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数字人赛道热度持续升温,TikTok是否在暗中加码布局
AI数字人直播带货,一场“完美”的生意还是泡沫?
最近刷TikTok, 总感觉那些直播间的主播有点太“标准化”了——妆容永远精致,口条永远流畅,甚至能在三个时区一边开播,不用喝水不用上厕所,连推销话术都像提前排练过一百遍。这种反常的“高效”,背后是不是藏着点AI的猫腻?当京东刘强东的AI数字人直播间开播30分钟观看破千万, 1小时超2000万,成交额直接干到5000万时我突然意识到:AI数字人这把火,可能真的烧到跨境电商的命门上了。
从“刘强东数字人”到TikTok的“虚拟网红”, AI正在 直播规则
今年4月16日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以“采销东哥AI数字人”的身份一边亮相京东家电家居、京东超市采销直播间,这场直播的数据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开播30分钟观看人数破千万,不到1小时观看量超2000万,整场直播累计成交额超5000万元。这数字背后 是AI数字人首次以互联网大厂创始人身份下场带货,直接把“虚拟主播”的话题热度顶到了新高度。

说实话,看到这数据时我第一反应不是“科技真厉害”,而是“这AI主播比真人还卷”。真人主播还要考虑档期、状态、甚至情绪失控翻车,AI数字人呢?7×24小时在线,永远精力充沛,话术精准到标点符号,连口音都能根据目标市场随时切换。闪剪智能今年3月推出的BocaLive AI数字人智能播控系统, 直接把这套逻辑玩明白了——29+语种AI配音、100+高颜值数字人形象、AI智能互动,跨境卖家只需要上传商品链接,AI就能自动生成直播脚本,甚至能根据用户弹幕实时调整推荐话术。这哪是直播工具?分明是给跨境卖家开了个“永不断电的24小时销售员”。
而TikTok的动作更耐人寻味。去年5月, TikTok就在菲律宾测试了AI聊天机器人“Tako”,用户可以定制化虚拟形象,甚至自动写视频广告脚本。虽然官方说还在开发中, 但跨境电商圈早就传开了:TikTok想用AI虚拟网红,打破真人主播的地域和语言限制。
跨境卖家的“救命稻草”还是“智商税”?AI数字人的真实痛点
对跨境卖家AI数字人确实解决了不少老大难问题。传统跨境直播, 主播难找——懂外语的贵,懂产品的更贵,还得时差倒着熬;直播间搭建成本高——场地、设备、灯光,一套下来烧掉不少钱;直播时间短——真人主播精力有限,最多撑4小时错过黄金流量时段就亏了。但AI数字人呢?闪剪智能的案例显示, 用BocaLive做直播,成本直接降到传统直播的1/5,还能多语言切换,东南亚用户用泰语数字人,欧洲用户用法语数字人,根本不用考虑主播的国籍问题。
问题来了。用户凭什么信一个AI主播?去年双11期间,某跨境电商品牌用了AI数字人直播,观看量确实高,但转化率比真人低了30%。评论区里有人问“这主播是机器人吗”,客服支支吾吾不回应,后来啊用户直接跑了。说白了AI数字人能模仿人的外貌和声音,但模仿不了人的“真实感”。你愿意掏钱买一个永远不会疲惫、但也不会真心为你高兴的主播推荐的东西吗?更别说技术故障了——突然卡成PPT的数字人主播,可比真人主播说错话翻车更让人尴尬。
但大厂们不管这些。百度电商去年推出了“慧播星”AI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 京东的言犀数字人今年春节期间带货GMV超4000万元,Lazada也上线了全球虚拟数字人市场到2031年将达到4403亿美元,谁不想在这块蛋糕里切一块?
TikTok的“虚拟网红”野心:不只是带货, 更是构建AI营销生态
TikTok布局AI数字人,恐怕不只是为了帮卖家卖货。你想啊,TikTok的核心优势是短视频和社交,但电商转化一直是个难题。用户刷短视频是“娱乐”,打开购物车是“任务”,中间的转化路径太长了。如果AI虚拟网红能直接在短视频里互动、 推荐商品,甚至根据用户兴趣自动生成个性化广告,那是不是能把“娱乐”和“购物”无缝衔接?
去年TikTok在菲律宾测试的Tako聊天机器人, 已经透露了信号——用户可以的虚拟网红就能精准推荐相关商品,转化率自然能上去。Lazada的LazzieChat也是同理, 用ChatGPT技术给用户个性化推荐,本质上是在用AI缩短“用户需求”到“商品匹配”的距离。
更深层的逻辑,可能是TikTok在对抗Instagram和YouTube。Instagram有Meta的AI算法, YouTube有谷歌的AI推荐,TikTok如果能在AI数字人上突破,就能构建“短视频+AI虚拟网红+电商”的闭环,让用户从刷视频到下单,全程在TikTok内完成。这才是真正的护城河。
跨境卖家怎么玩转AI数字人?别跟风, 要“本地化+数据驱动”
看到这里跨境卖家可能会问:我也想用AI数字人,但到底该怎么做?其实关键不在技术多先进,而在“能不能真正打动用户”。闪剪智能的案例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他们给东南亚市场的数字人形象特意设计了深色皮肤和本地服饰, 用泰语打招呼时还加入了当地常用的“kop khun krap”,后来啊用户停留时间比通用形象长了40%。这说明,AI数字人不能是“复制粘贴”的模板,必须本地化。
另一个关键是数据驱动。万兴播爆去年推出的直播版, 支持AI智能脚本和实时互动优化,有跨境卖家用它做测试:同一款产品,用数字人主播试了三种话术,一种是“性价比超高”,一种是“限量款”,一种是“用户好评最多”,后来啊发现“用户好评最多”的转化率比再说一个两种高25%。这说明, AI数字人的优势不是“完美”,而是“可测试”——你可以快速试错,用数据找到最打动用户的表达方式。
当然也别把AI数字人当成“万能解药”。去年有个做小家电的跨境卖家,全盘用AI数字人替代真人主播,后来啊粉丝量掉了20%。主要原因是用户刷久了会发现,AI主播永远笑呵呵,永远不犯错,但也永远没有“惊喜”。真正的AI数字人, 应该是“辅助”而不是“替代”——比如让AI数字人做24小时基础直播,真人主播只在高峰时段出现,既降低成本,又保留温度。
当AI数字人成为TikTok的“新宠”, 跨境电商的变局才刚刚开始
说实话,AI数字人赛道现在有点像两年前的直播带货——人人都说火,但真正赚到钱的没几个。京东刘强东数字人直播能卖5000万, 是主要原因是有品牌背书;闪剪智能的BocaLive能帮跨境卖家降本增效,是主要原因是解决了具体痛点。但那些跟风上AI数字人, 却没想清楚“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卖家,再说说可能只是给AI公司交了“学费”。
TikTok的“虚拟网红”功能如果真上线,肯定会掀起一波热潮。但跨境卖家别急着跟风,先想清楚: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需要什么?AI数字人能在哪些环节帮到你?毕竟技术是冰冷的,生意是温暖的。再厉害的AI数字人,也比不上一个能记住用户喜好、会说“这个我帮你试过了真的好用”的真人主播。
这场AI数字人的游戏,或许到头来拼的不是技术多先进,而是谁更懂“人”。毕竟用户买的不是商品,是“被理解”的感觉。而这一点,AI可能永远学不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