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印尼和泰国之后,京东战略投资越南电商Tiki
东南亚电商棋局再落一子 京东为何相中越南Tiki
东南亚的雨季还没结束,电商市场的战火已经烧得更旺了。继印尼和泰国之后京东把目光投向了越南——这个以摩托车密度和咖啡香闻名的国度。1月16日 京东集团和越南科技巨头VNG共同宣布,参与越南电商平台Tiki的C轮融资,增资后京东将成为Tiki最大的股东之一。消息一出,行业里的人都在琢磨:京东这次在越南的落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东南亚战略的常规推进,还是另有隐情?
越南电商的诱惑:不只是年轻人口那么简单
说起越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年轻人口多”。没错,越南1亿人口里35岁以下占比超过60%,这群人对电商的接受度天然就高。但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京东看中越南的全部原因,那就太天真了。越南电商市场的特殊性,藏在细节里。

越南的电商渗透率在2023年只有5.8%,远低于中国的20%和东南亚平均的7.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市场还处在早期,增量空间大得吓人。据越南电商协会报告, 2023年越南电商市场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预计2025年能突破300亿。更关键的是 越南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快速变化——以前他们喜欢去传统市场讨价还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快”和“好”买单。
举个例子:胡志明市的白领Lan, 以前买护肤品总得托人从新加坡带,现在直接在Tiki上下单,选“TikiNow”服务,2小时就能送到家。她告诉《越南经济时报》:“以前觉得电商慢、不可靠,现在配送比自己去商场还快,品质也有保障。”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正是京东想抓住的。
Tiki的底牌:2小时配送和“越南式”本土化
京东为什么选Tiki,而不是越南其他电商平台?答案藏在Tiki的“独门绝技”里。在越南电商圈,Tiki最出名的不是价格战,而是“TikiNow”——2小时送达服务。这项服务在2021年上线后直接把越南电商的配送标准拉高了几个档次。
据Tiki内部数据显示, 2023年TikiNow的订单占比达到40%,在胡志明市和河内等核心城市,这个比例甚至超过50%。更厉害的是Tiki的2小时配送不是噱头,是真的能实现。他们在越南建立了28个履约中心, 覆盖全国63个省市,与超过2000家本地商家达成合作,确保“下单即发货”。这种“越南式”的本土化运营,让Tiki在消费者心里建立了“快且可靠”的认知。
除了物流,Tiki在选品上也很有讲究。他们不像某些平台什么都卖, 而是聚焦在“越南人真正需要的品类”上——比如消费电子、母婴用品、图书和本土特色商品。2022年, Tiki与越南咖啡品牌中原咖啡达成合作,上线“咖啡专区”,通过电商渠道把传统咖啡卖给了更多年轻人,GMV同比增长了120%。这种深耕本地市场的策略,让Tiki在越南电商的“红海”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京东的算盘:东南亚“铁三角”的再说说一角
其实京东在东南亚的布局早就开始了。2020年, 京东投资了印尼电商平台JD.ID,把中国的“211限时达”复制了过去,雅加达周边订单能实现3小时送达。2022年, 京东又和泰国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了线上零售平台JD Central,把泰国的本土零售经验和京东的供应链优势结合起来。现在越南成了京东东南亚战略的“再说说一角”。
为什么是越南?主要原因是越南是东南亚唯一一个一边具备“人口红利”“制造业基础”和“数字经济高增长”的国家。越南的制造业正在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电子、纺织、家具等行业出口额逐年增长,这意味着越南本土有大量优质商品可以通过电商销往全球。而京东的全球采销网络正好能帮这些商品“走出去”。
更重要的是京东和Tiki的这次合作,不止是资本层面的联动。京东集团副总裁郑孝明说要“分享在社交平台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经验”。越南的社交媒体渗透率极高, Zalo月活用户超过7000万,TikTok Shop的GMV在2023年增长了80%。京东和VNG的合作, 正好能打通社交电商的链路——比如通过Zalo做私域流量,用TikTok直播带货,把“社交”和“电商”真正结合起来。
挑战与隐忧:京东在越南会“水土不服”吗
不过京东的东南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印尼, 虽然京东复制了“211限时达”,但面对Shopee的低价策略和Lazada的阿里背景,JD.ID的市场份额一直没能冲进前三。在泰国,JD Central也面临本土零售企业的强势竞争。这次越南Tiki的投资,京东能避免之前的“水土不服”吗?
