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做线下业务,沃尔玛转型电商

线下与线上的双向奔赴:零售巨头的游戏规则变了

你有没有想过 那个让你在沙发上就能买遍全球的亚马逊,突然在街角开了家没收银员的超市这个?而那个总让你开车去囤货的沃尔玛,手机里竟然也能买到和亚马逊一样多的东西。这场零售业的“双向穿越”从2016年就开始了 像两个武林高手,突然发现对方的独门秘籍,非要练一练不可。

亚马逊的“地面部队”:从云到实的笨拙试探

2017年6月,亚马逊花了137亿美元把全食超市揣进兜里。当时很多人嘀咕:卖书的、卖云的,突然改卖有机牛油果了?亚马逊没解释,但后来的事慢慢浮出水面——它要的不是牛油果,是全食超市背后的“人”。那些愿意花5美元买一棵有机生菜的顾客,亚马逊想知道他们是谁,为什么买,买完还想要什么。全食超市的会员数据、消费频次甚至顾客在生鲜区的停留时间,都成了亚马逊线上业务的“情报站”。

亚马逊做下线沃尔玛做电商,你更看好谁的前景
亚马逊做下线沃尔玛做电商,你更看好谁的前景

亚马逊的线下野心不止于此。2018年1月,Amazon Go在西雅图开门迎客。你没看错,就是那种拿了东西直接走,不用排队结账的“黑科技”超市。亚马逊当时可能觉得,这下能把线上的“无摩擦体验”复制到线下了吧?但现实给了它一巴掌——开张头三个月, 主要原因是摄像头识别出错,有顾客被多扣了钱,还有顾客偷偷把商品塞进口袋想“白嫖”,后来啊被系统拦住。亚马逊的工程师们可能没想到,线下的“人”比线上的“代码”难搞多了。

更尴尬的是成本。Amazon Go的每个传感器、 每块摄像头屏幕,加上24小时运营的人工,单店维护成本是普通超市的三倍。截至2022年,Amazon Go全球门店也没超过50家,而同期亚马逊的线上仓库已经建了175个。说白了亚马逊在线下像个刚学走路的巨人,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沃尔玛的“逆袭”:从土大款到科技新贵

2016年8月,沃尔玛做了件让所有人惊讶的事——花了33亿美元收购了当时还没盈利的Jet.com。当时的Jet.com像个“电商新手”,只会搞“智能比价”,但沃尔玛看中了它的“电商基因”。沃尔玛心里门儿清:自己有5000多家实体店, 就是最大的“仓库”,可线上平台太土了界面像20年前的网页,物流慢得像蜗牛。Jet.com的技术团队正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收购后的第一年,沃尔玛的线上销售额就涨了43%。2020年疫情一来 沃尔玛的电商业务直接起飞——那些原本只去超市买菜的中老年人,突然发现手机上点个按钮,第二天菜就能送到家。沃尔玛的“线下门店+线上配送”模式,成了亚马逊的“克星”。亚马逊Prime会员要付139美元年费才能享两日达, 沃尔玛直接对满35美元的订单免运费,不管你是不是会员。这招“釜底抽薪”,直接抢走了亚马逊大量中老年用户。

沃尔玛还不满足。它开始在自己的门店里搞“电商前置仓”——把线上订单的商品提前摆在货架旁,店员像“快递员”一样直接打包发货。2021年,沃尔玛的“门店发货”订单占比达到了60%,平均配送时间从48小时缩到了6小时。亚马逊的FBA优势,被沃尔玛用“家门口的仓库”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

数据背后的战争:谁更懂“人”而不是“货”

亚马逊和沃尔玛打的,其实是“数据仗”。亚马逊擅长“猜你喜欢”——你搜过“咖啡机”,它首页就给你推咖啡豆、咖啡杯,甚至咖啡食谱。但它的数据全来自线上,不知道你其实刚买了咖啡机,家里还囤着半包咖啡豆。沃尔玛的数据就不一样了:你在线下买了鸡蛋, 手机上可能就收到“买鸡蛋送吐司”的优惠券;你在线上买了纸尿裤,门店店员下次见面可能会说:“宝宝最近怎么样?”

2023年的一项调查很有意思:86%的美国消费者主要原因是“排队超过10分钟”放弃购物, 而亚马逊的线下门店平均排队时间要15分钟,沃尔玛却通过“自助结账”把排队时间压到了5分钟以内。这说明什么?亚马逊把线下当成了“线上体验的延伸”, 却忘了“线下的人”最怕麻烦;沃尔玛把线上当成了“线下生意的补充”,反而更懂“懒人经济”的核心。

佣金结构上, 亚马逊像个“吸血鬼”——不同品类抽成8%到25%,还要收39.99美元的月租。小卖家卖个20美元的玩具,光佣金和月租就占了30%。沃尔玛就“大方”多了——佣金最高15%,还不收月租。2022年, 沃尔玛的第三方卖家数量增长了80%,很多亚马逊卖家“倒戈”,主要原因是“在沃尔玛卖货,利润能多一成”。

未来的战场:不是“谁取代谁”, 而是“谁能融合谁”

亚马逊现在终于明白:线下不是“线上业务的点缀”,而是“用户数据的活教材”。它开始在全食超市里搞“亚马逊专柜”——你用Prime会员价买全食的商品,还能积分换线上优惠券。2023年双11,亚马逊的“线下+线上”联动订单占了总订单的35%,比2021年翻了一倍。

沃尔玛也没停下脚步。它和谷歌搞了个“语音购物”——你对着谷歌音箱说“买点沃尔玛的牛奶”,半小时后就能送到家。还和微软合作搞“AI选品”——根据线下门店的销售数据,线上自动推荐“爆款”。2024年,沃尔玛的电商复购率达到了48%,已经接近亚马逊的52%。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巨头现在都盯上了“本地生活”。亚马逊在测试“1小时达”, 用无人机送外卖;沃尔玛则推出了“沃尔玛+”,对标亚马逊Prime,包含视频、音乐、游戏,还有线下超市的专属折扣。这场战争已经不是“线上vs线下”,而是“谁能把‘货’、‘人’、‘场’拧成一股绳”。

你可能会问,到底谁能赢?其实这个问题可能错了。就像当年的手机和电脑,没人说“谁取代谁”,而是“它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亚马逊和沃尔玛的这场拉锯战,真正受益的是我们——消费者。以前买东西要跑断腿,现在手指动一动,东西可能比你下楼取快递还快。至于谁输谁赢?或许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下一章,可能会更刺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