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napdeal与Hungama

从折扣网站到内容生态:Snapdeal的转型野心

2010年成立的Snapdeal, 最早只是个卖折扣券的小网站,谁能想到十年后它会试图用视频内容改变印度电商的玩法?这家被称为“印度版阿里巴巴”的平台,手握30万卖家、覆盖6000多个城镇,每天卖出2500多种商品。但2020年4月的疫情像盆冷水——印度政府封城,电商只能卖生活必需品,用户活跃度断崖式下跌。Snapdeal急了它需要新的“流量抓手”,这时候找上了老牌视频平台Hungama Play。

疫情倒逼下的电商生存战

2020年4月, 印度全国封城,Snapdeal的仓库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家电和服装。竞争对手Flipkart倒是机灵,早早转战生鲜,但Snapdeal没那个供应链优势。用户突然被困在家里 手机成了唯一娱乐,短视频和剧的观看量暴增——Flipkart旗下视频网站流量直接翻了两番,这数据像根针扎在Snapdeal管理层心上。

电商平台Snapdeal与Hungama Play合作 导入后者视频内容
电商平台Snapdeal与Hungama Play合作 导入后者视频内容

他们发现,卖货这事,得先让人愿意打开你的APP。于是有了和Hungama Play的合作:把41500部短视频、 150部微电影、400多部影视剧塞进自家平台,还搞了15种语言版本,连博杰普里语、泰米尔语这种小语种都照顾到了。这操作,说白了就是“用户在哪,货就往哪搬”,只不过这次搬的是内容。

Hungama的“内容弹药”:4万+短视频如何撬动用户时长

Hungama Play在印度视频圈算老资格了 小米投资过手里攒着十几年的内容库。它的优势很实在:短视频覆盖喜剧、宗教、时尚15个垂直领域,电影库从宝莱坞老片到新片一应俱全。更关键的是 它懂印度人——4万部短视频里光是“乡村生活技巧”这类接地气的内容就占了三成,印度人爱看的神话剧、家庭伦理剧也全都有。Snapdeal看中的就是这点:光靠低价促销拉不动用户了得用“内容留人”。毕竟用户刷短视频平均能花40分钟,逛电商APP才5分钟,这笔账Snapdeal算得比谁都清楚。

多语种内容:印度市场的“语言密码”

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 北方人说印地语,南方人认泰卢固语,英语只是精英圈子的工具。Snapdeal这次学聪明了 没像亚马逊那样硬推英语内容,而是把博杰普里语、旁遮普语这些“地方话”全加上。2020年5月的内部数据显示, 泰米尔语短视频的完播率比英语内容高27%,古吉拉特语用户的停留时长直接突破15分钟。Hungama的负责人私下说:“我们早就不搞‘一套内容全国放’那套了 孟加拉邦的用户想看孟加拉邦的婚俗剧,泰米尔邦的用户想看泰米尔邦的搞笑短剧,这才是刚需。

”Snapdeal明摆着抓住了这个刚需, 15种语言的内容横幅挂满APP首页,用户点进去就能看,不用跳转其他平台——这体验,比亚马逊拆分成Prime Video、Music几个APP方便多了。

竞争对手的“内容军备竞赛”:亚马逊与Flipkart的差异化布局

亚马逊印度早在2018年就搞了Prime Video, 花大价钱买《宝莱坞之王》独家版权,还搞原创剧。但问题来了用户要下载Prime Video APP,还要单独开Prime会员,门槛太高。2020年封城期间, 亚马逊视频用户增长确实快,但转化率低得可怜——数据显示,Prime Video用户看完剧再去购物的比例不到8%。

Flipkart更直接, 把KOL直播搬进Myntra APP,让时尚博主边试穿边卖衣服,2020年4月直播带货GMV环比涨了120%。但Snapdeal觉得这些路子都“太重”, 它不想烧钱搞内容自制,也不想像亚马逊那样搞会员体系,干脆找个现成的视频平台“借船出海”,成本最低,见效最快。

