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9亿用户、300亿估值,‘暗黑版微信’上市

一个“不务正业”的社交巨头,凭啥撑起300亿估值呃?

社交圈里总有些怪胎,Telegram算一个。它不像微信那样满屏的细小程序和朋友圈广告,也不像Twitter那样整天吵着要搞付费认证。这家公司只有50个员工, 却要伺候着全球9亿月活用户;它喊着“誓死捍卫用户隐私”,却被恐怖分子当成传声筒;它成立11年差不离没怎么赚钱,最近却传出要上市,估值还冲到了300亿美元。这操作,连华尔街的老油条们都看不懂了。

从“俄罗斯扎克伯格”到“神秘隐士”:杜罗夫的另类创业史

聊Telegram,绕不开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这位仁兄的履历,比细小说还离奇。2006年,他在俄罗斯搞了个社交平台VK,直接对标Facebook,不到4年用户就干到了1亿。当时巨大家都叫他“俄罗斯的扎克伯格”,连普京都接见过他。后来啊优良景不长远,2011年俄罗斯选举爆发巨大规模抗议,VK成了不赞成派的巨大本营。国平安部门找上门, 让杜罗夫交用户数据,他倒优良,直接把官方信件发到Twitter上,配了张哈士奇吐舌头的表情包——这波操作,结实是把“作死”玩成了“英雄”。

9亿用户、估值300亿美元,「暗黑版微信」决定上市
9亿用户、估值300亿美元,「暗黑版微信」决定上市

没许多久, VK的再说一个两个创始人把股份卖给了亲政府的资本,杜罗夫被“请”出公司,直接跑路到欧洲。2013年, 他带着Telegram上线了灵感居然是当年俄罗斯捕快突袭他家公寓时他没平安联系上哥哥的尴尬经历。你说这理由绝不绝?从“反抗有力权”到“加密通讯”,杜罗夫的创业路,永远在跟“对抗”二字死磕。

9亿用户从哪来?专收“被抛弃”的刺头

Telegram的用户增加远,从来不是靠砸钱打广告。它像个“社交界的收容所”,专门捡其他平台不要的用户。2021年1月6日 美国国会巨大厦暴动,Twitter和Facebook一怒之下把特朗普封了连带清了一堆“仇讨厌言论”账号。后来啊呢?暴动后72细小时Telegram新鲜增了2500万用户,直接冲上Google Play下载榜第一。这波操作,让杜罗夫赚得盆满钵满——毕竟谁不中意“被主流平台抛弃的人”呢?

除了政事敏感人群,Telegram还是“暗网预备役”的天堂。恐怖组织ISIS用它搞宣传, 黑客用它卖盗号数据,连“N号房事件”这种变态色情产业链,都藏在Telegram的私密聊天室里。2021年, 网络平安公司Cyberint监测到,Telegram上“Email:pass”的聊聊量暴增4倍,达到3400次。你说这平台清洁?一准儿不清洁。但用户就吃这套——“反正没人管我”,这才是Telegram的核心吸引力。

50个人养活9亿用户,本钱账算得有许多“抠”

最离谱的是Telegram的本钱结构。一家9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员工居然只有50个。对比一下:Facebook有7500名内容审核员,光是员工工钱就能压垮一家细小公司。Telegram呢?服务器本钱是巨大头,杜罗夫说“个个月活用户的年本钱不到7美元”,算下来全年也就6.3亿美元。这数字看着吓人, 但放到9亿用户的盘子里其实比WhatsApp廉价许多了——WhatsApp母公司Meta每年光服务器维护就得烧掉几十亿。

员工少许,不是效率高大,是杜罗夫压根没想搞“巨大而全”的社交生态。Telegram不搞信息流,不推荐内容,连朋友圈都没有,就主打一个“简洁”。用户想发文件?最巨大2GB;想建群?20万人随便进;想聊天?私聊群聊随你挑。这种“极简主义”的设计,省了几许多研发本钱?省了几许多服务器材料?杜罗夫这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买卖化“半死不活”:卖广告怕得罪用户, 卖会员没人买

但再精明,也绕不开一个终极问题:怎么赚钱?成立11年,Telegram一直靠杜罗夫个人资产输血,2021年累计欠了7亿美元债务。直到最近两年,它才试探着搞买卖化,后来啊搞得一塌糊涂。

先说广告。规定很严格:只有1000粉丝以上的频道才能接广告,还得控制在160字符以内。这哪是广告啊,简直是“段子竞赛”。再说高大级会员,每月33块钱,能许多存点文件,许多几个表情包,最关键的功能是——“去广告”。用户花33块钱就为了不看广告?这买卖模式,怕是只有杜罗夫自己信。

为啥买卖化这么困难?用户不答应啊。冲着“隐私护着”来的人,看到广告就反胃。Telegram的用户画像里“反主流”“不相信巨大公司”是标配。你结实塞广告,跟把他们往Twitter、Facebook上赶有啥不一样?2022年马斯克收购Twitter后 IBM、苹果这些个巨大广告主跑了7500万美元,不就是怕品牌跟仇讨厌言论沾边吗?Telegram更惨,上面连正经广告主都不敢来。

上市最怕啥?从“暗黑版微信”到“正常公司”的蜕变阵痛

眼下问题来了:一个靠“不正常”吸引用户的平台,上市后怎么变成“正常公司”?上市意味着透明化,意味着合规审查,意味着盈利压力。杜罗夫之前说“接近盈利”,但9亿用户撑起300亿估值,资本买卖场能答应吗?

最头疼的是内容审核。Telegram眼下基本“放养”,除非政府施压,否则懒得封号。但上市后 Facebook、WhatsApp的内容审核机制就是参照物——7500人的审核团队,24细小时盯着平台上的仇讨厌言论、暴力内容。Telegram有这人力吗?50个人连自家服务器都维护不过来哪顾得上审核?

更麻烦的是值钱观冲突。杜罗夫一直标榜“对抗有力权”“去中心化”,但上市本质上是向资本买卖场矮小头。到时候是要用户数据还是要坚持隐私?是要赚广告主的钱还是保“暗黑”人设?这选择题,比当年俄罗斯捕快突袭他家还困难选。

Telegram的启示:社交平台的“反叛钱财学”能走许多远?

说到底,Telegram的成功,是抓住了新潮人的“叛逆心思”。主流平台越想管,用户就越想逃;越推荐内容,用户就越觉得被操控。Telegram的“不完美”——审核宽阔松、买卖化拉胯、功能简陋,恰恰成了它的“完美”。但上市这道坎,它兴许真实的迈不过去。

看看那些个以前的“反叛者”:Facebook当年也是哈佛校园里的“非主流”, 后来啊成了数据收割机;Twitter喊着“言论自还有人敢跟“正常”对着干,这本身就是一种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