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特朗普10月1日起对哪些进口商品实施高达100%的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风暴再起:特朗普关税大棒直指进口商品

当地时间9月25日 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扔下一颗重磅炸弹:10月1日起,美国要对多类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这距离实施只剩一周,白宫和商务部还藏着掖着没公布细则,但跨境电商和制造业的人已经坐不住了。要知道, 就在9月24日刚对欧罗巴联盟汽车和零件收了15%的关税,现在又来一套组合拳,这贸易保护主义是越演越烈了呃。

100%关税重锤:专利药品成首要目标

最狠的是专利及品牌药品,直接加征100%关税。特朗普倒是留了个口子:制药公司要是肯在美国建厂,就能躲过这一刀。这波操作有人拍手叫好, 说终于能保护本土药企了;可更多人愁眉苦脸,美国处方药价格本来就全球最高,再加100%,普通患者还活不活了?2025年9月底,欧洲某跨国药企紧急宣布,要投20亿美元在密西西比建厂,2027年投产。短期看是保住了美国市场,长期呢?建厂成本肯定得转嫁到药价上,患者口袋更瘪了。数据说话, 美国医药市场规模占全球40%,关税落地后预计进口药品价格涨20%-30%,低收入群体买药得精打细算,甚至直接放弃治疗。

突发!10月1日开始特朗普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高额关税,最高加征100%关税!
突发!10月1日开始特朗普将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高额关税,最高加征100%关税!

50%关税冲击波:厨房浴室建材陷入生死局

厨房橱柜、 浴室洗手台这些建材也没跑,50%关税砸下来。跨境电商上,中国卖家占这类商品的40%,成本直接飙涨。深圳某家居公司负责人9月30日在朋友圈急得跳脚:一款浴室柜原来成本120美元, 关税一加,成本干到180美元,售价从200美元涨到280美元,后来啊转化率从5%暴跌到2.5%。仓库里堆的货清不掉,资金链快断了。行业数据更惨,2025年8月美国建材进口额同比增15%,关税落地后预计萎缩20%。本土工厂倒是短期接单接到手软,可产能跟不上,熟练工人短缺,根本补不上进口商品的缺口。

30%关税重压:进口家具迎来凛冬

软垫家具更惨,30%关税直接把跨境电商的利润空间压没了。沙发、软垫桌椅这些热销品类,原本利润就10%-15%,关税一加,卖一件亏一件。广东某家具厂老板说他们出口美国占营收60%,9月后订单量腰斩,从每月2000单降到800单。没办法,只能转向东南亚市场,可那边运费贵一倍,客户又认美国牌子,简直是两头堵。数据上看,2025年Q3美国家具电商销售额里进口商品占55%,关税后预计只剩35%。本土家具商短期乐开了花,可长期看,供应链成本上升,价格优势反而没了再说说还是消费者买单。

25%关税落地:重型卡车本土保护战开打

重型卡车也没逃过25%关税。中国重卡、欧洲卡车在美国市场占30%,这下直接被卡脖子。2025年10月初, 某中国重卡美国经销商哭晕在厕所:库存的50辆车每辆成本加5万美元,清关不了只能停售,改搞租赁。本土品牌如福特、 纳威达销量短期涨了15%,可高兴得太早了卡车零件依赖进口,关税导致零件短缺,生产线频频停工。供应链效率指数从65降到58,说明就算本土产量上去了稳定性也崩了。

跨境电商连环暴击:物流成本、 利润、销量的三重绞杀

跨境电商本来就被8月29日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税政策折腾得够呛,25国暂停寄送包裹,韩国、法国、德国全不玩了。现在关税一来简直是雪上加霜。小包裹得全额关税,清关时间从3天拖到10天运费涨20%。深圳某跨境电商公司老板说 他们家具类目月销售额从200万美元掉到80万美元,利润从15万美元变成亏10万美元。紧急调整策略?本土化仓储要投钱,调整产品结构?非关税商品又没利润,涨价?价格敏感的客户直接跑路。2025年9月底,行业里流传一句话:不转型的跨境电商,10月后可能直接退场。

制药业两难抉择:建厂求生还是放弃美国市场

制药业更纠结,100%关税把美国市场变成了“高危区”。大药企比如诺华, 2025年10月宣布投3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赌的是长期市场;可中小型药企就没这底气了某做糖尿病药的瑞士公司,算了下建厂成本比关税还高,干脆暂停美国新药上市。美国市场占全球药企收入的40%,放弃就是割肉,硬着头皮建厂,短期现金流压力山大。行业分析师说 2026年会有更多药企被迫转移产能,美国本土制药业短期繁荣,长期创新力反而可能下降——毕竟建厂的钱本该用在研发上。

供应链大洗牌:从“中国制造”到“越南拼盘”

关税倒逼供应链重构, 家具、建材、制药都在转移产能。2025年Q4, 越南某家具厂接了中国美国订单,产能提升20%;美国本土建材工厂加班加点,可工人不够,产能只涨了10%。供应链效率问题暴露无遗,PMI虽然从48.5升到51.2,但交货周期从20天延长到30天。更麻烦的是 转移产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越南工厂的设备、技术还得磨合,2026年上半年,跨境电商物流可能还会卡脖子。有人算过账, 把产能搬到东南亚,成本能降15%,但质量风险增加,退货率可能从5%升到10%,这笔账怎么算,各家企业得自己掂量。

消费者困境:涨价潮下的选择与无奈

再说说苦的还是消费者。药品、家具、建材全涨价,普通家庭过日子压力陡增。2025年10月, 美国某家具店,沙发从800美元涨到1000美元,销量掉40%,二手家具销量反而涨了25%。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05降到98,52%的人说对生活必需品价格“非常担忧”。有人开始淘“中国制造”的二手货,有人转向本土小品牌,可质量参差不齐,用着也不放心。这波关税,短期看是保护了本土产业,长期看是让消费者为贸易摩擦买单,这笔账,真的划算吗?

未来出路:跨境电商的突围与行业变局

贸易保护主义短期内不会退潮,更多商品可能加入关税清单。跨境电商想活命,得赶紧找新路子。2025年11月,某跨境电商平台宣布主攻巴西市场,那边关税低,流量一个月涨30%。供应链本地化也是大势所趋,在墨西哥建仓、在欧洲分仓,虽然前期投入大,但能避开关税风险。行业数据预测,2026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能增12%,其中非美市场占比会升到45%。说白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已经行不通了分散布局、灵活应变,才能在关税风暴里站稳脚跟。这场贸易博弈,没有赢家,只有谁能扛得更久,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