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是否会成为增长最快的快速消费品销售渠道呢
快消品市场的“冰火两重天”,电商凭什么逆势增长?
最近翻看一组数据挺有意思:2021年一季度, 快速消费品销售额还能蹭蹭涨10.6%,到了三季度直接掉头向下下降了1%。你说怪不怪?就在这么个“前高后低”的行情里电商渠道愣是成了唯一的“优等生”,销售额蹭蹭往上涨。但问题来了——电商真能一直这么“一骑绝尘”,成为快消品销售里增长最快的那个“卷王”?
数据不会撒谎,但数字背后的故事更关键
先说说2021年那波“逆势增长”。凯度当时给的数据很直白:全年快消品电商硬生生“啃”下来的份额。更具体点, 2021年3月26日到4月22日那四周,快消品销量同比涨了5.6%,平均售价却跌了5.7%,创下近几年最大跌幅——说白了就是“量上去了价下来了”,电商靠“薄利多销”撑起了增长。

宠物食品和母婴:快消品电商的“带头大哥”
要说快消品电商里哪个品类最“能打”,宠物食品绝对算一个。2021年那会儿, 宠物食品线上渗透率涨得飞快,不少跨境宠物粮品牌靠着一波“铲屎官经济”,在亚马逊、Shopee上卖得风生水起。比如有个叫“鲜粮说”的跨境品牌, 2021年二季度通过直播带货,宠物主粮销量环比直接翻倍,转化率做到了8.5%,这数据扎不扎眼?再看母婴, 虽然相对成熟,但细分赛道比如有机奶粉、婴童洗护,电商增速依然能稳在20%以上,线下渠道想追都追不上。
区域差异太大了 电商不是“万能钥匙”
但你要以为全球快消品电商都跟中国、韩国似的,那就大错特错了。2017年的数据就挺打脸:韩国快消品在线市场份额能做到16.7%, 全球第一;中国8.0%,排第二;日本、英国7.6%,紧随其后。可到了美国、墨西哥、巴西,甚至印度尼西亚、印度,线上份额只有0.1%——你没看错,千分之一。这意味着什么?在新兴市场,快消品电商还处在“拓荒期”,别说增长最快了连“及格线”都没摸到。
东南亚的“物流魔咒”:快消品电商的“再说说一公里”难题
为什么东南亚快消品线上渗透率这么低?2022年印尼一家电商平台的调研报告揭了底:物流成本能占到快消品售价的20%-30%,比中国高出一倍。你想想,一瓶标价10元的饮料,物流成本就要2-3元,线上价格怎么可能比便利店便宜?再加上冷链不完善,生鲜、乳制品这些高敏感度快消品根本不敢往线上走。所以你在印尼、 巴西的电商APP搜快消品,后来啊要么是品类少得可怜,要么是价格贵得离谱,消费者自然不买账。
传统渠道的“反击战”, 电商并非“高枕无忧”
有人觉得电商增长快,传统渠道就该“躺平”了?天真。2020年凯度就预测,折扣店到2020年能占到6.0%的市场份额,便利店能涨到5.8%。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德国的Aldi靠“极致性价比”, 硬生生把快消品价格压低20%,2021年在中国开的门店,日销能做到普通超市的1.5倍。再比如日本的7-Eleven, 通过“鲜食+即时配送”,30分钟内把便当、饮料送到家,2021年其自有品牌快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电商渠道反而只增了8%——你看,线下渠道只要“够灵活”,照样能抢生意。
价格战的“双刃剑”:快消品电商的“利润陷阱”
电商靠低价冲量,真的能长久吗?2021年双11期间, 某国产饮料品牌为了冲销量,把线上价格直接打了5折,后来啊销量涨了3倍,利润却暴跌了40%。更麻烦的是价格战把消费者“养刁了”——不降价就不买,复购全靠促销。2022年一季度,这个品牌不得不恢复原价,后来啊销量直接腰斩。所以说快消品电商如果只靠“低价内卷”,迟早会陷入“增长越快,死得越快”的怪圈。
未来增长在哪?快消品电商的“第二曲线”在哪?
那电商要怎么破局?其实答案藏在“人”身上。2023年凯度的消费者报告显示,68%的年轻消费者买快消品前,会先在、抖音上“种草”。比如一个叫“元气森林”的品牌, 2022年没怎么投传统广告,却在抖音上搞了1000+场“新品试喝”直播,每场平均吸引5万观众,转化率做到了6.2%,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这说明,社交电商、内容电商才是快消品电商的“第二增长曲线”——靠的不是价格,是“信任”。
跨境出海:中国快消品电商的“新蓝海”
国内卷不动了那就往海外走。2022年,中国跨境快消品电商市场规模突破了3000亿,增速35%,远高于国内电商。但出海不是简单把产品搬到亚马逊、Shopee就行。比如一个卖国产辣酱的品牌, 2021年直接把国内配方搬到东南亚,后来啊卖不动——后来才发现,东南亚人爱吃甜辣,不是麻辣,赶紧调整配方,加了椰浆、鱼露,2022年销量直接翻了10倍。这说明,跨境快消品电商的核心是“本土化”,不是“复制粘贴”。
所以电商到底是不是增长最快的快消品渠道?
看完了这些,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在欧美、 日韩这些成熟市场,电商增速可能已经放缓——2021年全球快消品电商增速就降到了5%,是5年来最低。但在东南亚、拉美这些新兴市场,电商增速依然能保持在30%以上。更关键的是 电商能不能“持续增长”,不取决于“流量”,而取决于“能不能做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能不能解决‘再说说一公里’的难题,能不能让品牌和消费者建立‘信任’。”
说到底, 快消品电商的“增长速度”,从来不是靠数字堆出来的,而是靠能不能“踩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下次再有人说“电商增长最快”,你可以反问他:“是在哪个市场?哪个品类?靠价格还是靠产品?”毕竟快消品市场从不缺“神话”,缺的是能“活下去”的神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