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卖家被举报?泰国突袭幽灵公司
准时发货率,其实就是用来衡量一个店铺发货速度的新指标。最近,泰国突袭幽灵公司,近5万企业或遭清洗,这让不少中国卖家心头一紧。在这个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如何确保合规经营,成为了当务之急。

泰国密集出台的执法严令,简直和该国夏季的雷雨天一样令人应接不暇。从民众举报到警方突击检查,一系列行动让不少中国卖家感到压力山大。那么,面对这场监管风暴,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我们要明确一点:合规经营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石。那些试图通过“打擦边球”来获取利益的行为,终将在执法大棒面前付出代价。因此,摒弃惯性思维,在法律框架内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以更主动的合规姿态重塑形象,是每个中国卖家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泰国政府启动跨境监管"铁壁行动",整合多个部门成立联合执法组,重拳打击外资代持与洗钱账户网络。专项行动已冻结20.4万个涉嫌洗钱账户,查处820起代理违法案件,追缴犯罪资金124.93亿泰铢。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监管风暴的威力不容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执法组离开不到5分钟,这些店铺便迅速闭店停业,其应对稽查的熟练程度暗示着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这也就意味着,那些长期依赖监管漏洞生存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泰国,所谓的“代理人”模式,是指名义上由泰国公民持股、实际外资完全控股的架构。通过代理模式,外国经营者得以规避外资准入限制,以低成本代持模式压缩合规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然而,这种模式在监管风暴下,也将面临严峻挑战。
近期,泰国还对代理公司的监管加大了力度。此次专项排查范围覆盖全国46,918家企业机构,并将联合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开展实地调查,确保每一项商业注册信息真实、合法、无违规代持行为。
中国资本在泰国的急速扩张正引发深层社会矛盾。根据泰国投资委员会统计的数据,作为连续三年稳居泰国最大外资来源国,中企带来的数万名中国员工与本土就业者形成岗位竞争。而部分经营者偷税漏税、违规用工等行为,进一步激化了市场秩序矛盾。
值得警惕的是,监管风暴正从单一部门行动升级为多机构协同作战,食品药品监督局、移民局、税务局等部门的执法标准差异,导致企业合规成本激增。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卖家要想在泰国市场立足,必须转变经营策略。一方面,要注重产品质量,确保商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积极融入当地市场,与当地企业、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
此外,加强自身合规意识,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也是中国卖家在泰国市场生存的关键。
了解泰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经营合规。
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商品质量。
与当地企业、消费者建立良好关系,提升品牌知名度。
关注泰国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泰国执法风暴下,中国卖家要想在跨境电商领域立足,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加强合规意识,积极应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