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社交电商是否会颠覆传统电商,成为同城交易的新霸主

社交电商的狂欢:真颠覆还是新玩法

社交电商这词儿这几年热得发烫, 朋友圈里天天刷到拼团链接,抖音直播间里主播喊得嗓子冒烟,连我妈都在家族群里转发“砍一刀”。有人喊“传统电商要完”,说社交电商靠着熟人关系链,能把淘宝京东们拉下马。这话听着解气,但真要细琢磨,没那么简单。社交电商确实戳中了人性里的社交需求, 可传统电商也不是吃素的,两者之间更像是棋逢对手,谁想一口吞掉谁,都没那么容易。

社交电商的“人情味”生意经

社交电商最狠的一招,就是把买卖变成了“社交行为”。你在朋友圈看到朋友推荐的水果, 想着“信得过他”,顺手就下单了;直播间里主播陪你唠半小时家常,再说说“家人们,上链接”,你稀里钱包就付款了。这种基于信任的转化,比传统电商冷冰冰的商品详情页直接得多。Magisto 2018年的调研就戳破过这点:48%的营销人员说 要是社交平台能直接下单,他们宁愿把预算全砸过来。为啥?主要原因是社交电商把“交易成本”压到了最低——不用跳转APP,不用比价格,熟人推荐就是背书。

Facebook等平台正在大搞“同城交易” 社交电商是否将颠覆传统电商?
Facebook等平台正在大搞“同城交易” 社交电商是否将颠覆传统电商?

但“人情味”这东西,是把双刃剑。你朋友推的水果要是坏了下次你还会信他吗?2021年“多多买菜”就爆过“隔夜菜”丑闻,社区团购的信任危机直接让股价跌了15%。社交电商靠关系链起家,可关系链脆得很,一次翻车就可能崩塌。反观传统电商,虽然冷冰冰,但十年积累的评价体系、售后保障,反而成了护城河。你说拼多多“砍一刀”火,可谁家老人没被“砍”得烦不胜烦?这种社交裂变,短期流量炸裂,长期看未必是正道。

同城交易的“即时性”诱惑

社交电商喊得最响的口号,就是“同城即时达”。你在抖音刷到附近餐馆的招牌菜,点个外卖半小时就到;上看到邻居推荐的健身房,扫码就能体验。这种“所见即所得”的快感,传统电商给不了——淘宝买个生鲜得等三天等你收到菜可能都蔫了。Facebook Marketplace 2022年数据说 5.5亿用户用它搞同城交易,平均响应时间不到2小时。这速度,对懒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但同城交易真有那么美吗?美团闪购2023年报告里藏了个细节:虽然下单量涨了30%,但客单价比传统电商低40%。为啥?主要原因是同城交易主打“高频低价”,利润薄得像纸。商家为了即时配送,不得不把价格压到最低,后来啊就是“越卖越亏”。传统电商虽然慢, 但靠规模效应能把成本摊薄,京东的自建物流体系,能把配送成本控制在传统电商的60%左右。你说社交电商占了“即时”的便宜,可传统电商握着“成本”的牌,谁笑到再说说还不好说。

传统电商的“社交化”反击战

别以为传统电商只会坐以待毙。淘宝的“逛逛”、京东的“京喜”,早就把社交元素玩明白了。2022年双11, 淘宝直播GMV破2000亿,主播里头既有李佳琦这样的头部KOL,也有普通店主分享“买家秀”。传统电商学会了“用社交带货”, 还保留了供应链的老本行——主播推的商品,仓库里货堆成山,发货速度比社交电商快一倍。你说社交电商有信任,传统电商告诉你“信任+效率”才是王道。

更狠的是传统电商开始“反向渗透”社交平台。2023年微信上线“小商店”,商家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卖货,用户不用跳转小程序就能下单。这操作,等于把社交电商的“流量入口”给端了。拼多多更是直接把砍价链接发到微信,2023年社交带来的订单占比高达65%。你说社交电商颠覆传统电商, 后来啊传统电商反过来把社交平台变成了自己的“线上门店”,这算不算一种“反向颠覆”?

供应链的“生死线”较量

社交电商最大的软肋,其实是供应链。你刷到一个网红推的“手工皮包”,下单后等了一个月才发货,还发现是劣质品。为啥?主要原因是很多社交电商商家根本没自己的供应链,全靠“一件代发”。2021年抖音电商就封了12万家“无货源”店铺,就是主要原因是品控不过关。反观传统电商, 京东的自营仓能覆盖90%的区县,24小时送货上门;淘宝的“菜鸟驿站”把再说说一公里做到极致。供应链这东西,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堆出来的,得靠时间和钱砸出来的。

社交电商不是没意识到这个问题。SHEIN 2023年投了50亿建供应链中心,能做到“小单快反”——先卖100件,爆了再追单。但这模式太烧钱,不是每个商家都能复制。传统电商靠着十年积累的供应链优势,稳稳压着社交电商一头。你说社交电商能颠覆传统电商,可供应链这道坎,跨不过去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同城交易的“霸主”之争:谁说了算

同城交易这块肥肉,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都想啃。社交电商靠“即时+社交”起家, 比如美团闪购,2023年同城订单量占比达45%;但传统电商也不是吃素的,京东到家2023年增速40%,靠着沃尔玛、永辉这些线下商家的库存,能实现“小时达”。两者打法不同,一个打“熟人关系”,一个打“商家资源”,谁也别想轻易吞掉谁。

更复杂的是同城交易里还杀出个“第三势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抖音本地生活2023年GMV涨了3倍, 商家可以直接开直播卖门店服务;美团则把“到店+到家”做成闭环,2023年日均订单量超2000万。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同城之战”,再说说可能演变成“三国杀”,谁想当霸主,得看谁能整合更多资源。

用户习惯的“惯性”力量

别低估了用户习惯的力量。你让一个用了十年淘宝的人, 突然改用社交电商购物,他可能不适应——习惯了比价、看评价、七天无理由,社交电商这些功能都弱。2023年艾瑞咨询的调研显示,35岁以上用户里72%还是优先打开传统电商APP。年轻人爱刷抖音购物,可买大件家电、手机,还是得回京东。社交电商能抢走“冲动消费”的生意,但“理性消费”的地盘,传统电商稳得很。

社交电商也不是没在努力。拼多多2023年上线“百亿补贴”, 把商品品质拉到传统电商水平;2023年推出“笔记带货”,要求商家提供质检报告。这些改变说明,社交电商知道光靠“社交”不行,得补上“品质”这一课。但传统电商也不是原地踏步,淘宝的“淘宝直播”引入了官方验货标识,京东的“京东购”增加了社交分享功能。这场仗,打到再说说是“你学我,我学你”,谁也别想彻底颠覆谁。

未来:融合才是硬道理

说到底, 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的电商, 一定是“社交+传统”的混合体——你在淘宝直播里看到喜欢的衣服,可以直接分享给朋友砍价;在拼多多拼的团,收到货后还能写个评价晒到朋友圈。两者不是颠覆关系,而是互相成就。

同城交易更是如此。美团闪购要靠京东的供应链,京东到家要拼多多的社交裂变。谁能把“社交信任”“传统效率”“同城即时”捏合到一起,谁就能在这场混战中胜出。但要说谁能成为“新霸主”,还为时过早。毕竟电商的本质是“零售”,零售的核心是“人、货、场”的匹配,谁能把这几点做到极致,谁才能笑到再说说。

所以别再听那些“颠覆论”的喧哗了。社交电商有它的灵活,传统电商有它的厚重,两者碰撞出来的火花,才是未来电商真正的模样。这场仗,才刚刚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