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Best Buy美国线上销售额占比42%

线上42%:Best Buy的数字游戏,还是零售业的未来?

翻开Best Buy最新的财报,一个数字让人挪不开眼——美国市场线上销售额占比42%这个。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每卖出100美元的商品,就有42美元来自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要知道, 十年前这个比例还只有5%,五年前也才19%,短短几年时间,线上渠道就像坐上了火箭,把这家老牌零售商推到了数字化的浪尖上。可问题来了这42%的增长,到底是疫情催生的短暂狂欢,还是零售业不可逆转的终极答案?

155.4%的同比增长:一场被疫情按下的快进键

2020年第一季度, 疫情像一盆冷水浇在了实体零售的头上,Best Buy的门店被迫关闭大半,线下销售额断崖式下滑。谁能想到,这灾难般的场景,反而成了线上业务的助推器?数据显示, 那季度Best Buy美国线上销售额同比暴涨155.4%,达到33.4亿美元,直接把线上占比拉到了42%。说真的,这数字背后是消费者被迫的“线上试水”,还是Best Buy早有准备的“数字突围”?

Best Buy美国市场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2% 同比上涨1.5倍
Best Buy美国市场线上销售额占比达42% 同比上涨1.5倍

回头看,Best Buy的线上布局其实早就开始了。2019年,他们就在测试“路边取货”服务,没想到疫情一来这服务成了救命稻草。2021年第二季度,重开门店后线上收入依然保持89%的增长,占比43%。消费者好像突然发现:“哦,原来买电视、买游戏机,不用挤进人挤人的门店,点点鼠标也能搞定?”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哪那么容易改回去?

42%的光鲜背后:实体店成了“线下仓库”?

线上占比42%,听着挺美,但线下门店的日子可不好过。2023年第三季度, Best Buy美国国内收入98亿美元,可比销售额下降10.5%,其中线上收入30.4亿美元,占比31%,同比还降了11.6%。这说明什么?线上增长没那么猛了实体店却还在“失血”。更扎心的是 很多门店现在更像“线下仓库”——消费者线上下单,店里提货,员工忙着打包,顾不上和顾客聊天。这哪是零售啊,简直成了物流中转站。

有人会说实体店没用了?这话太绝对。但问题是Best Buy的门店现在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是体验中心?还是纯仓库?如果是体验中心,那得让顾客愿意进来摸摸新产品,试试游戏手柄,可现在店里冷冷清清,谁会专程跑一趟?如果是仓库,那租金、人工成本可不低,不如直接关了把资源全砸给线上?这矛盾,Best Buy自己也没想明白吧。

游戏外设、远程办公:线上增长的“救命稻草”?

线上能冲到42%,靠的可不只是疫情。Best Buy早就盯上了几个高增长的细分市场。比如游戏领域, 《堡垒之夜》这类热门游戏带动了游戏机、耳机、手柄的销量,线上渠道的优势更明显——消费者看到评测,直接下单,不用等门店补货。2024年高端护腕鼠标垫市场占比已达38.6%, 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这背后是远程办公人口占比38%的推动,人们愿意为“健康办公”买单,而线上选品更方便,比实体店全。

还有5G设备、可折叠手机这些新兴品类,Best Buy也寄予厚望。可这些产品真能撑起未来的增长吗?2021年一季度, Best Buy营收85.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91.4亿美元,游戏需求虽强,但家电、服务却在下滑。这说明,线上增长不是万能药,细分市场的热度退了增速就可能掉下来。

对手们都在跑:亚马逊、 沃尔玛的线上“绞杀战”

线上占比42%,在Best Buy看来可能是成绩单,但在亚马逊、沃尔玛眼里这不过是“及格线”。亚马逊的线上占比早就超过60%,沃尔玛也在疯狂追赶,2021年Q4线上增长69%。更麻烦的是这些对手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比Best Buy低得多,同样的商品,价格能压得更低。Best Buy线上卖电视,亚马逊可能比它便宜10%,消费者会选谁?

