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年营收近8亿的防丢项圈,真的遍布全球175个国家市场吗
宠物防丢项圈的“全球神话”:8亿营收与175国市场的真相
养过猫狗的人都知道, 那种毛孩子突然消失的恐慌感有多磨人——半夜翻遍小区垃圾桶,朋友圈刷屏寻宠启事,甚至花钱悬赏,后来啊可能还是一场空。于是宠物防丢项圈成了很多主人的“救命稻草”。最近, 一款据说年营收近8亿、遍布全球175个国家的防丢项圈火了但吹得越神,越让人心里犯嘀咕:这数据靠谱吗?真有这么多国家买账?
从“宠物焦虑”到百亿市场:防丢项圈为何突然爆火?
宠物防丢项圈的走红,本质上是宠物“拟人化”浪潮下的必然后来啊。现在的年轻人养宠物, 早不是喂饱就行的逻辑了猫狗成了“毛孩子”,生病了要去宠物医院,过年了要买新衣服,丢了更是天塌下来的事。这种情感投射直接催生了宠物平安需求——2024年全球宠物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已经到了36.9亿美元, 预计明年就能冲到41.6亿,年增长率14%,这赛道确实热得发烫。

但需求热不等于谁都能赚钱。早些年国内也火过一批防丢项圈, 比如2015年某品牌在京东众筹的智能项圈,主打活动追踪、防丢、卡路里监测,再说说筹了点钱,年营收却始终在千万元级打转。问题出在哪?要么技术太拉胯, 定位精度堪比“玄学”;要么续航差得要命,充一次电用三天宠物跑个趟项圈就罢工了;要么就是价格死贵,普通宠物主一看“五六百一个项圈”,转头就买根牵引绳了。
8亿营收从哪来?拆解Tractive的“吸金公式”
说到这款“年营收近8亿”的防丢项圈,大概率指的是奥地利品牌Tractive。官网数据显示, 他们2024年年度经常性订阅收入突破1.0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60%以上,算下来人民币确实快8亿了。但这里有个关键点:60%
没错,Tractive玩的“硬件+订阅”模式,才是它营收暴增的核心。买他们的项圈, 得先付硬件费,之后每月还要交4.99美元的订阅费,才能用实时定位、历史轨迹、健康监测这些功能。这招有点狠——用户一旦买,就得持续掏钱,难怪ARR能冲到1亿多。但换个想:真有那么多主人愿意为“每月5美元”买单吗?北美市场贡献了近40%收入,那边宠物主确实舍得花钱,但放到东南亚、拉美,这种订阅制能行得通吗?
除了订阅模式,Tractive的技术卖点抓得也挺准。他们项圈集成了GPS、GSM、蓝牙三种定位,号称“全球都能用”。2023年他们还收购了美国品牌Whistle,用户基数直接翻倍,北美市场一下子稳住了。但技术这东西, 光说好听没用——实际体验中,GPS定位延迟、信号弱的问题在郊区、地下室依然常见,用户吐槽“宠物明明在小区,地图上却显示在马路对面”的帖子也不少。
175国市场:是真覆盖还是“刷数据”?
“遍布全球175个国家”, 听着比“175个星球”还厉害,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水分可能比太平洋还深。跨境电商圈有个潜规则:只要把产品挂到亚马逊、 eBay这些全球平台,按道理讲就能“覆盖”200多个国家/地区——但这不代表真有175个国家的人买了啊。
拿Tractive 他们的官网确实支持175国物流和支付,但大部分订单其实集中在欧美。Similarweb数据显示, 2025年8月他们独立站月访问量189.2万,其中欧美用户占了80%以上,像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可能一个月连100单都卖不到。所谓的“遍布”,更像是“按道理讲可卖”,和“实际热销”完全是两码事。
更扎心的是新兴市场的“水土不服”。2024年他们想进军印度市场, 后来啊发现当地宠物主更接受“一次性付费”的硬件,订阅制直接被骂“割韭菜”;在巴西,物流成本高到离谱,一个项圈运费比售价还贵,再说说只能放弃。所以175国这个数字,更像是品牌方的营销话术——重点从来不是“覆盖多少国”,而是“哪些国能真赚钱”。
内容营销玩飞起:TikTok上的“宠物失踪焦虑”收割机
要说Tractive最牛的地方,还得是内容营销。他们没硬广,专攻宠物主的“痛点恐惧”。TikTok上, 他们拍过一条10秒视频:一只金毛在地图上乱跑,主人手机APP急得冒汗,再说说显示“宠物已找到”,配文“别让走失成为再说说一次见面”。这条视频直接爆了330万播放,评论区全是“哭死”“已经下单”。
他们还找了不少垂类达人合作, 比如@louieandtodd,这个养猫的博主经常带猫旅行,视频里猫咪钻进树林、钻进车里Tractive项圈默默显示位置,潜移默化地告诉你“有它在不怕丢”。他的一条合作视频拿了62万播放,833条评论,比硬广效果好10倍都不止。
Facebook上他们更狠, 建了个15万粉丝的社群,天天发“寻宠成功案例”,配上项圈定位截图。有个德国主人发帖说“多亏Tractive, 我家的猫在森林里躲了3天再说说靠定位找回来了”,下面跟着几百条“求链接”。这种“用户证言+场景化内容”,比任何参数都戳心——毕竟宠物主买的是“安心”,不是“技术参数表”。
行业对比:它比Tile、Whistle强在哪?
