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1年泰国电商产业总规模1200亿美元

疫情下的逆袭:泰国电商如何从1100亿冲到1200亿

2020年那会儿,谁也没想到泰国电商会经历这么一出过山车。疫情一来制造业停摆,物流卡壳,电商总值直接从2019年的4万亿泰铢摔到3.7万亿。零售和批发市场硬是扛住了大半边天但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这数字看着刺眼,其实暗藏转机。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突然发现,网上买东西好像也没那么难。到了2021年,泰国电商总值直接干到4.01万亿泰铢,同比增长6.1%,这波操作,谁看了不说一句绝?

B2C成顶梁柱, B2B暗流涌动

说到这儿,得提个事儿:泰国电商早被疫情逼着转型了。2020年之前,不少零售商就琢磨着往线上挪,毕竟年轻人刷手机的时间比逛街还长。疫情一来这波操作直接加速。B2C模式成了当之无愧的主角,2020年贡献了超六成份额,B2B和B2G紧随其后。到了2021年, B2C的增长势头更猛,服装、美妆、家居这些品类卖得最火,泰国年轻人刷Lazada和Shopee下单,比抢演唱会门票还积极。

2021年泰国电商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
2021年泰国电商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美元

但别光盯着B2C,B2B这块儿也在偷偷发力。食品和服务领域增速最快,制造、零售和批发紧随其后。比如泰国本土食品品牌, 以前靠线下铺货,现在直接对接电商平台,中小商家批量采购,省了中间环节,成本降了20%不止。2021年7月, 福建某家电品牌通过B2B渠道打进泰国市场,前7个月出口规模劲增五成,这可不是瞎吹,商务部数据摆在那儿。

支付和物流:电商飞起来的两只翅膀

电商要跑得快,支付和物流得跟上。泰国人有个习惯,不爱用信用卡,偏爱本地支付工具PromptPay。这玩意儿是政府推的,绑定银行账户,转账扫码秒到账,手续费低到可以忽略不计。2021年,泰国电商交易里超八成是通过PromptPay完成的,比2020年多了15个百分点。中国商家要是想进泰国市场,得把支付环节捋顺了不然消费者嫌麻烦,订单分分钟飞了。

物流这块儿,eKart和中国邮政帮了大忙。以前泰国物流配送慢,偏远地区等一周都正常。现在电商企业自建仓库,加上中国邮政的跨境物流网络,曼谷同城次日达,外府3天也能到。2021年“12.12”购物节, Lazada单笔订单最高采购了180件商品,还能两天送到,这背后是物流体系在硬撑。Shopee更狠,访问量暴增6倍,订单量涨14倍,物流团队直接累到扩招临时工。

消费者变了:从“试试看”到“离不开”

泰国人的网购习惯,这两年被疫情彻底重塑了。2019年Hootsuite的报告就显示, 91%的泰国网民会上网搜东西买,87%的人逛过线上商店,85%的人实际下单。那时候大家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到了2021年,Wunderman Thompson的报告直接说泰国电商发展速度领先全球,94%的民众表示“离不开网购”了。

手机成了主要阵地。74%的消费者用手机下单,比电脑高出46个百分点。泰国年轻人刷TikTok看到好物,直接点开Shopee链接付款,根本不废话。价格敏感?那是真的敏感,但也不是只挑便宜的。中国商家卖的手机壳,成本低,设计潮,卖价比本地便宜30%,照样抢疯。不过也别光靠低价,泰国消费者也开始看重品质和售后了退换货率控制在5%以内的店铺,复购率能到40%。

跨境电商:30%的增量从哪来?

2021年泰国电商里跨境占了30%,这可不是小数目。中国制造在泰国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尤其3C、家居、服饰这些品类。为啥?中国供应链强,上新速度快,价格还合适。泰国中华日报2021年12月报道, “12.12”期间,中国商家在Lazada的销售额占比达35%,比2020年高了12个百分点。

展会也帮了大忙。泰国每年都有不少中国自办的展会, 配合一带一路和RCEP政策,全泰媒体争相报道,“中国制造”的热度直接拉满。2021年曼谷一场跨境电商展,吸引了200多家中国参展商,现场订单额突破2亿泰铢。还有那个电商园区, 2021年装修都还没利索,2022年17层全满了入驻了70多家跨境电商,管委会主任池永超说:“这速度,连我都没想到。”

挑战与机会:不是所有商家都能吃下这1200亿

数字漂亮,但坑也不少。本土品牌在国际平台没话语权,流量贵得吓人,中小商家烧钱投广告,转化率却上不去。物流成本虽然降了但偏远地区配送费还是比市区贵一倍,有些商家为了省运费,干脆不接单。还有同质化竞争, 卖手机壳的店铺,首页前十条有八家长得一模一样,消费者挑花了眼,再说说可能选了个最便宜的。

但机会更多。RCEP生效后中国到泰国的关税降了跨境利润空间更大。直播电商在泰国刚起步,2021年Shopee直播带货GMV翻了3倍,这风口不蹭等啥?还有下沉市场,泰国二线城市的网购渗透率才15%,比曼谷低20个百分点,但消费潜力大。中国商家要是能针对下沉市场做定制化产品,比如小家电、母婴用品,说不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2021年“12.12”的细节。Lazada当天交易12.12亿泰铢, 其中“人气商家”拿了3000万流量扶持,这些商家有个共同点:详情页有泰语客服,退换货政策写得明明白白,还送小样。Shopee的“周庆大促”更狠, 访问量增6倍,订单量14倍,靠的是“限时免运费”和“满减券”的组合拳。这些案例说明,泰国消费者要的不是便宜,是“占便宜”的感觉,还有靠谱的购物体验。

未来:1200亿只是起点

ETDA预测, 2022年泰国电商增速还能保持在两位数,物流、支付、直播这些赛道会越来越卷。中国商家要想分一杯羹, 得把“本地化”做透:产品符合泰国人审美,支付支持PromptPay,物流覆盖全境,客服会说泰语,最好再搞点本土化营销,比如请泰国网红带货,或者结合当地节日搞促销。

疫情让泰国电商被迫长大,现在这棵树已经枝繁叶茂,但果实还没摘完。1200亿美元的规模看着吓人,其实背后是无数消费者的信任,还有商家们摸爬滚打的经验。与其盯着数字焦虑,不如想想怎么把服务做好,把产品做精。毕竟电商的战场,从来不是谁喊得响,谁就能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