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抽象玩具在TikTok上7天卖出30万
抽象玩具在TikTok炸了:7天30万单背后藏着什么情绪密码
你见过会跳舞的章鱼吗?不是动画片里的卡通形象, 而是长得像被踩扁的章鱼,八条腿乱扭,眼睛瞪得像铜铃,脸上写满“我是谁我在哪”。就是这么一个抽象到有点离谱的玩具, 在TikTok上7天卖了30万单,把跨境电商圈整不会了——谁说玩具一定要好看?丑东西居然能这么赚钱。
这个章鱼玩具, 到底丑在哪里
打开TikTok,刷到的第一个相关视频就是它:灰扑扑的身体,圆滚滚的脑袋,八条短粗的腿接在身体两侧,启动后原地疯狂乱舞,有时候还会“趴”在地上扭来扭去,活脱脱一个社畜下班后的精神状态。评论区有人说“这玩意儿丑得我心痛”,有人问“谁家章鱼长这样”,但下一秒就是“求链接”。

仔细看产品参数, 你会发现它简单得离谱:塑料外壳,电动马达,两节电池,唯一的卖点就是“抽象”和“魔性”。但偏偏就是这个“丑”,让它在毛绒玩具类目杀疯了。1688上的供应商透露, 这款玩具进货价20出头,到了TikTok Shop卖16.99美元,依旧被海外用户疯抢,转化率比普通玩具高出3倍。
从“这是什么鬼”到“我要买”:用户情绪被拿捏了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丑萌审美”,指的是通过接纳不完美来获得情感共鸣。就像有人喜欢蒙奇奇的歪嘴, 有人觉得Huggy Wuggy的恐怖外表很可爱,这个章鱼玩具恰好踩中了年轻人的“自嘲G点”。
“我每天上班被老板骂,回家看这个章鱼乱扭,突然觉得生活没那么苦了。”TikTok上一个拥有50万粉丝的宝妈博主@TaylorMae在视频里这么说。她把章鱼玩具放在宝宝做tummy time的垫子上,宝宝盯着玩具笑,她终于能腾出手刷手机。这条16秒的视频,直接带火了2000单销量。
更绝的是 有人把章鱼玩具摆在办公桌上,配文“这就是我加班时的样子”,底下评论全是“同款”“求链接”。当代年轻人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和我一样不完美”的情绪出口。这个章鱼玩具,就是他们的“情绪爆破弹”。
达人带货:99.85%的销量靠一条视频
你敢信?这款章鱼玩具截至目前的所有销售额中, 99.85%来自达人带货,其中一条播放量超2600万的视频,几乎包圆了全部销量。视频里 一个外国小哥把20个章鱼玩具摆在桌上,按下开关,满屏的“抽象舞步”,BGM是洗脑的电子音乐,评论区直接炸了:“这是什么魔幻场景”“我要买100个放在家里开派对”。
TT123跨境电商数据显示, TikTok上玩具类目的达人带货转化率平均在5%左右,而这款章鱼玩具达到了12%,关键就在于“整活”能力强。有的达人用章鱼玩具拍“办公室生存记”, 有的拍“家庭运动会”,甚至有人把它和宠物猫放一起,拍出“真假美猴王”的搞笑效果。用户看乐了下单就成了自然行为。
跨界打爆:从成人玩具到母婴神器
最让人意外的是 这款原本面向成人的“丑玩具”,居然意外闯进了母婴赛道。6月16日 博主@TaylorMae发布“宝妈必备”视频,用章鱼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解决tummy time时宝宝哭闹的痛点。视频里宝宝盯着章鱼扭来扭去,笑得咯咯响,宝妈终于不用再龇牙咧嘴逗宝宝。
“这玩具考了幼资是吧”“原来当代育儿需要这么抽象的搭子”, 评论区里宝妈们纷纷求同款。数据显示, 母婴类目用户对“解放双手”的需求比“颜值”的需求高27%,这款章鱼玩具恰好用“丑萌”的外形和“魔性”的功能,精准戳中痛点。
审丑经济的本质:为情绪买单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说过 “你的过去由你的未来决定”,用在玩具行业就是过去的审美标准正在被颠覆。络腮胡大爷玩偶、 头和肩同宽的肿泡眼玩具、大肚腩白斩鸡玩偶……这些“长得很着急”的玩具,正在登上TikTok玩具类目周销TOP10。
“别说娃了我看了也迷糊啊”,但就是这种“迷糊”,让年轻人找到了共鸣。就像有人把NCT成员李楷灿的形象做成老鼠干玩偶, 粉丝在X上晒出“推子坐在共享单车车把上扭捏”的照片,2.4万转发量直接带火海淘教程。丑萌玩偶成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分享出去的不是玩具,是“我和你们一样离谱”的默契。
卖家实操:怎么把“丑东西”卖爆
想跟风卖审丑玩具?先看看这些卖家的操作。关键词上, 他们用“解压”“正向情绪”“魔性舞蹈”对冲“丑”的负面联想,标题里有时候加个“ugly”,反而让用户觉得“这玩意儿丑得真实”。
选品上,避开太垂直的“丑”。比如直接卖“丑娃娃”可能没人买,但卖“能跳舞的丑章鱼”“会爬行的老鼠干”,就有了功能加持。推广上,达人必须会“整活”,要么拍场景化视频,要么搞批量展示,让用户直观感受到“买回去能玩出花样”。
价格上,别太贪心。这款章鱼玩具进货20元, 卖16.99美元,利润空间足够,但依旧有卖家把价格定到9.99美元冲量,后来啊主要原因是利润太低,达人带货积极性不高,反而卖得慢。跨境电商的玩法,从来不是“低价=爆单”,而是“利润+需求+推广”的三重奏。
审丑趋势能火多久
有人觉得审丑经济是昙花一现,毕竟“丑”的审美疲劳来得很快。但TT123发现,那些能长期火的审丑产品,都藏着“反差感”。比如“耶稣玩具”, 把严肃的神做成络腮胡眯眯眼的萌系形象,乖巧坐姿和胡子的割裂感,让用户觉得“原来神也可以这么接地气”;宠物猫定制老鼠干人偶,把自家猫的丑态做成玩偶,用户拿到手拍“真假美猴王”视频,既有情感共鸣,又有社交传播点。
所以审丑经济的本质不是“丑”,而是“真实”。当代年轻人被完美主义PUA太久了需要点“不完美”来解压。谁能把“丑”做出故事感、功能感、社交感,谁就能在这波趋势里站稳脚跟。
再说说:丑东西里藏着真商机
中美关税博弈进入冷静期,跨境电商的窗口期越来越短。与其跟风卖同质化的“好看玩具”,不如想想怎么把“丑东西”做出差异化。这个章鱼玩具的成功, 不是偶然而是当代情绪需求的必然——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能让我们“会心一笑”的情绪伙伴。
下次选品时不妨想想:你的产品,有没有让用户觉得“这就是我”的魔力?毕竟能赚钱的从来不是“完美”,而是“真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