还有那些垂直电商平台, 比如专注游戏设备的Newegg,专注家电的Home Depot,它们在细分领域更专业,用户粘性更高。Best Buy想靠“全品类”取胜,可线上世界,“全”往往等于“不精”。线上渠道的竞争, 早已经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强不强”的问题,42%的占比,在对手的围剿下能守多久?

成本压力:线上赚钱,真的那么容易?

很多人以为,线上渠道成本低,不用付门店租金,不用养那么多导购,利润肯定高。可Best Buy的财报告诉你:想多了。2023年第三季度, 毛利率下降1.5个百分点,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线上运营成本——仓储、物流、配送、线上客服,哪样不要钱?特别是“即时配送”, 为了和亚马逊Prime抢用户,Best Buy也得提供“当日达”“次日达”,这配送费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更头疼的是退货率。线上购物看不见摸不着,买回去不合适,退货概率比实体店高不少。2021年,Best Buy线上退货率大概在15%左右,而实体店只有5%。退回去的商品,要么降价处理,要么返厂检修,损失都得自己扛。这么一算,线上42%的销售额,扣掉成本、退货,净利润可能还不如实体店高。

实体店的价值:被低估的“体验武器”?

既然线上这么难,那实体店还有没有救?其实不是实体店没用,而是Best Buy没用对。看看苹果的Apple Store, 顾客愿意排队买手机,不是为了“提货”,而是为了体验——试试新功能,听听店员讲解,感受品牌氛围。再看看小米之家,把手机、电视、智能家居摆在一起,让顾客看到“全场景生态”,这才是实体店该有的样子。

Best Buy能不能也这么干?把门店改成“体验中心+品牌展厅”,少卖货,多展示。比如搞个“游戏体验区”, 让顾客试玩最新游戏,配上专业解说;再设个“智能家居区”,用电视、音箱、灯具联动演示,让顾客看到“未来生活”的样子。体验好了顾客自然会在线上下单,甚至愿意为“体验溢价”买单。2023年亚马逊推出的“Amazon Fresh”线下提货点, 周边3公里内线上订单履约效率提升27%,这不就是“线下体验+线上履约”的例子吗?

差异化策略:别学亚马逊, 做“小而美”的线上玩家

线上占比42%,想继续增长,不能硬拼亚马逊,得找自己的路。Best Buy的优势是什么?是懂电子产品,是专业的客服团队。那线上渠道就该突出“专业”二字——卖电视, 不只是给参数,还要根据顾客的房间大小、观看习惯,推荐最合适的尺寸和型号;卖游戏设备,不只是卖主机,还要搭配游戏、会员、手柄的“套餐”,省去顾客自己搭配的麻烦。

还有私域流量运营。现在大家都盯着公域平台,可Best Buy有那么多老会员,为什么不通过APP、微信群做深度运营?比如给会员推送“专属优惠”,定期举办“线上新品发布会”,让会员提前抢购。2022年, 国内某家电品牌通过私域运营,复购率提升了23%,转化成本比公域低40%,这经验Best Buy完全可以借鉴。

42%之后:下一个增长点在哪?

线上占比42%,还能往哪走?50%?60%?可能没那么容易。现在线上的增量主要来自“线下转线上”,可这波红利快吃完了新的增长点在哪里?或许是“跨境电商”——把美国的电子产品卖给中国消费者,或者把中国的智能家居引进美国市场。安克创新就是这么做的, 主要销售渠道是Amazon、Ebay、天猫等,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达41%,这证明跨境是个好方向。

还有“服务电商”。卖产品不赚钱,卖服务赚钱——比如电视安装、游戏账号充值、设备维修。Best Buy本来就有“Geek Squad”服务团队, 完全可以把服务搬到线上,推出“会员订阅制”,每年交一笔钱,享受免费安装、优先维修、设备升级等服务。2021年,Best Buy的服务收入占比18%,如果能把这个比例提到25%,利润就能大幅提升。

说到底,Best Buy线上占比42%,不是终点,而是个起点。线上渠道不是实体店的敌人,而是帮手——用线上触达更多顾客,用线下提供更好体验。关键是怎么把“42%”这个数字,变成“可持续增长”的密码。是继续追求数字,还是回归零售本质?Best Buy得想清楚,毕竟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谁也忽悠不了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