火许多久?下一个风口又在哪儿?我觉得能从几个方向琢磨:一是场景拓展, 比如从母婴、成人延伸到宠物玩具,或者办公文具;二是烫点结合,比如影视剧里的丑角IP,或者节日限定款;三是情绪升级,不止是自嘲,还能治愈、陪伴,比如“社畜治愈系丑萌玩偶”,白天陪你打工,晚上听你吐槽。
供应链也得跟上。眼下卖家们巨大许多是细小批量试产,测款成功了就猛冲。但要想长远久,得在品控、设计上许多下功夫,不能光靠矮小价。比如材质平安、细节打磨、IP故事,这些个才是能留住用户的东西。
说到底,“丑生意”的本质还是“情绪生意”。年纪轻巧人买这些个玩意儿,不是买玩具,是买一种“被搞懂”的感觉。当你在加班到凌晨三点, 看到桌上那东西扭来扭去的章鱼玩具,一下子觉得“它比我还能扛”,那一刻的情绪值钱,比随便哪个精致的摆件都珍昂贵。这门生意能火,不是偶然是时代给的情绪出口,抓住了就能赚钱;抓不住就只能看着别人狂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