流量焦虑:电商平台为何扎堆视频赛道

2020年印度电商的流量贵得吓人, 获取一个新用户成本要120卢比,比2019年涨了40%。但视频内容的流量成本只有电商广告的三分之一。更关键的是视频能“杀时间”。印度人平均每天花2.5小时刷手机,其中1.2小时在看视频,电商平台不占这个便宜,用户迟早被抢走。Snapdeal的CMO在内部会议上说过:“用户打开APP, 刷3分钟视频就走了和刷10分钟视频顺便买个水杯,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两个概念。” Hungama的内容就像“钩子”, 把用户留在APP里再慢慢推商品——2020年5月的数据显示,看过视频的用户,次日打开率比没看的高35%,这可不是小数目。

合作背后的隐忧:用户会为“电商+视频”买单吗?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可能打脸。Snapdeal和Hungama的合作有个致命问题:用户到底愿不愿意在电商平台看视频?2020年6月, 一家第三方机构调研了2000名印度用户,发现62%的人觉得“APP功能太多反而乱”,35%的人抱怨“想买东西时先弹出视频,很烦”。Flipkart的Myntra就吃过这个亏, 2020年3月强行把KOL直播塞进首页,后来啊用户吐槽“像进了菜市场”,DAU掉了15%。

Snapdeal这次把视频内容放在首页横幅, 用户一打开APP就看到,万一用户不买账,反而会加速流失。更尴尬的是 视频内容需要跳转到Hungama的专门网页,体验比不上原生APP,2020年4月合作上线首周,跳转率只有28%,这个数字比Snapdeal预期的低了15个百分点。

数据说话:视频内容对电商转化的真实影响

2020年5月, Snapdeal悄悄做了AB测试:A组用户首页只推商品,B组用户首页加视频横幅。后来啊B组用户虽然停留时长增加了20%,但下单转化率只比A组高了3%,远低于预期的10%。这说明什么?视频能留人,但未必能“卖货”。亚马逊Prime Video的案例更明显, 2020年二季度Prime会员增长放缓,分析师指出“视频内容成本太高,但带动购物的效果不明显”。

Snapdeal的问题更复杂, 它既没有亚马逊的独家内容优势,也没有Flipkart的KOL资源,单纯靠“搬运”Hungama的内容,想靠视频拉动转化,恐怕有点难。2020年6月, Snapdeal悄悄把视频横幅从首页移到了二级页面这个动作或许说明,他们对合作效果也没那么乐观。

印度市场的“内容陷阱”:本地化与商业化的平衡术

印度市场就像个迷宫, 你以为的“好内容”,可能根本戳中不了用户的点。Snapdeal和Hungama合作后最大的挑战就是“本地化”。比如他们以为“宗教短视频”会受欢迎, 后来啊2020年5月的数据显示,这类内容的互动率只有5%,远低于“生活技巧”类视频的23%。问题出在哪?印度不同邦的宗教习俗差异太大了北方邦用户喜欢的神话剧,泰米尔邦用户可能根本不感兴趣。Hungama虽然内容库大, 但“本地化深度”不够,Snapdeal又没有能力自己改编内容,只能照搬,效果自然打折扣。反倒是亚马逊, 2020年花重金买了《神圣游戏》这类全国通用的原创剧,虽然成本高,但覆盖面广,用户买账。

Snapdeal的破局机会:从“卖货”到“留人”的路径依赖

Snapdeal现在最需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做内容”,而是“怎么做对内容”。它手里有30万卖家的资源,能不能让卖家自己拍短视频?比如家电卖家拍使用教程,服装卖家拍穿搭视频,这样既解决了内容来源问题,又能和商品强关联。2020年7月, Snapdeal试点了“卖家短视频计划”,邀请5000家卖家上传商品相关视频,后来啊这些视频的点击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18%,用户停留时长增加了40秒。

这个数据让Snapdeal看到了希望——与其花钱买Hungama的内容,不如激活卖家的创作力。毕竟用户来电商平台,核心需求还是“买东西”,把视频内容和商品绑定,才是王道。Snapdeal现在要做的,不是变成视频平台,而是让视频成为“卖货的加速器”。这条路能不能走通,2020年下半年的数据会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