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Heyday完成5.55亿美元C轮融资

5.55亿美元到账, Heyday凭什么让资本疯狂下注

11月的一个普通周二,旧金山的办公室里突然响起一阵欢呼——Heyday官宣完成5.55亿美元C轮融资。这个数字让整个跨境电商圈都炸了锅要知道2020年成立时 它还只是个默默无闻的新玩家,如今总融资额已经冲破8亿美元,领投方Raine Group和Premji Invest的名字更是让同行倒吸一口凉气。Raine Group的Jake Vachal在采访里直接说:“他们用创新的方式培育品牌,给了创业者一个跳板。”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偏偏是Heyday?资本到底看中了它什么?

16个月从0到8亿:这个亚马逊“品牌猎人”跑出了加速度

时间倒回2020年初, 当大多数跨境电商还在琢磨怎么把单个店铺做爆时Heyday的创始人Sebastian Rymarz已经带着一个“反常识”的想法出现了:与其自己从零打造品牌,不如把市场上已经有点名气的DTC品牌“收编”过来。这个想法在当时听起来有点疯狂——亚马逊上那么多小卖家,谁愿意被收购?但Rymarz偏要试试。

品牌收购方「Heyday」完成5.55亿美元C轮融资,将收购更多DTC品牌
品牌收购方「Heyday」完成5.55亿美元C轮融资,将收购更多DTC品牌

后来啊你猜怎么着?2020年5月, Heyday拿到第一笔种子轮融资;2021年5月,B轮融资7000万美元;到了11月,C轮融资直接砸下5.55亿美元。16个月时间,融资总额翻了十倍不止。更吓人的是数据:营收超2亿美元,旗下品牌年增速64%。Rymarz在采访里轻描淡写地说“还不错”, 但消息人士透露,估值早就突破10亿美元了——这速度,连行业龙头Thrasio都得侧目。

为什么资本愿意这么快下注?一个关键点是Heyday的“快”。它不像传统收购商那样拖拖拉拉,从筛选到收购再到运营优化,最快3个月就能完成一轮。2022年Q2, 它收购了一个叫“PureHome”的家居品牌,当时这个品牌在亚马逊的月销只有5万美金,Heyday接手后用了两个月,优化了Listing和供应链,月销直接干到18万——这种“点石成金”的能力,资本怎么会不爱?

不追求数量, Heyday的“极简主义”收购哲学

聊到品牌收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收得越多越好”。Thrasio现在手握200多个品牌, Razor Group也超过了150个,但Heyday偏不——它旗下只有15个DTC品牌。Rymarz曾说:“平均100个DTC品牌里只有一个值得收购。”这话听着有点狂,但细想又有点道理。

2亿美元营收背后:被Heyday相中的品牌长什么样

Heyday的筛选标准有多严?据内部人士透露, 他们用自研的“品牌炼金术”评估系统,从产品复购率、用户口碑、供应链稳定性到品牌溢价空间,一共要过27道关卡。2022年4月, 他们看中了一个叫“SkinBreeze”的护肤品牌,当时这个品牌在德国站的复购率只有18%,远低于行业平均的35%。团队花了两个月做调研, 发现它的核心成分有问题——于是收购后第一件事就是配方升级,一边把客服响应时间从24小时压缩到2小时。后来啊呢?复购率飙到52%,德国站排名直接冲进前10。

这种“少而精”的策略,让Heyday的品牌平均客单价比行业高30%。比如它收购的宠物用品品牌“Pawfect”, 通过设计高端包装和会员体系,把客单价从25美金提到45美金,毛利率反而提升了18%。这招“降本增效”,比单纯堆数量聪明多了。

资本狂潮下的暗战:品牌收购赛道的“冰与火之歌”

Heyday的崛起,其实踩在了跨境电商的风口上。疫情之后 全球电商渗透率从14%冲到22%,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数量突破200万——这意味着海量的“小而美”品牌等着被整合。于是资本一窝蜂涌进来:SoftBank、 BlackRock这些巨头纷纷下场,Thrasio融资超10亿美元,Perch也拿到7.75亿美元。但热闹背后藏着不少隐忧。

当收购商成为“卖家”:Heyday的左手收购右手运营

Heyday和其他收购商最大的不同, 在于它不只“收品牌”,更“养品牌”。它有个叫“流量捕手”的系统, 能实时抓取亚马逊的搜索趋势和用户行为数据,帮旗下品牌优化关键词和广告投放。2022年Q3, 它收购的电子产品品牌“TechNova”通过这个系统,发现“无线充电”这个关键词的搜索量突然涨了200%,马上调整了Listing,一个月内销量翻了3倍。

除了数据赋能,Heyday还在供应链上下了血本。它在中国和欧洲建立了7个仓储中心,把物流时效从平均15天压缩到7天。2022年黑五期间, 旗下品牌“GlowSkin”主要原因是物流快,退货率比行业低12%,复购率反而高了8%。这种“左手收购右手运营”的模式,让它的品牌生命周期比行业平均长40%——这可是实打实的竞争力。

10亿美元估值之后:Heyday的下一张牌是亚洲

拿到5.55亿美元后Rymarz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大的DTC品牌孵化器。”这句话的底气, partly 来自它对亚洲市场的野心。2023年1月,Heyday宣布在上海设立第七家办事处,专门负责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品牌收购。

泡沫还是机遇?质疑声中看品牌收购模式的未来

但Heyday的路真的那么好走吗?行业里早就有人唱反调:“现在收购商太多了都在抢有限的优质品牌,价格越炒越高。”确实2022年亚马逊上优质品牌的收购价格平均涨了35%,有些甚至超过了1000万美金。更麻烦的是中小卖家开始警惕了——很多人宁愿自己慢慢做,也不想被收购后失去控制权。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资本会一直这么热吗?Thrasio虽然估值50亿美元,但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它旗下的部分品牌增速已经开始放缓。Heyday能不能打破“收购-优化-再收购”的循环,真正做出自己的品牌壁垒?这还得打个问号。

不管怎么说 Heyday用5.55亿美元融资给行业上了一课:在跨境电商这个红海里光靠“买买买”没用,得有“炼金术”把品牌价值真正做起来。它未来的每一步,都会是资本和市场的风向标。只是这场游戏,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