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Bosta物流公司获得投资,埃及电商市场成为新蓝海了吗

670万美元背后:Bosta融资能否撬动埃及电商的“沙漠物流”困局?

埃及物流公司Bosta在2017年12月底宣布拿到Fawry的投资,这已经是它一年内第三笔融资。Cairo Angels和Numu Capital之前也往里砸过钱。670万美元A轮融资的消息一出, 行业内不少人开始喊“埃及电商要起飞了”,甚至直接给这个市场贴上“新蓝海”的标签。但冷静想想,这片“蓝海”的水,到底有多深?Bosta的Uber式物流平台,真能在埃及的沙漠里跑出电商的“高速路”?

埃及电商的“假象繁荣”:人口红利下的物流硬骨头

埃及有1亿人口, 年轻人占比超过60%,智能手机普及率飙到70%以上。这些数字看着确实诱人——年轻人多、上网多,不就是天然的消费市场吗?2023年埃及电商交易额增长了28%,中央银行的报告摆在那儿。可问题来了:这些订单的货,再说说是怎么送到消费者手里的?

物流公司Bosta获得投资,埃及电商成为新蓝海
物流公司Bosta获得投资,埃及电商成为新蓝海

埃及的地理环境太特殊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九成是沙漠。开罗、 亚历山大、吉萨、舒卜拉海迈、卢克索这五个大城市挤在尼罗河三角洲,剩下的大片区域要么是沙漠,要么是荒漠。你以为从开罗发个货到阿斯旺跟从北京发到上海似的?错了距离差不多,但路况差远了。柏油路断断续续,很多地方还是土路,卡车跑一趟颠得散架,配送时效慢得能让人急死。

更扎心的是物流成本。埃及电商的物流成本能占到商品价格的25%,比全球平均15%高了一大截。某本土电商平台的老板跟我说 2022年他们卖一件100埃及镑的T恤,物流费就要25镑,还经常被快递员投诉“沙漠里开车油钱比运费还贵”。这种成本,商家敢怎么定价?定价高了没人买,低了亏本赚吆喝。这就是埃及电商的“甜蜜陷阱”——看着市场规模大,利润薄得像纸。

Bosta的“Uber式幻想”:没有车的物流公司能玩转吗?

Bosta说自己是“技术驱动的物流公司”, 不养车、不招快递员,搞个平台让商家在上面选服务商。这模式听着挺时髦,跟Uber似的,轻资产、高效率。但埃及的物流市场,真适合这种“轻飘飘”的模式吗?

先看看埃及的物流服务商现状。全国有几千家小型物流公司,大部分是夫妻店,几辆面包车、几个亲戚就开张了。这些公司连基本的扫码系统都没有,全靠手写单子。Bosta的平台想把他们整合进来?难度不比在沙漠里种树小。2023年Bosta自己做过调研, 开罗市区只有30%的物流服务商能用他们的系统,到了省城,这个数字直接掉到10%。

再说说快递员。埃及的快递员平均月薪只有1200埃及镑,还得自己负责油钱和车辆维护。夏天开罗气温能到45度,快递员骑着电动车在街上跑,一天送20单就顶天了。Bosta想通过平台提高效率?可快递员的基本生存问题不解决,服务质量怎么保障?2022年某电商平台主要原因是配送延迟率太高, 被消费者投诉到市场监管部门,再说说被迫关停了配送业务,这就是教训。

Bosta的创始人Mohamed Ezzat说他们要“改变埃及电商格局”, 但现实是连最基本的“再说说一公里”配送都没啃下来。他们的数据显示,开罗内配送时效24小时听起来不错,但出了开罗,48小时能送到就算运气好。2023年双11期间,Bosta的配送延迟率一度飙到35%,比平时高了20个百分点。这种服务水平,能支撑起“电商蓝海”吗?

支付与物流的“伪协同”:Fawry的钱真能打通任督二脉?

