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在印度推出的Presto自主品牌
亚马逊在印度的“低价王炸”:Presto来了本土品牌还能睡得安稳吗那个?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有个消息挺炸裂的——亚马逊把自己在美国卖得风生水起的家居清洁品牌Presto,悄悄搬到了印度市场。你敢信吗?同样是消毒清洁剂, 印度本土老牌Lizol卖149卢比一瓶,亚马逊的Presto直接干到109卢比,容量还更大;洗碗凝胶Pril卖99卢比,Presto的同款只要77卢比。这价格差,跟往油锅里倒水似的,瞬间就炸开了锅。
有意思的是Presto在美国市场早就不是新手了。去年十月亚马逊就在那儿推了这牌子,主打的就是“好用不贵”,没想到半年后就火速杀到印度。眼下印度节日季快到了亚马逊这是憋着劲儿要在本土品牌的地盘上抢食吃呢。

亚马逊的“本土牌”:不只是低价那么简单
你可能以为亚马逊在印度就是卖卖电子产品、 服装,其实人家早就悄悄布局了自有品牌矩阵。House&Shields、 Arthur Harvey、Myx、Vedaka、Solimo……这些名字听着陌生,但在亚马逊印度站的销量榜上可都是常客。据内部人士透露, 这些自有品牌的产品能占到亚马逊印度总收入的6%-7%,别看比例不高,可都是实打实的利润大头啊。
这次推Presto,亚马逊明显是想把“低价+品质”的路子走得更远。印度家居清洁市场长期被本土品牌把持, 像Lizol、Pril、Harpic这些牌子,老百姓用了几十年,信任度比天还高。但亚马逊偏不信邪, Presto上来就用价格撕开口子——同样是表面消毒清洁剂,Presto比Lizo便宜27%,洗碗凝胶容量还多了20%,这性价比,任谁看了都得掂量掂量。
更狠的是亚马逊还拉上了本地制造商。今年二月印度政府刚把电商的外资持股限制卡得死死的, 亚马逊立马把自己在Cloudtail的股份从49%砍到24%,算是给政策递了“投名状”。然后转头就和Cloudtail里的本地厂商合作, 把Presto的生产、配送全包了既合规又能压成本,这操作,够不够“精”?
本土品牌的“紧箍咒”:降价还是躺平?
Presto一来印度本土家居清洁品牌估计坐不住了。想想看, Lizol的消毒清洁剂在印度卖了快30年,价格一直稳如泰山,现在亚马逊突然来个“价格刺客”,消费者能不动心吗?据德里某大型连锁超市的数据, Presto上架首周,同类产品销量就下降了12%,不少顾客直接在货架前就换成了Presto。
降价?本土品牌可能真没得选。但问题是它们的利润空间本来就薄,像Pril洗碗凝胶的毛利率也就15%-20%,再降价就得亏本。不降价?市场份额眼看着就被亚马逊蚕食。孟买一位做了20年清洁用品批发的老商户跟我说:“现在店里进了一批Presto, 顾客问得比以前多多了本土品牌那边反倒冷清了你说急人不急人?”
其实这种“外来者打价格战”的戏码,早就见过了。1955年宝洁和印第安纳大学联合搞出佳洁士牙膏, 直接把当时的老牌牙膏挤得没影儿;1882年宝洁的儿子搞出橄榄香皂替代进口,用的也是这招。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这次轮到亚马逊在印度唱主角了。
亚马逊的“算盘”:节日季才是真正的战场
为什么偏偏选这个时间推Presto?印度节日季马上就到了排灯节、元旦、春节,家家户户大扫除,清洁用品销量能翻好几倍。亚马逊这时候祭出Presto,跟打仗前先烧把火似的,先把市场气氛搞热。
更关键的是亚马逊在印度站的广告业务刚开放。今年二月新FDI政策落地后亚马逊终于能光明正大地在印度卖广告位了。Presto作为低价引流款, 能吸引大量流量,再把这些流量导给其他付费广告的品牌,这波“以战养战”的算计,打得可真够精的。
据亚马逊印度站某第三方卖家透露, Presto上线后平台整体家居清洁类目的搜索量提升了18%,转化率比同类自有品牌高了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背后 是亚马逊在印度“低价换市场”的野心——先靠Presto把盘子做大,再慢慢推利润更高的品牌,这才是长久之计啊。
本土品牌的“破局点”:价格战之外还有活路吗?
面对亚马逊的攻势,本土品牌真就只能束手就擒吗?倒也不见得。印度消费者虽然爱便宜,但对“本土情怀”还是很看重的。比如Harpic的马桶清洁剂, 广告里常年演印度家庭的故事,这种情感联结,短期内可不是亚马逊能轻易打破的。
还有渠道优势。本土品牌在印度的小城镇、乡村市场根深蒂固,亚马逊的物流再厉害,也难比得过人家几十年的地头蛇关系。比如在泰米尔纳德邦的农村市场,很多杂货店只卖本土品牌,想进Presto?得先过店主这一关。
差异化也是个出路。与其和Presto拼价格,不如拼特色。比如搞天然成分的清洁剂,或者针对印度特殊水质的专用清洁剂。孟买有个叫“CleanWell”的小品牌, 专做无磷环保清洁剂,价格比Presto高30%,但回头客特别多,这就是“人无我有”的威力。
跨境电商的“启示录”:低价不是万能药
亚马逊在印度的Presto案例, 给所有想进印度市场的跨境电商都提了个醒:低价能打开门,但留不住人。印度市场看似一片蓝海, 实则暗礁密布——政策多变、本土品牌强势、消费习惯复杂,不是简单“贴个低价标签”就能搞定的。
比如去年有个做家居清洁的中国卖家, 直接把国内的产品拿到印度卖,价格比Presto还低,后来啊主要原因是没考虑印度水质问题,清洁效果差,差评刷屏,三个月就撤了。这说明,进印度市场得先“懂”印度,而不是“抄”作业。
亚马逊这次能玩转Presto, 靠的是本地生产、合规运营、精准卡点节日季,这些组合拳打下来才让低价有了支撑。其他卖家想学?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些“基本功”吧。
未来战局:Presto会成印度市场的“清洁霸主”吗?
短期来看,Presto肯定能分走不少市场份额。但长期呢?印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往往建立在“用得久”的基础上。Presto能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还得看品控和服务。如果主要原因是低价导致质量下滑,或者配送跟不上,那“翻车”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亚马逊Presto更像是一颗“探路石”。试水成功, 接下来可能会推更多低价自有品牌,覆盖厨房清洁、个人护理甚至食品领域;试水失败,也能及时止损,调整策略。这种“小步快跑”的玩法,才是跨境电商在复杂市场里生存的王道。
至于本土品牌,与其焦虑亚马逊来抢市场,不如想想怎么把“本土优势”玩得更溜。比如和本地KOL合作搞推广, 或者开发适合印度节日礼品装的清洁产品,再或者学习亚马逊的供应链管理,降低自己的成本。市场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关键看谁能更懂消费者。
这场亚马逊与印度本土品牌的家居清洁之战,才刚刚开始。Presto能不能成为下一个“佳洁士”?本土品牌又能否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节日季的销售数据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