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跨境电商在伊拉克,是充满挑战的险滩还是蕴藏无限可能的全新大陆

被误读的伊拉克:当偏见遇上真实数据

提起伊拉克,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大概还是战火、制裁、满目疮痍吧那个?可如果你真这么想,可能得更新下认知了。这个常被媒体标签化的国家,正在悄悄长出电商的嫩芽。2019年底人口就已达4040万, 年增长率2.7%,城市化率68.8%,这意味着超过2700万人口聚集在城市——这规模,放在中东任何一个地方都算得上大市场。更关键的是 人均年收入5929美元,普通工薪阶层月薪500-600美元,政府雇员更是能达到700-800美元,消费能力远超多数人想象。手机渗透率90%, 智能机占80%,年轻人刷Facebook、TikTok比谁都勤快,这样的基础,电商能不火?

电商生态的“野蛮生长”:社交平台与物流破局者

伊拉克的电商,根本没走传统平台的路子。这里没有淘宝、亚马逊,有的是Facebook上几十万粉丝的购物主页,是WhatsApp里的商品群聊。你敢信吗?一个本地人开的Facebook账号, 40万粉丝,每个月光靠货到付款就能做2000多单,销售额12万美元。这就是伊拉克的社交电商——原始,却充满活力。没人搞专业运营,也没人刷单,就是靠图片、视频展示商品,客户私聊下单,第二天货就到门口。这种“土味”模式,反而让伊拉克人买得踏实。

跨境电商在伊拉克:险滩还是新大陆?​
跨境电商在伊拉克:险滩还是新大陆?​

物流曾是最大的拦路虎。DHL、Fedex这些国际巨头在伊拉克有派送,但只做企业件,不碰COD。为啥?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伊拉克的街道不像迪拜那样规整,地址写得模糊,派送员可能要找半天客户还可能临时不要货。可电商火起来后总有人敢啃硬骨头。ZMC Express就是其中之一, 总部在伊拉克,广州和迪拜有办事处,2018年开始做中国到伊拉克的端到端COD物流。他们自建了本地派送团队, 懂伊拉克人的地址怎么写,知道哪个区域晚上没人送货,甚至能跟客户沟通“先放门口,回来再付钱”。后来啊?签收率冲到85%以上,这在行业里简直是神话。

热销品类的红海与蓝海:从手机到小众家电

伊拉克人买啥?电子产品永远是排头兵。手机尤其火, 华为早就深耕伊拉克多年,2013年就本地建团队,OPPO、魅族、小米、黑鲨这些品牌,最近一两年也悄悄杀进来了。为啥手机这么吃香?年轻人多,社交需求强,智能机渗透率80%,换机频率不低。除了手机, 服装穿戴类、时尚类也卖得不错,ELABELZ就是看准这点,2018年第三季度从阿联酋杀进伊拉克,专注时尚垂直领域,目标18个月增长2.5倍。

但别只盯着红海,小众品类可能藏着机会。伊拉克轻工业基本为零, 连个螺丝钉都得进口,很多国内不起眼的小家电,比如电煮锅、小型吸尘器、USB风扇,在这里都是刚需。有商家试过卖国产的“小熊”电煮锅,单价二三十美元,靠Facebook卖,一个月能出300多单。为啥?当地人租房多,厨房小,这种迷你电器刚好合适。还有户外用品, 伊拉克北部山区冬天冷,冲锋衣、保暖内衣需求不小,但本地没品牌,全靠进口,利润空间比想象中大。

入局者的生存法则:本地化不是口号, 是命脉

想进伊拉克市场,光会卖货可不够,得懂“伊拉克式生存”。语言就是第一关, 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库尔德语在北部通用,英语年轻人懂,但跟中老年客户沟通,还得靠本地语。有商家用阿拉伯语写商品描述, 配上当地模特的图片,销量直接翻倍——原来之前用中文加机器翻译,伊拉克人根本看不懂。

支付更是绕不开的坎。伊拉克人信不过网上支付,COD占比超过90%。你可能会说COD风险大?确实但ZMC Express的经验是把货送到客户家门口时派送员会当场拆包验货,没问题才收钱。如果客户不满意,直接退回,运费商家承担。这种“先尝后买”的模式,反而降低了退货率。再说一个,伊拉克用美元和第纳尔双币,报价时最好用美元,更稳定,当地人也认。

物流本地化更关键。别想着在国内打包直接发伊拉克,中间环节太多。ZMC Express在广州有保税仓, 国内商家先把货发到保税仓,他们负责清关、打包、空运到伊拉克,全程跟踪。这样既快,又能避开一些清关风险。有家卖服装的商家, 用这种模式,从国内发货到伊拉克,原来要15天现在7天就能到,客户满意度高了复购率也上来了。

挑战仍在但机遇正在敲门

当然伊拉克不是完美无缺的。物流成本还是高,从中国到伊拉克一公斤货,空运要8-10美元,海运要20-30天比到东南亚贵多了。支付环境也差,网上支付刚起步,COD的坏账率虽然控制在5%以内,但仍是成本。还有政策风险,虽然美国对伊拉克没有广泛制裁,但有时候会有一些针对特定实体或个人的限制,得时刻关注。

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挑战不正是机会吗?物流成本高,说明还没被充分开发,谁能优化物流链,谁就能占得先机。支付不完善,意味着有大量空白市场等着填补。政策风险存在 但也意味着竞争还没到白热化——沙特、阿联酋的电商市场早就卷成红海,伊拉克却还是“社交媒体购物平台活跃,缺乏王者”的蓝海。

险滩还是大陆, 取决于你怎么走

说到底,伊拉克跨境电商是险滩还是全新大陆,答案不在市场本身,而在入局者怎么干。固守“战乱国家”的偏见, 永远看不到4040万人口背后的消费力;死磕传统电商模式,伊拉克的社交生态根本玩不转;忽视本地化,再好的产品也会水土不服。但那些放下偏见、 深耕本地、解决痛点的玩家,已经在伊拉克尝到了甜头——Facebook账号月销12万美金,ELABELZ18个月增长2.5倍,ZMC Express签收率85%……这些数字,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说服力。

伊拉克的电商市场,就像一块刚开垦的土地,土质不算肥沃,但足够广阔。敢播种的人,或许会遇到石块、干旱,但只要用心灌溉,总能长出属于自己的庄稼。险滩与大陆之间,隔着的不是市场,而是行动的勇气和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