宠物防丢赛道里Tractive不是唯一玩家。美国品牌Tile2016年就卖了1000万个寻物器, 营收1亿美元;被Tractive收购的Whistle,主打宠物健康监测,老用户粘性很高。那Tractive凭什么后来居上?
关键在“轻”。Tile的寻物器只能挂在钥匙上, Whistle的项圈又大又重,适合中大型犬,但小型猫戴上直接“抬不起头”。Tractive的项圈做了轻量化设计, 适合猫和中小型犬,续航还能撑5-7天比Tile的1个月短,但比Whistle的3天长,刚好卡在中间位置,受众更广。
再说一个,Tractive的APP体验也更好。他们做了多语言界面 连日语、韩语都支持,地图加载速度比竞品快30%,还能设置“平安区域”——宠物一出范围就自动报警。这些细节优化,让它在北美、欧洲的评分常年保持在4.5星以上,比Tile的4.0星高出一截。
数据背后的冷思考:8亿营收能持续多久?
尽管Tractive数据亮眼,但暗藏的风险也不少。先说说订阅模式太依赖续费率。2024年他们复购用户占比35%, 看着还行,但北美市场竞争白热化,Whistle被收购后用户流失率上升了12%,万一哪天续费率掉到20%,营收直接腰斩。
接下来175国市场的“虚假繁荣”正在反噬。2025年他们财报显示, 新兴市场营收占比仅8%,但运营成本却占了15%,赔本赚吆喝的事干久了投资人肯定不乐意。最近他们开始收缩东南亚业务,转深耕欧美,说明“广撒网”的路子走不通了。
最致命的是技术同质化。现在国内厂商像小佩、有哈都推出了类似的防丢项圈,价格比Tractive便宜30%,定位精度还更高。2025年双11,小佩的一款入门款项圈卖了10万件,直接把Tractive的中端款挤到了销量榜第五。技术壁垒一旦被打破,Tractive的“高端光环”也就没了。
留给中国品牌的启示:别迷信“全球神话”, 做好本地化才是王道
Tractive的案例给想出海的中国企业提了个醒:别总盯着“覆盖多少国家”“营收多少亿”这些虚的,踏踏实实做好本地化比啥都强。比如国内品牌“猫眼”, 专攻日本市场,把项圈续航做到10天还和当地宠物医院合作“寻宠绿色通道”,一年在日本卖了2亿日元,比盲目扩张175国强多了。
内容营销也得接地气。Tractive在TikTok上玩“失踪焦虑”, 但抖音上宠物主更吃“萌宠日常”——有品牌拍“猫咪戴着项圈追激光笔”,定位轨迹画成爱心,播放量直接破500万。别生搬硬套海外打法,中国用户的情感需求,得用中国话讲。
再说说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Tractive60%收入靠订阅, 风险太高;国内品牌“宠加”就聪明,硬件卖便宜,靠后续的宠物保险、周边用品赚钱,2024年营收1.2亿,订阅占比不到20%,抗风险能力强多了。
说到底, 宠物防丢项圈的市场确实大,但吹得再玄乎,也得回归本质:能不能真正解决宠物主的痛点?技术够不够硬?服务跟不跟得上?那些靠“全球175国”“8亿营收”讲故事的品牌, 再说说都会被市场打回原形;而像Tractive这样,在技术上抠细节、在内容上戳痛点、在本地化上肯下功夫的品牌,才能真正活下来活得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