Bosta这轮融资的投资方是Fawry,埃及最大的电子支付公司。这看起来像是“强强联合”——支付和物流,电商的左右手嘛。但仔细琢磨,这协同效应可能没想象中那么大。

Fawry的支付覆盖确实广,全国有15万个支付点,连县城里的杂货店都能用它付款。但问题来了支付和物流是两码事。消费者在Fawry上付了钱,不代表物流就能送到。埃及有大量订单是“货到付款”,Fawry在这方面有优势,但物流环节的痛点一点没解决。

举个具体例子。2023年斋月期间,某本土电商平台和Fawry合作搞促销,订单量翻了三倍。后来啊呢?Fawry的支付系统没出问题,物流却爆仓了。Bosta的配送延迟率达到40%,大量消费者在收货点等了两天才拿到货,再说说集体投诉。这说明,支付顺畅不等于物流顺畅,两者之间隔着“万里沙漠”。

更关键的是Fawry和Bosta的协同,更多停留在“互相导流”层面。Fawry会给Bosta导一些订单,Bosta会给Fawry的用户提供物流优惠。但这种合作太浅了没有触及核心问题——怎么降低物流成本、怎么提高配送效率。说白了就是“表面功夫”,离“打通任督二脉”还差得远。

“蓝海”还是“红海”:中东非电商物流的残酷真相

Bosta说要扩张到沙特、 阿联酋,目标是“非洲电商交付市场的领导者”。但中东非的电商物流市场,真的是一片蓝海吗?恐怕未必。

先看沙特。沙特面积比埃及还大,沙漠占比更高。物流公司Toyyib和Fetchr早就深耕多年, Toyyib在利雅得的配送时效能到12小时Bosta想进去分一杯羹?凭什么?技术?Toyyib的系统比Bosta成熟多了;资源?Fetchr背靠阿联酋邮政,资源雄厚。Bosta的优势在哪?恐怕只有“融资快”这一个了。

再看埃及本土。Bosta不是唯一的玩家。物流公司Rivigo、El-Salam早就把持着市场。Rivigo有自己的车队,覆盖埃及主要城市,2023年的市场份额超过25%。Bosta作为平台公司,想跟有实打实资源的公司竞争,难度可想而知。2022年Bosta和Rivigo抢过一个电商大客户, 再说说Rivigo主要原因是配送时效稳定,拿下了订单,Bosta只能吃个“闭门羹”。

更残酷的是埃及电商市场的增速正在放缓。2023年增速28%,比2021年的45%降了不少。原因很简单——能上网的人基本都上网了增量市场变存量市场了。存量市场里物流成本高、配送慢的问题不解决,电商怎么增长?Bosta拿了670万美元,就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我表示怀疑。

未来不是靠融资:埃及电商物流的破局关键在哪?

Bosta的融资确实给埃及电商物流市场注入了活力, 但要想真正撬动这个市场,光靠钱可不行。破局的关键,其实藏在几个细节里。

第一个细节是“基础设施”。埃及政府2023年宣布要投资100亿美元修路,计划未来五年把柏油路覆盖率从现在的40%提到70%。如果这条路能修起来物流成本至少能降10%。但这不是Bosta能决定的,得看国家的动作。

第二个细节是“技术下沉”。Bosta能不能把他们的系统做得更“傻瓜”一点?让那些连智能手机都用不明白的小物流商,也能轻松上手。2023年他们尝试在省城推广一个简化版系统,后来啊30%的物流商用了两周就放弃了嫌太复杂。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整合效率能提高一大截。

第三个细节是“快递员生态”。能不能给快递员提供一些福利?比如统一配电动车、提供高温补贴、建休息站?埃及的快递员流动性很高,2023年平均在职时间只有6个月。如果能稳定快递员队伍,服务质量自然能上去。

这些破局点,哪一个都不容易。Bosta的670万美元,在这些“硬骨头”面前,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话说回来埃及电商物流市场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如果能抓住“基础设施改善”的风口,把“技术下沉”做到位,或许真能分到一杯羹。但要说这是“新蓝海”,恐怕还为时过早。

写在再说说:沙漠里的物流, 从来不是靠“画大饼”就能跑通的

Bosta的融资,给埃及电商市场带来了希望,但也带来了更多疑问。这片被称作“新蓝海”的市场,背后是沙漠、是高成本、是低效的物流体系。Bosta的Uber式模式听着美好,但落地起来困难重重。支付与物流的协同,也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密。

埃及电商物流的未来 不靠融资额,不靠画大饼,而靠能不能把“再说说一公里”的问题解决,能不能把沙漠里的配送成本降下来能不能让快递员愿意在40度的高温下跑单。这些问题不解决, “蓝海”永远是“假象”,Bosta的“非洲电商交付市场领导者”之梦,恐怕也只能停留在梦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