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沃尔玛悄然进军元宇宙,申请多项商标专利

沃尔玛的“元宇宙牌”:从柴米油盐到虚拟星辰

2021年再说说一天 沃尔玛悄悄给美国专利商标局递了份“年终大礼”——7份商标申请,明晃晃指向元宇宙,连加密货币和NFT都写进了计划书。这家卖薯片和洗衣粉的零售巨头,突然想给顾客的虚拟生活也配齐货架。消息出来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沃尔玛是不是被元宇宙的“热钱”烫着了?毕竟谁也没想到,连超市购物车都能在虚拟世界里再开一遍。

7份商标申请背后的野心:不只是卖货, 还要造“新钱”

翻看那7份商标申请,沃尔玛的算盘打得并不隐蔽。文件里写得很清楚:要卖虚拟电子产品、 家居装饰、玩具,甚至个人护理产品——说白了就是把现实世界的货架,原封不动搬到元宇宙里。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打算搞自己的加密货币,给虚拟商品当“结算工具”。这步棋走得比耐克还狠,耐克只是卖虚拟球鞋,沃尔玛直接想当元宇宙里的“银行”。

沃尔玛申请多项商标专利,悄然进军元宇宙
沃尔玛申请多项商标专利,悄然进军元宇宙

商标讼师Josh Gerben后来在采访里点破了这事:自从Facebook改名叫Meta, 企业们突然意识到,元宇宙不是科幻小说是能抢地盘的新战场。谁先注册商标,谁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占个“坑”。沃尔玛明摆着不想重蹈当年的覆辙——当年电商崛起时 他们反应慢了半拍,后来啊亚马逊把线上零售的蛋糕切走了一大块。这次元宇宙刚冒头, 他们急着把“沃尔玛元宇宙超市”“沃尔玛虚拟货币”这些名字都攥在手里生怕别人抢了先。

耐克先走一步,沃尔玛的“后发优势”在哪?

说起零售圈搞元宇宙,耐克早就是“领头羊”了。2021年11月,耐克就申请了一堆商标,明摆着要卖虚拟运动鞋和服装。没过多久, 他们就和Roblox合作,搞了个“Nikeland”——玩家可以在虚拟世界里穿耐克鞋跑步,还能给自己的虚拟形象换新衣。更狠的是12月直接收购了虚拟运动鞋公司RTFKT,连技术带团队一起打包。

沃尔玛这时候进场,很多人觉得“晚了”,但他们有自己的算盘。耐克的元宇宙主打“高端潮玩”,目标客群是年轻人和球鞋爱好者;沃尔玛的元宇宙超市,瞄准的却是普通家庭。你想啊, 妈妈在现实里买了沃尔玛的儿童玩具,孩子在元宇宙里能有个一模一样的虚拟玩具摆在家里;爸爸买了台虚拟电视,还能在客厅里“看”沃尔玛特供的虚拟电影。这种“虚实联动”的玩法,耐克没做,沃尔玛却可能玩得更溜——毕竟他们最懂普通人的“柴米油盐需求”。

虚拟商品真香?从Gap的NFT连帽衫说起

说到虚实联动,服装品牌Gap已经先试水了。2022年初, Gap推出了第一批NFT连帽衫,定价从8.30美元到415美元不等,买NFT还能送实体连帽衫。后来啊呢?刚上架就被抢空,二手市场上价格翻了好几倍。Under Armour和阿迪达斯的NFT运动鞋更是夸张, 开售即售罄,在OpenSea上被炒到原价的10倍。

这些案例说明,消费者对虚拟商品的接受度,比想象中高。特别是年轻人, 愿意为“虚拟身份”买单——就像以前人们愿意给游戏皮肤花钱,现在愿意给元宇宙里的“衣柜”投资。沃尔玛看准的,正是这点。他们的虚拟商品可能不是最潮的, 但一定是最“实用”的:虚拟家电能和现实家电联动,虚拟玩具能解锁实体玩具的新功能,虚拟化妆品能在元宇宙里试色后再决定买不买实体版。

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早就指出, NFT最大的价值不是“炒作”,而是“降低交易成本”。比如古驰卖包, 过去需要防伪标签,现在用NFT一认证,消费者扫码就能知道包的真假;沃尔玛卖虚拟商品,也能通过NFT追踪“虚拟所有权”,防止盗版。这种“技术赋能”,比单纯卖货更有想象空间。

元宇宙的坑:零售巨头们可能踩中的“雷”

