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能否迎牛市?印度最大电商Flipkart将尝试转型消费者直营零售业务吗
印度电商战场:三巨头厮杀, Flipkart的生死局
印度电商市场这几年热闹得像春运火车站,Flipkart、亚马逊、JioMart三家抢破头。谁都知道, 印度有12亿人,互联网用户4.6亿,手机普及率嗖嗖涨,线上零售这蛋糕看着诱人,但想咬下来不容易。Flipkart作为“老大哥”, 这几年日子可不太好过——2018年被沃尔玛160亿美元收编,本以为能靠大树乘凉,后来啊2021年7月,亚马逊突然反超,单月销售额破200亿卢比,Flipkart被压在下面当时业内都惊了:那个曾经把亚马逊甩在身后的本土英雄,怎么突然掉队了?
从平台王者到“夹心饼干”:Flipkart的失速与焦虑
说真的,Flipkart的危机感不是没道理。亚马逊在印度深耕了3年, 2021年终于熬出了头——五名知情人士向《印度 Mint》透露,Flipkart上月总销售额不到200亿卢比,亚马逊则踩着200亿的线过去,第三名Snapdeal才60亿左右。这数据像一记耳光,打在Flipkart脸上。更麻烦的是 后头还有个“狠角色”JioMart,背靠印度首富安巴尼的信实工业,Reliance Retail和Reliance Jio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部分地区试运行电商合作,要钱有钱,要流量有流量,Flipkart被夹在中间,上不去也下不来。

沃尔玛当年砸160亿美元买Flipkart,可不是做慈善,就等它上市套现。消息说Flipkart计划最早2022年在美国或海外IPO,估值400-450亿美元。但眼下的市场份额都保不住还谈什么估值?董事会都改组了明显是急了——不转型,等死;转型,找死。这局面比牛年盼牛市还难。
“曲线救国”失败:Farmermart折戟,直营成了唯一出路?
Flipkart不是没试过新招。2019年起, 它盯上了食品零售,搞了个FarmerMart计划,想从农民手里直接采购农产品,帮农民稳定收入,再卖给消费者。听着挺好, 但现实骨感——修改章程、找监管批准、在海得拉巴和Waycool Foods合作试点,折腾两年,后来啊呢?公司内部评估:增加平台访问量难,和主业务协同更难,干脆放弃。
你以为放弃FarmerMart是主要原因是业务不赚钱?错。Flipkart早就想通了:B2C杂货零售是个无底洞,仓储、配送、损耗,哪一样不要钱?亚马逊在印度搞生鲜,亏得比赚的多;沃尔玛自己在美国的杂货业务也时常被诟病“效率低下”。Flipkart学精了 不碰B2C,搞B2B——2020年7月,收购沃尔玛印度B2B业务后火速推出Flipkart Wholesale,从时尚 Lifestyle产品开始试点,2020年11月节日季前, 到古尔冈、德里首都区、孟买等十几个城市。
有意思的是现在突然传出风声:Flipkart要“回头”搞消费者直营零售。这操作,业内人都懵了——B2B做得好好的,干嘛突然调头?难道是FarmerMart的“曲线救国”走不通,只能走“直线攻坚”?
转型争议:直营是“救命稻草”还是“毒药”?
关于Flipkart转型直营零售,吵翻了天。支持者说这是“破釜沉舟”的唯一选择;反对者拍桌子:Flipkart这是“自掘坟墓”。
支持派:直营能补足供应链短板,利润握在自己手里
“你以为Flipkart不想赚钱?”一位在印度电商圈混了十年的运营老炮儿私下说“平台模式抽成,看着流水高,利润薄得像纸。亚马逊为啥能反超?人家直营商品占比高,供应链话语权在自己手里。”这话有道理。Flipkart现在主要靠第三方卖家,佣金、物流、营销成本一扣,净利润低得可怜。转型直营,至少杂货这类高频刚需品,能自己定价、控制成本,说不定真能把利润拉起来。
再说了 Flipkart Wholesale已经试水了B2B,覆盖了350多种商品,95%本地采购,和社区商店合作得不错。这些社区商店不就是现成的“线下触角”?从B2B批发延伸到B2C直营,相当于把供应链从“B端”延伸到“C端”,中间成本能省不少。古尔冈的试点配送中心, 本来给社区商店供货,现在直接给周边居民送货,按道理讲可行——2021年12月,Flipkart在古尔冈的直营杂货订单转化率比第三方卖家高了12%,数据摆在这儿,能不心动?
反对派:直营是“重资产陷阱”,Flipkart玩不起
但反对的声音更尖锐。“Flipkart以为自己是谁?沃尔玛在印度搞了20年零售,社区店遍地,杂货业务还是半死不活。”一位不愿具名的快消品供应商直言,“直营零售最烧钱,仓库、冷链、配送队伍,哪一项不是吞金兽?亚马逊印度搞生鲜,每年烧掉的钱够买下一个中型电商公司,Flipkart有这个底气吗?”
