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度何时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呢

印度电商这趟车,到底什么时候能坐上全球第二的宝座?有人说2034年稳了可看看现在的架势,这中间的坎儿,比恒河里的石头还多。倒也不是说印度没潜力, 14亿人口,年轻得跟刚冒头的嫩芽似的,智能手机一抓一大把,上网便宜得跟白给似的。可真要论电商这事儿, 光有人有网不够,钱包鼓不鼓、物流顺不顺、支付方不方便,哪一样拉胯了都能让这“第二大”的美梦多睡几年。

狂飙的数据背后藏着多少“画大饼”?

印度品牌资产基金会那帮人, 2020年就拍着胸脯说2026年电商能到2000亿,2034年超美国。听着是热血沸腾,可2023年实际数据一出来才刚摸到800亿左右。这差距,比印度夏天的温差还大。倒也不是他们瞎预测,是印度电商的增速确实猛,2022年同比涨了27%,2023年也还有20%出头。可基数低啊!美国2023年电商销售额都上万亿美元了印度现在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真要追,每年得保持25%以上的增速才行,这速度比博尔特冲刺还难。

印度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
印度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

智能手机普及是快,2023年印度智能手机用户快12亿了可平均每个人网购花的钱呢?2023年才600多美元,美国人均是印度的10倍。这说明啥?大家爱刷手机,但不一定爱在上面花钱。要么是钱包不鼓,要么是对网上买东西不放心。你说这2000亿的目标,是照着现在这么慢悠悠涨,还是得突然来个“大跃进”?

年轻人口是红利,还是“穷”得只能看看?

印度35岁以下的人占了一大半,这数字看着美得冒泡。年轻人爱尝鲜,爱网购,按道理讲应该是电商的“天选之子”。可问题来了这些年轻人有工作吗?工资高吗?2023年印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2000多美元,农村更低。你让一个月薪200美元的年轻人,在网上买件50美元的衣服?可能还不如去实体店砍价来得实在。

倒也不是说印度人没钱消费,是消费习惯不一样。他们更爱买便宜的、必需的东西,手机、家电这种大件,还是宁愿去实体店摸一摸。2023年印度电商里快消品和低价3C产品占了60%以上,高客单价的东西卖不动。你说这消费能力不上来电商销售额怎么“超美国”?难不成让14亿人都靠网购买10卢比的辣条?

物流和支付,这两座大山翻得过去吗?

物流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城市还好,三四天能到。往农村走,一周算快的。DHL来了又怎样?覆盖的城市还是那几个。DTDC号称全国领先,后来啊2023年雨季有30%的包裹延迟,理由是“路塌了”。你能怎么办?只能跟客户说“再等等”。更头疼的是退货,2023年印度电商退货率平均在28%-35%,中国这边同期只有12%-15%。为啥?农村地区想退个货,快递员都不愿意去,成本比货还贵。卖家只能自己扛,这利润还能剩多少?

货到付款:甜蜜的负担,还是“钱货两空”的开始?

印度人就是爱货到付款,2023年占了整个电商交易的60%以上。看着是方便了客户,可对卖家简直是“定时炸弹”。2023年第三季度,印度电商货到付款的拒收率高达22%,比上一年高了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你卖100个东西,有22个客户收货时说“不要了”,钱退不回来货还回不来只能堆在仓库里吃灰。

更坑的是现金流转。货到付款的钱,从快递员手里回到卖家账户,平均要7-10天。遇上节日旺季,快递员忙不过来钱可能压半个月。这资金链一紧张,小卖家直接玩完。2023年就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主要原因是货到付款拒收率太高,加上资金周转不开,直接倒闭了。你说这货到付款,是该留着,还是该砍掉?留着怕亏钱,砍了又怕没客户。

数字支付喊了那么多年,为啥还是“叫好不叫座”?

印度政府推数字支付是真下功夫, 2016年废钞,2023年又搞“数字印度”,可效果呢?2023年数字支付占比才38%,跟中国的90%比差远了。为啥?还是信任问题。印度人总觉得手机里的钱“看不见摸不着”,不如现金踏实。再加上网络不稳定,农村地区经常付着付着就断网,交易失败,客户更不愿意用了。

Paytm、 PhonePe这些支付App倒是火,可它们的费率比信用卡还高,2023年平均每笔交易收2%-3%的手续费。小卖家本来利润就薄,再被这么一刀刀割,还能活吗?你说数字支付要是再不降费、再不普及,这电商的“支付关”怕是过不去,更别说超美国了。

独立站和平台,卖家该“跳”还是“躺”?