不过 沃尔玛进军元宇宙,也不是全无风险。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门槛”。元宇宙需要VR/AR技术支撑,还要有流畅的虚拟交互体验,这些可不是靠申请商标就能解决的。沃尔玛的技术团队,过去一直搞供应链管理,突然要搞虚拟世界开发,能行吗?2022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沃尔玛曾尝试招聘VR开发工程师,但薪资开得比Meta低30%,招不到人。技术跟不上,元宇宙超市就可能变成“3D版淘宝页面”——有货架,但没人逛。

另一个“雷”是监管。沃尔玛计划搞自己的加密货币,但全球各国对加密货币的态度天差地别。中国明令禁止加密货币交易,美国SEC还在纠结怎么监管,欧罗巴联盟已经出台了严格的新规。沃尔玛的加密货币要是面向全球市场,稍有不慎就可能踩线。2022年3月,就有外媒爆料,沃尔玛的加密货币团队正在研究“合规方案”,但具体怎么搞,谁也没底。

还有个更现实的问题:消费者真的需要“元宇宙超市”吗?耐克的Nikeland能吸引年轻人, 是主要原因是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和朋友在虚拟世界里一起跑步,比在现实中更有趣。但沃尔玛的元宇宙超市,能提供什么?让顾客在虚拟里排队结账?还是在虚拟货架前“逛超市”?听起来就没那么吸引人。毕竟大多数人逛超市是为了“买东西”,不是为了“虚拟体验”。

普通消费者:虚拟衣柜里的“球鞋”,真的比实体香吗?

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沃尔玛的元宇宙计划,到底有没有用?或许可以拆成两类人看:年轻人和中年人。

年轻人可能更买账。比如Z世代,他们本来就爱玩游戏,对虚拟世界接受度高。沃尔玛如果能和Roblox、 Fortnite这些平台合作,搞个“沃尔玛虚拟乐园”,在里面买虚拟零食、装饰虚拟小屋,他们可能愿意买单。2022年1月, 就有00后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元宇宙购物清单”:“想在虚拟家里摆个沃尔玛的零食架,再买个虚拟扫地机器人,和现实里的能联动。”这种需求,沃尔玛完全可以满足。

但中年人可能就不那么感冒了。他们逛超市,图的是“方便”和“实惠”,谁有空在虚拟世界里挑洗发水?2022年2月, 某调研机构做过调查,35岁以上消费者中,68%的人表示“不会在元宇宙里买东西”,理由是“太麻烦”“不如现实看得见摸得着”。沃尔玛的核心客群正是这些家庭采购者,如果他们不买账,元宇宙超市就很难盈利。

更关键的是虚拟商品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买了耐克的NFT球鞋, 可以在元宇宙里穿,但现实中不能穿;买了沃尔玛的虚拟家电,只能在虚拟世界里用,现实中还得再买一个。这种“重复消费”,消费者会买账吗?2022年4月, 就有消费者在社交媒体吐槽:“我花100块买了沃尔玛的虚拟冰箱,后来啊现实里还得花2000块买真的,这不是割韭菜吗?”

沃尔玛的“虚实结合”:元宇宙不是终点, 是起点

其实沃尔玛搞元宇宙,可能不是真的想“抛弃”现实世界,而是想“融合”两个世界。他们最聪明的做法,可能是用元宇宙给现实业务引流。比如顾客在元宇宙里试穿了虚拟衣服, 可以直接下单买实体衣服;在虚拟超市里“试用”了虚拟化妆品,到店还能领个小样。这种“线上体验+线下消费”的模式,才是沃尔玛的真正目标。

2022年5月, 沃尔玛在内部会议上透露,他们正在测试“元宇宙导购”功能:顾客戴上VR眼镜,就能在虚拟超市里和“虚拟导购”对话,导购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推荐商品,还能直接下单送到家。这种玩法,既保留了元宇宙的“科技感”,又不会脱离零售的本质——“卖东西给需要的人”。

再看竞争对手, 亚马逊也在搞元宇宙,但他们主打“虚拟购物体验”,比如在虚拟世界里试戴手表、试用香水;沃尔玛的路线更接地气,直接把超市搬进元宇宙,让顾客在虚拟里也能感受到“逛超市”的熟悉感。这种“差异化竞争”,或许才是沃尔玛能在元宇宙里站稳脚跟的关键。

元宇宙的火还连“柴米油盐”都能星辰大海,谁又能说“元宇宙”只是个泡沫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