最大的挑战来自越南本土的“价格敏感”。越南消费者的平均月薪只有600-800美元,对价格非常敏感。Shopee在越南的打法就是“低价+补贴”, 经常搞“1元秒杀”“免运费”活动,吸引了大量下沉市场用户。而京东和Tiki一直主打“品质和服务”,这种高端化路线在越南能走多远?
另一个问题是物流。虽然Tiki有“2小时配送”的优势,但越南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城乡差距大。河内、胡志明市等核心城市配送效率高,但在广平、山罗等偏远省份,配送时效可能要3-5天。京东需要把在印尼和泰国的物流经验进一步下沉, 一边适应越南的“摩托车配送”特色——毕竟在越南,摩托车比汽车更适合穿梭在拥挤的街道里。
差异化破局:京东和Tiki的“组合拳”怎么打
面对这些挑战, 京东和Tiki不能只靠“老本”,必须打出差异化组合拳。他们的优势其实很明显: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和Tiki的本地化基因,正好可以互补。
先说说 在商品上,京东可以引入更多国际品牌,比如消费电子中的苹果、三星,母婴用品的美赞臣、惠氏,这些品牌在越南有很高的认可度,但通过传统渠道购买价格高、选择少。而Tiki可以深耕越南本土商品,比如手工艺品、农产品,通过京东的全球网络卖到中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2023年,越南腰果通过电商平台出口到中国的金额增长了35%,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接下来在服务上,京东可以帮Tiki优化供应链效率。比如在越南建立“区域分拨中心”, 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提前备货到越南,缩短配送时间;一边,利用京东的大数据技术,预测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少库存积压。据京东印尼物流团队2022年的实践显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库存,订单履约时效提升了30%,退货率降低了15%。
再说说在社交电商上,京东和VNG的合作潜力巨大。VNG是越南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旗下有Zalo、Game Portal等平台,拥有超过1亿的月活用户。他们可以联合推出“社交电商小程序”, 用户在Zalo里看到喜欢的商品,直接点击购买,用Zalo Pay支付,整个过程不用跳出APP。这种“社交+支付+电商”的闭环,可能会成为京东在越南的“杀手锏”。
东南亚的“三国杀”:京东、 Shopee、Lazada谁能笑到再说说
京东在越南的布局,让东南亚电商市场的“三国杀”更加激烈。Shopee背靠腾讯, 在东南亚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越南市场份额超过40%;Lazada有阿里支持,深耕东南亚多年,物流和支付体系完善;京东和Tiki的组合,虽然目前市场份额只有10%左右,但他们的“品质+服务”路线,可能会吸引中高端用户,形成差异化竞争。
不过东南亚电商市场的变数还有很多。比如 越南政府正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计划”,鼓励本土电商平台发展,这对Tiki来说是利好,但也可能加大外资监管力度。再比如 东南亚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正在变化,如果京东和Tiki的合作过于“中国化”,可能会引发消费者的抵触情绪。
说到底,东南亚电商的竞争,不是比谁烧钱多,而是比谁更懂本地市场。京东在印尼和泰国的经验已经证明,单纯复制中国的模式行不通,必须结合本土需求进行调整。这次和Tiki的合作,京东能否真正“越南化”,将决定他们在东南亚市场的成败。
东南亚的雨季还会再来电商市场的竞争也不会停止。京东在越南的这步棋,是妙手还是俗招,或许要再过一两年才能见分晓。但可以肯定的是东南亚电商的格局,主要原因是这次投资,又多了一种可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