想进印度市场,独立站还是平台?这问题能吵翻天。平台像Flipkart、 亚马逊,流量现成的,开个店就能卖,可佣金高得吓人,2023年Flipkart的佣金基本在15%-20%,亚马逊更狠,18%-25%。再加上平台强制参加大促, 你不打折就没人看,2023年黑五期间,亚马逊印度站的卖家平均利润降了12%,就主要原因是“不得不降价”。

独立站:想当“品牌”, 得先烧光“家底”

独立站听着高级,能做品牌,可流量从哪来?印度Google广告点击价2023年平均是0.3美元,比东南亚高50%,小卖家投不起。Facebook广告更贵,一个点击要1美元以上。2022年有个做服装的卖家, 投了5000美元做Facebook广告,后来啊来了100个订单,利润还没广告费高。

独立站还得自己处理物流和支付, 2023年印度独立站的平均配送成本是订单金额的12%,比平台高5个百分点。支付网关设置也麻烦,得跟Paytm、Razorpay这些公司扯皮,搞个支付接口等一个月都算快的。你说这独立站,除了“品牌梦”好听,实际干起来是不是比西天取经还难?

平台:流量是“爸爸”,规则是“后妈”

平台流量是大,可规则也多。2023年亚马逊印度站突然改政策,要求卖家必须提供GSTIN税号,不然直接下架。后来啊一大堆没注册公司的卖家账号被封,货压在仓库里哭都没地方哭。Flipkart更狠, 2023年Q3把2000多个小卖家清退了理由是“产品不符合标准”,可标准是什么?没人说清楚。

平台上的竞争也白热化, 2023年亚马逊印度站一个手机类目,前100名卖家里中国卖家占了60%,价格战打得跟不要钱似的。一个普通手机壳,中国卖家卖50卢比,本土卖家想卖80卢比,根本没人买。你说在平台上混,是跟着“价格战”一起死,还是等着被“规则”踢出局?

公司注册:第一步就卡住90%的卖家

想卖货,先注册公司。印度公司注册看着流程简单,实际坑多得很。2023年外国人在印度注册公司的平均周期是45天比泰国长20天比越南长30天。为啥?材料要求多到离谱,身份证明、地址证明、数字签名证书、董事识别号码,缺一样都不行。

更麻烦的是税号GSTIN, 2023年申请GSTIN平均要30天中间还得应对税务局的“抽查”,让你补交各种材料。有个做电子产品的中国卖家, 2023年5月申请GSTIN,后来啊被税务局查了3个月,理由是“公司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符”,其实只是地址写法不一样,愣是耽误了旺季销售。

私营公司是注册最多的, 2023年占了新注册公司的80%,可它要求至少一个董事是印度居民,或者过去一年在印度住满182天。外国卖家哪有印度居民?只能找当地人当“挂名董事”, 2023年一个印度挂名董事的年薪要5万-10万卢比,还得防着他“卷款跑路”。你说这注册公司的门槛,是不是把好多想试试水的小卖家直接挡门外了?

未来十年,真能“超美国”?得看这三件事

2034年超美国,听着像童话,也并非完全没可能。就看这三件事能不能成:物流基建能不能跟上,数字支付能不能普及,本土消费能力能不能起来。

物流:别光盯着大城市, 农村才是“生死线”

印度政府现在修路是快,2023年农村公路里程比2020年增加了20%,可物流密度还是不够。2023年印度每平方公里只有0.2个快递网点,中国是1.5个。要是到2028年, 能把农村快递网点密度提到每平方公里0.5个,配送时效从7天压缩到3天那电商往农村下沉就有戏了。DHL、 FedEx这些国际物流公司2023年都在印度加大投入,说要建“区域分拨中心”,2025年要是真能建成,物流成本能降15%,这对卖家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支付:数字钱包再不降价, 就只能“等死”

数字支付要想火,降价是王道。2023年Paytm已经宣布把商户费率从2.5%降到1.8%, 要是到2026年能降到1%以下那小卖家肯定愿意用。再加上5G普及,2026年印度5G用户预计能到5亿,网速上去了支付体验自然就好了。印度政府2023年还搞了个“数字支付奖励计划”, 用户用UPI转账能领红包,2023年第三季度UPI交易量涨了30%,这趋势要是能保持,数字支付占比到2028年破50%不是问题。

消费:工资涨了钱包才能“鼓”起来

电商销售额说到底还是看消费能力。印度2023年GDP增速是6.3%,可人均收入增速只有4.5%。要是到2030年,能把人均收入提到3000美元以上,那高客单价商品就能卖动了。2023年印度汽车电商销量涨了40%,就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开始在网上买二手车了这说明啥?只要有钱,他们愿意网购。关键是印度政府能不能创造更多就业,让年轻人“有钱可赚”,而不是光看着“人口红利”流口水。

印度电商想超美国,2034年这个时间点,更像是一个“理想目标”。现实是物流慢、支付难、消费弱,哪一样解决不好,就得往后拖。可话说回来印度这地方,从不缺“意外”。说不定哪天物流突然通了数字支付突然火了消费突然涨了没准2030年就能“提前交卷”。但要是光靠画大饼,不解决实际问题,那“第二大电商市场”的美梦,可能得再睡几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