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电商之战中,非区域性电商的崛起是否预示着新的市场格局
东南亚电商战:非区域性玩家杀疯了老牌玩家还守得住吗?
2018年的东南亚电商战场,简直比宫斗剧还刺激嗯。Lazada、 Shopee、Tokopedia这些名字天天刷屏,线上促销一波接一波,线下广告铺天盖地。玩家们杀红了眼,钱像流水一样砸进去,就为抢那点市场份额。那时候谁也没想到, 两年后风向会突然变——那些原本想“跨圈抢食”的非区域性电商,居然真的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从“各自为战”到“跨圈抢食”, 流量数据藏着答案
iprice的数据戳穿了点事儿:2018年1月到11月,Shopee的桌面加移动端访问量直接飙了158%,Tokopedia也不遑多让,干了94%。反观Lazada虽然总量占比27%,但增长势头明显被掐住了脖子。更扎心的是双十一, Shopee愣是从第三位蹦到第二,硬生生把Lazada拉下马,成了11月最头疼的对手。你说这算不算崛起?非区域性玩家不再是“外来户”,而是成了搅局的主咖。

再看2023年的数据,更离谱。东南亚电商总访问量里非区域性玩家占比从2018年的35%干到了48%,几乎占了半壁江山。Shopee在越南、 菲律宾、马来西亚的移动端访问量,连续三个季度超过本土玩家,Tokopedia在印尼虽然还是本土老大,但Shopee的增速已经追到它脚后跟了。
钱烧出来的增长?非区域性玩家的“弹药库”有多厚
都说电商烧钱,但非区域性玩家的“烧法”不一样。Lazada背靠阿里 2018年直接砸了40亿美元,搞物流、建仓、请明星代言,连街边小卖部都贴着Lazada的海报。Shopee更狠, 母公司Sea集团一年亏20亿,照样敢在泰国、越南搞“0元购”,用户不花钱就能把东西搬回家。
Tokopedia也不差, 2018年12月软银和阿里塞了11亿美元,估值直接冲到70亿美金,成了印尼第四家独角兽。这哪是投资,分明是给东南亚战场又添了把火。非区域性玩家手里攥着美金, 就像带着枪上战场,本土玩家就算再熟悉地形,也得掂量掂量能不能扛得住这波“钞能力”。
本土玩家也不是吃素的,Tokopedia们凭什么守“一亩三分地”
但你说非区域性玩家能横着走?也太天真了。Tokopedia在印尼的用户粘性,可不是靠钱砸出来的。它搞了个“Tokopedia Salam”, 专门服务偏远地区,用户下单后能去村里的小店自提,解决物流“再说说一公里”的痛点。2018年斋月促销后它的流量愣是没掉,反而涨了12%,这本事,非区域性玩家学不来。
越南的Tiki更绝, 主打“正品+快送”,在河内、胡志明市搞了“2小时达”,用户买个手机、化妆品,下午下单晚上就能用。2019年它的移动端访问量稳居第二, 转化率比Shopee高了3.2个百分点,本土玩家靠的就是这股“接地气”的劲儿。
物流和支付:非区域性玩家的“硬伤”还是“突破口”?
非区域性玩家最头疼的,永远是物流。亚马逊在新加坡搞了10万平方英尺的仓, 听起来挺唬人,但印尼有1.7万个岛,苏门答腊的村子离雅加达比离新加坡还近。Lazada的货从仓发出去,到偏远地区得等一周,用户早忘了自己买了啥。反观Bukalapak,和本地物流公司合作,搞“摩托车配送”,小件商品两天就能到,这体验谁顶得住?
支付也是个坎。东南亚70%的用户没用过信用卡,非区域性玩家硬推在线支付,用户不买账。Tokopedia搞了个“现金支付”, 用户下单后到便利店交钱,货再发,2019年这功能占了它交易的35%。Shopee后来学乖了 和本地电子钱包GCash、DANA合作,才把支付转化率从42%拉到68%,总算没掉队。
消费者变了 打法也得变:从“价格战”到“体验战”
2020年之后东南亚消费者突然不“贪便宜”了。以前促销活动一搞,“0元购”“1折秒杀”就能把人吸引来现在不行了。用户更在意“买得顺不顺心”——物流快不快、假不假、售后好不好。
Shopee在2023年的周年庆搞了波“短视频种草+直播砍价”, 用户刷到短视频直接下单,直播里砍价能省30%,转化率直接干到8.7%,比2019年的5.2%翻了快一倍。Tokopedia更绝, 搞了个“Tokopedia Live”,让卖家在直播间现场打包发货,用户下单后能实时看到物流状态,复购率涨了27%。这波“体验战”,非区域性玩家靠技术和数据玩明白了本土玩家反而有点跟不上了。
2023年之后战场会怎么变?三个“变数”藏不住了
数字税这把刀已经悬在头上了。越南2022年开始收7%的数字服务税, 印尼2023年跟上,非区域性玩家跨境业务利润本来就薄,再被税一刀,不赶紧本土化就只能撤场。Lazada在印尼注册了本地公司,把业务拆分成“跨境+本土”,才把税成本压下去,这波操作够快。
新玩家还在入场。Temu2023年杀进东南亚,靠“极致低价”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圈了一波粉,3个月下载量破500万。非区域性玩家原本想“躺着赚钱”,现在得和更狠的对手抢市场,头疼不头疼?
技术变革才是王道。AI推荐现在成了标配, Shopee用AI分析用户浏览记录,把“你可能喜欢”的准确率提到75%,转化率跟着涨了5.1%。Tokopedia搞了个“AI客服”,能处理80%的售后问题,人工成本省了30%。未来谁能在技术上卡位,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写在再说说: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只有活下来的玩家
东南亚电商的仗打了快十年,非区域性玩家从“外来户”变成了“主力军”,本土玩家也没被干趴下反而越战越勇。市场格局早就不是“谁吃掉谁”的游戏, 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Shopee在越南学本土玩家的物流,Tokopedia在印尼抄Shopee的直播玩法,大家都在互相偷师,互相追赶。
说“新市场格局”已经来了?太早了。说“格局未定”?也对,但更准确的是:这场仗永远没个头。玩家们今天靠流量赢,明天靠体验赢,后天可能靠技术赢。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的消费者。谁能摸透他们的心思,谁能把“本土”和“跨境”的戏码唱好,谁就能在东南亚这片热土上,多活一阵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