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战后重建的富国伊拉克,难道不是中东电商最大的蓝海市场吗

伊拉克:从战乱到重建, 中东电商的“意外”宝藏

提到伊拉克,你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是什么?战争?废墟?还是那些年新闻里断壁残垣的画面?别急着下结论,2019年的伊拉克,早就不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当沙特、 阿联酋这些传统中东电商巨头打得头破血流时有个被忽略的“富国”正悄悄崛起——战后重建的伊拉克,可能藏着中东电商最大的蓝海市场。别急着反驳,我们先聊聊那些被你忽略的“数据真相”。

被误解的“富国”:战后经济底子到底有多厚?

很多人以为伊拉克是“穷国”,毕竟十几年战乱折腾下来能好到哪里去?但数据会说话:伊拉克是全球石油储量第五大国, 2017年人均GDP就达到了5166美元,2020年预计冲到6210美元。这是什么概念?比埃及高一大截,甚至逼近一些东欧国家。更关键的是经济结构完全不同——它不依赖轻工业,几乎所有日用品和基建材料都得靠进口。中国早就成了伊拉克最大的商品来源国, 2014年就占了进口额的28.3%,连阿联酋进口的14.9%里大部分也是“中国制造”转个手。说白了伊拉克有钱,缺的是“能买到东西的渠道”。

战后重建的“富国”伊拉克  可能是中东电商最大的蓝海市场
战后重建的“富国”伊拉克 可能是中东电商最大的蓝海市场

你可能又要说了:“有钱有什么用?物流不行,支付不行,电商怎么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物流和支付确实是问题,但换个角度看,这些问题恰恰是“机会”。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当其他市场已经卷成红海时 伊拉克还处在“电商启蒙期”——这里没有巨头垄断,没有复杂规则,只要你敢闯,就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人口红利与年轻化:电商增长的“原始燃料”

伊拉克的人口数据,简直是电商梦寐以求的“完美答卷”。2018年人口3954万,超过沙特,是阿拉伯国家里人口最大的市场。更吓人的是人口结构:15岁以下占38%,年轻人占比极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消费习惯还没被固化,对电商的接受度远比老一辈高。想想看, 当沙特年轻人已经在Instagram上剁手时伊拉克年轻人刚拿到智能手机,正愁没地方“逛街”——这不就是现成的“增量市场”?

互联网渗透率48.3%,看着不高,但增速惊人。智能手机渗透率19.9%,基数低,意味着未来三年的增长空间巨大。对比一下:沙特电商渗透率超过60%,增长放缓;伊拉克才刚起步,每提升1个百分点,都是海量用户。这种“从0到1”的阶段,正是跨境电商最喜欢的“野蛮生长期”。

消费行为:像沙特,又不一样?

伊拉克人买东西,和沙特人像吗?有点像,但又不完全像。相似的是 他们都爱刷YouTube——伊拉克网民里YouTube渗透率66.1%,远超Instagram和Facebook。这说明什么?视频内容是打动他们的关键。你用图文卖衣服,可能不如一个试穿视频效果好。不同的是伊拉克人更“认实物”。主要原因是战乱多年,大家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天然警惕,所以货到付款成了主流,占比超过90%。这反而给了卖家机会:只要你能解决“再说说一公里”的信任问题,COD就能变成你的“转化神器”。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忽略:伊拉克政府雇员比例极高。石油出口和战后重建需要大量公务员,这部分人群收入稳定,购买力强,而且习惯“线上比价,线下付款”。针对他们的运营策略,比如“提前预定,货到验货”,说不定比盲目打价格战更有效。

物流与支付:不是障碍,是“差异化”机会

物流慢?伊拉克从下单到收货要7-10天确实比沙特慢3-5天。但换个角度想,这不正是你“做服务”的机会?比如你承诺“15天无理由退换”,在伊拉克就是“神仙服务”。2019年有个做家居用品的中国卖家,主要原因是主动延长了COD退货期限,复购率直接从15%涨到35%。数据不会说谎:当别人都在抱怨物流时你在解决物流痛点,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

支付更有意思。伊拉克信用卡持卡率极低, 但Payoneer在2019年1月居然成了伊拉克流量最大的电商网站,访问量955万。这说明什么?伊拉克人不是不想线上支付,是缺乏“信任”。谁能提供平安、便捷的支付体验,谁就能占领心智。比如某平台推出“先收货,再确认付款”,用第三方担保解决信任问题,支付转化率直接提升了40%。