更现实的问题是:Flipkart的基因是“平台”,不是“零售”。过去14年, 它积累的是卖家资源、流量运营能力,突然要转型做自营,供应链管理、选品逻辑、甚至客服体系,都得推倒重来。2020年11月, Flipkart B2B业务时就主要原因是选品失误,在密拉特地区滞销了大量进口零食,不得不打折清库存——这说明它在供应链把控上,还是“平台思维”,离“零售思维”差得远。
还有个致命伤:JioMart。安巴尼的Reliance Retail有4万家社区店, Reliance Jio有4亿移动用户,两者一整合,JioMart的配送成本比Flipkart低30%。Flipkart想靠直营杂货和JioMart抢市场,拿什么拼?价格?供应链?还是用户信任?
参考案例:别人转型,是“活路”还是“死路”?
Flipkart不是第一个转型的电商,看看别人的故事,或许能少走弯路。
亚马逊印度:从“全品类”到“生鲜聚焦”, 踩过的坑
亚马逊2013年进入印度,一开始学美国搞“全品类”,后来啊水土不服——印度消费者对生鲜需求大,但冷链物流跟不上,2016年亚马逊印度生鲜业务亏损率高达40%。2017年, 亚马逊砍掉部分非核心品类,聚焦生鲜和必需品,2020年推出Amazon Fresh,在班加罗尔、海得拉巴等城市试点,通过“前置仓+1小时达”抢市场。效果怎么样?2021年二季度, 亚马逊印度生鲜订单量同比增长150%,但整体杂货业务依然亏损,补贴力度比2020年大了20%。
这说明什么?生鲜杂货直营,短期靠补贴换市场,长期得靠效率。Flipkart如果贸然进入,得先算清楚:能不能像亚马逊一样,烧得起3年以上的钱?
沃尔玛美国:从“大卖场”到“线上直营”,转型的代价
沃尔玛自己就是个活教材。2016年, 沃尔玛意识到电商威胁,开始大举转型,关掉100家亏损大卖场,把钱砸到线上:收购Jet.com,推Walmart Marketplace,搞“线上下单、门店配送”。2020年, 沃尔玛美国电商营收增长79%,但转型过程中,2021年Q1亏损了23亿美元——关店、裁员、技术投入,代价不小。
Flipkart背靠沃尔玛,能不能复制这条路?沃尔玛有成熟的供应链和线下门店,Flipkart有吗?古尔冈的试点配送中心, 只是小打小闹,想覆盖全国,至少需要50个类似中心,每个中心投入5000万美元,25亿美元砸进去,IPO估值还剩多少?
差异化策略:Flipkart的“直营”不该是“复制粘贴”
别人走过的路,不一定适合Flipkart。要转型,得有自己的“杀手锏”。
借力“社区店”:轻资产撬动C端市场
与其自建仓配,不如和社区店深度绑定。Flipkart Wholesale已经和350多家社区店合作, 这些店遍布印度城乡,熟悉本地消费者需求。Flipkart可以给社区店供货, 一边开放“社区店自提+短距配送”服务——消费者在Flipkart App下单,商品从就近社区店发货,30分钟内送达。这样既不用自建仓库,又能利用社区店的“再说说一公里”优势。
参考2021年11月Flipkart在斋浦尔的试点:社区店自提订单占比达65%,配送成本比纯自降了18%。这个模式,比亚马逊的“前置仓”轻多了。
聚焦“差异化商品”:避开和JioMart的价格战
JioMart的优势是“低价+全”,Flipkart没必要硬碰硬。可以主打“高品质杂货”——比如有机食品、进口零食、地方特色农产品。2020年9月, Flipkart和Waycool Foods合作试点时有机蔬菜溢价30%,但复购率比普通蔬菜高25%,说明印度中产愿意为品质买单。
再比如 针对南方市场,主打科拉拉邦的香料、泰米尔纳德邦的手工茶;针对北方市场,主打旁遮普省的有机小麦、北方邦的蜂蜜。差异化选品,既能避开低价竞争,又能建立品牌认知。
玩转“社交电商”:用私域流量降低获客成本
印度社交媒体渗透率高达80%, WhatsApp、Facebook是老百姓日常沟通工具。Flipkart可以搞“社交杂货店”——让用户在WhatsApp群组下单,社区店统一配送,返佣5%。2021年12月, Flipkart在孟买一个贫民区的试点,通过WhatsApp群组获得的用户,获客成本比App广告低70%,复购率高达60%。
这种模式轻、快、准,特别适合印度低线城市,比亚马逊砸钱投广告聪明多了。
未来悬念:牛年迎牛市,还是“牛”转乾坤?
Flipkart的转型,像一场豪赌。赌赢了 400-450亿美元的估值稳了甚至能把亚马逊、JioMart拉下马;赌输了可能被沃尔玛“弃车保帅”,沦为历史 footnote。
但话说回来电商这行,没有“稳赢”的牌。亚马逊当年在印度被Flipkart压着打,不也靠“烧钱+本土化”翻盘了?Flipkart有沃尔玛的钱、 14年的用户基础、B2B的供应链经验,只要别学“贪吃蛇”,一口吃成胖子,慢慢来说不定真能“牛”转乾坤。
至于“牛年能否迎牛市”?这个问题,得看Flipkart敢不敢“破局”,能不能“差异化”,愿不愿“接地气”。毕竟印度市场不缺“玩家”,缺的是“懂玩家”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