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基础产业,如何构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基石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加工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及运行效率等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我国加工制造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实现我国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

制造业,钢铁产业,信息化,国际竞争力,一直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多年位居世界货物贸易大国前列,体现出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在我国制造业爬坡过坎、由大变强的重要阶段,尤其要重视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有效整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当前,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正朝着敏捷化、短链化、智慧化、生态化、安全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构建全球竞争力基石的关键要素
要素 | 描述 |
---|---|
技术创新 | 通过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 |
供应链整合 | 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响应速度。 |
品牌建设 | 塑造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 |
人才培养 |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美国作家沃麦克在其畅销书《改变世界的机器》即开宗明义:“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 必须生产得好。”话语朴实,道理深刻,表明制造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最近中美之间的事真让人感觉差得太远了,差距大得有点惊人。说说中国吧,现在基础产业被忽视了。很多人觉得低端产业不重要,但实际上,这才是支撑整个经济的根基。
国产机床的落后也有客观的外部原因,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遏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美国的策划下,1996年有三十三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该协定旨在限制对华出口敏感技术。
如何破题?李东生结合TCL的实践给出了建议:一是寻求国产替代方案,在国内努力培育材料等供应商。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TCL推出了“旭日计划”。该计划将投资超过200亿元,支持产业链生态建设;二则是,海外供应链方面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开拓,拓展更多渠道。同时在当地构建本土化供应链体系,以抵消供应风险。
各位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我觉得,咱们不能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行业,忽视了基础产业。一旦基础产业做好了,整个经济才能稳住,才能更好地发展。美国虽然有高科技,但他们低端行业做得也相当稳。
落实好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深入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优势产业链改造提升,推动新兴产业链成长壮大,特别要全力打造10条以上的具有国际竞争力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卓越产业链,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链的话语权和控制力,推动江苏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
所以,想让中国走得更远,就得真正重视基础产业。别小看那些看似低端的领域,要提高它们的技术含量,搞好自动化,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在这方面领先了这么久,咱们得赶上,甚至超越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