中国卖家的“伊拉克密码”:从1688到本土化运营

中国卖家在伊拉克的优势,早就不是“便宜”二字了。2014年就占伊拉克进口额30%以上,说明伊拉克人已经习惯了“中国制造”。但问题也来了:你还在用1688的“批发生意思维”做伊拉克市场,难怪赚不到钱。伊拉克消费者要的不是“低价”,是“合适”。

举个例子:2018年, 深圳有个做手机壳的卖家,把1688上最便宜的透明壳卖到伊拉克,后来啊差评铺天盖地,理由是“太薄,不耐摔”。后来他调整策略,专门做加厚防摔款,价格翻一倍,反而成了“爆款”。这说明什么?伊拉克市场不是“价格敏感”,是“需求敏感”。你得先搞清楚他们缺什么再决定卖什么。

本土化更是关键。语言不用多说阿拉伯语客服是标配。但更重要的是“文化适配”。比如伊拉克女性喜欢穿长袍, 但时尚感强,某服装品牌推出“中东长袍+现代设计”的联名款,在伊拉克社交媒体上直接火出圈,单月销量破万。这就是“读懂文化”的力量。

ELABELZ的先行者启示:本地化不是选择题

在中东电商圈,最早吃伊拉克螃蟹的是ELABELZ。创始人Nooruldeen Agha是伊拉克人,2019年他公开说:“伊拉克已成为我们继沙特之后的第二大市场。”为什么能成?主要原因是ELABELZ做了两件事:一是组建了本地运营团队,二是深度绑定社交媒体。他们在YouTube上找本地网红做开箱,Instagram上发穿搭教程,用户粘性直接拉满。2017年ELABELZ伊拉克站GMV同比增长120%,这数据放在任何市场都算恐怖。

更重要的是ELABELZ发现伊拉克人买最多的不是电子产品,是“时尚”。2019年他们的时尚品类占比超过60%,比沙特还高。这说明什么?伊拉克的“消费升级”来得比想象中快。当别人还在卖“刚需品”时你得提前布局“改善型消费”,才能抓住红利。

Payoneer的意外走红:支付背后的“信任经济”

为什么一个支付平台能在伊拉克流量登顶?答案很简单:它解决了伊拉克人最大的痛点——信任。2019年伊拉克还没普及线上支付, Payoneer靠“跨境收款+本地转账”的模式,让卖家敢收钱,买家敢付款。数据显示,接入Payoneer的伊拉克电商,订单转化率比COD高25%。这说明什么?支付不是“技术问题”,是“信任问题”。谁能把“信任”打包卖给消费者,谁就能在伊拉克市场站稳脚跟。

时尚品类的“野蛮生长”:为什么伊拉克人爱买衣服?

“时尚”是伊拉克电商最火的品类,但火的原因和沙特不一样。沙特人买时尚是为了“社交”,伊拉克人买时尚是为了“重建生活”。战后十几年,很多人没买过新衣服,需求压抑已久。2019年某快时尚品牌在伊拉克上线,首月就卖断货,理由很简单:“款式新,价格不贵,能穿出门。”这说明什么?伊拉克的时尚市场不是“高端消费”,是“基础需求释放”。抓住“从无到有”的心理,比追求“从有到好”更重要。

蓝海还是红海?竞争格局下的“第二曲线”

你可能觉得,伊拉克市场已经有人占了先机。但说实在的,这里还处于“群雄逐鹿”阶段。没有像亚马逊、SHEIN这样的巨头垄断,ELABELZ、Rebbubble这些玩家,规模还不大。这意味着什么?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还有很多。关键是要找到“第二曲线”——别人做COD,你做线上支付;别人卖时尚,你做家居;别人靠广告,你靠社群。

举个例子:2020年有个做小家电的卖家, 没投广告,而是在WhatsApp建了“伊拉克家电交流群”,定期发使用教程,三个月就积累了5万用户,复购率高达50%。这说明什么?伊拉克市场不缺流量,缺的是“精细化运营”。谁能用“社群+内容”把用户沉淀下来谁就能笑到再说说。

战后重建的伊拉克,就像一张白纸,电商市场才刚刚开始落笔。别再用“战乱”“贫穷”的老眼光看它了这里有钱、有人、有需求,缺的只是一个敢闯的人。如果你还在沙特、 阿联酋的红海里挣扎,不妨回头看看这个被忽略的“富国”——中东电商的下一个风口,可能就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