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电商市场销售总额是否会超过32亿美元
疫情突然按下加速键, 卡塔尔电商的“被迫”与“主动”
2020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谁也没想到成了卡塔尔电商市场的“催化剂”。之前大家总觉得线上购物是“可有可无”的补充,后来啊线下门店一关,消费者没得选只能往线上跑。卡塔尔交通运输部2018年预测2022年电商销售额32亿美元, 当时觉得“挺乐观”,后来啊疫情一来直接把时间表往前推了——2021年很多零售商就发现,线上订单量比疫情前翻了不止一番,这32亿美元,看着悬,实则可能早就被甩在身后了。
有意思的是这种转变不光是消费者“被迫”接受,更多商家是“主动”求变。多哈老城区那些开了十几年的服装店, 以前总觉得“线上卖货没温度”,后来啊2020年3月封城期间,老板们抱着手机学用WhatsApp接单,甚至拍短视频展示试穿效果。有个叫“沙漠时尚”的小店, 老板告诉我,他们2020年3月线上销售额还不到总营收的10%,到年底已经占到45%,你说这速度吓人不吓人?卡塔尔中小企业协会2021年的报告里提到, 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超六成中小企业在疫情期间“硬生生”把业务搬到了线上。

从15%到37%, 渗透率暴增背后的支付革命
电商要火,支付得先跟上。卡塔尔这地方挺特殊,人均GDP高,但以前大家买东西还是习惯现金刷卡。2018年电商渗透率才15%, 2019年直接干到37%,增幅翻倍,这背后支付方式的“隐形革命”功不可没。疫情前, 银行们还磨磨唧唧推线上支付,疫情一来跟被踩了尾巴似的——卡塔尔国家银行2020年2月火速推出“零接触支付”,连ATM都改成扫码取款;卡塔尔商业银行更狠,直接和苹果Pay、三星Pay合作,连老年人都开始学用手机闪付。
更绝的是可穿戴设备。2021年,卡塔尔伊斯兰银行推出那种带NFC功能的腕带,不用手机不用卡,手腕一挥就能付款。我当时去多哈商场调研, 看到不少年轻人戴着这种腕带买单,收银员说“现在平均每天有30%的订单是用可穿戴设备完成的”。支付方便了 消费者自然敢线上花钱,2021年卡塔尔数字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65%,这32亿美元的目标,支付端早就把路铺平了。
本土电商的“野蛮生长”与350家网站的“内卷”
说到卡塔尔本土电商,这几年跟雨后春笋似的。交通运输部2021年底的数据显示,在册电商网站已经超过350家,2018年这个数字还不到200家。这些本土平台不像亚马逊、eBay那么“高冷”,反而更懂本地人想要啥。比如有个叫“Q-Tail”的平台, 专门卖卡塔尔传统服饰,把“迪亚尼”长袍的尺码改得更贴合本地体型,还支持“24小时达”,后来啊2021年“开斋节”期间,单月销售额直接突破800万美元,比2020年同期涨了120%。
本土平台“卷”起来也是真没边。Jazp.com的CEO Jamsheer Thanalot2021年接受采访时说 卡塔尔电商渗透率其实已经达到62.1%,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每100个卡塔尔人里有62个会在线上购物”。这话听着夸张,但数据摆在那——2021年黑五期间,本土电商平台的订单量比国际平台高18%,为啥?主要原因是本土平台更会“玩本地化”:阿拉伯语客服、本地配送、甚至支持“货到付款”,卡塔尔消费者就吃这一套。
中小企业“试水”社交电商:从“线下摆摊”到“线上吆喝”
卡塔尔电商的“底色”其实是中小企业。大平台有大平台的玩法,但真正撑起销售额的,还是那些“小而美”的商家。我认识一个做椰枣的老字号老板, 2020年前只在自家小店卖,后来在Instagram上开了个账号,每天发椰枣制作过程的小视频,没想到粉丝蹭蹭涨,现在月订单能到5000单,其中70%来自线上。他跟我说:“以前总觉得线上是年轻人的事, 后来啊发现,40岁以上的卡塔尔人才是‘线上消费主力’,他们更信熟人推荐,社交媒体比广告管用多了。”
社交电商的火,不光在Instagram,WhatsApp也成了“隐形战场”。很多小商家建客户群,每天发新品、搞秒杀,甚至“一对一”推荐。卡塔尔电商协会2021年的调研显示, 超40%的中小企业通过社交平台获得首单客户,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15%。有个卖香料的小店老板告诉我, 他们2021年通过WhatsApp社群复购率能达到35%,这数据放在传统电商,想都不敢想。
32亿美元目标:乐观预测下的“拦路虎”
话虽这么说 32亿美元听着容易,真要突破,卡塔尔电商还有不少“坎”。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卡塔尔地方是不小,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多哈,配送效率看着高,实际成本也不低。有个本土物流公司的朋友跟我吐槽,从多哈到乌姆赛义德的运费,比从迪拜到多哈还贵,为啥?主要原因是卡塔尔本土物流公司太少, 国际巨头又“水土不服”,2021年电商物流成本占总营收的18%,比全球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
再就是价格敏感度。卡塔尔消费者人均收入高,但“精打细算”的人也不少。国际平台进来搞价格战,本土商家很难扛得住。2021年黑五期间,某国际电商平台把手机价格打了对折,本土手机电商订单量直接腰斩。更麻烦的是数据平安, 2021年卡塔尔消费者保护协会收到的投诉里23%是关于“线上支付信息泄露”的,很多人还是对线上支付“半信半疑”,这32亿美元,光靠“冲动消费”可不够。
国际玩家的“卡塔尔攻略”:本地化还是“水土不服”?
国际平台也不是没想过进来分一杯羹,但后来啊嘛,有好有坏。亚马逊2019年进入卡塔尔, 一开始想复制“全球模式”,后来啊发现卡塔尔消费者更在意“配送时效”和“本地客服”,2020年不得不调整策略,在多哈建了3个前置仓,配送时间从3天缩到1天这才把订单量拉上来。但SHEIN就没这么幸运了 虽然衣服便宜,但卡塔尔女性普遍身材偏丰腴,SHEIN的尺码根本不合适,2021年退货率高达35%,比全球平均高出15个百分点,你说这“本地化”没做好,能行吗?
倒是Temu后来居上。2022年进入卡塔尔后 直接和本地网红合作,拍“卡塔尔女性试穿视频”,还支持“本地语言客服”,2022年Q1订单量就突破了50万单。看来国际平台想在卡塔尔站稳脚跟,光有“低价”不够,得先学会“入乡随俗”。
数字支付网关爆发:32亿美元的“隐形推手”
前面说支付, 但具体到“数字支付网关”,这几年才是真真正正的爆发期。卡塔尔金融中心2022年一季度的报告显示, 本地数字支付网关数量比2020年增长了80%,支持的国际卡组织也从Visa、Mastercard 到了American Express、UnionPay。更关键的是这些支付网关的手续费比传统银行低了30%,对中小商家简直是“雪中送炭”。
有个做家居电商的老板跟我说 他们2020年用传统支付网关,每笔订单手续费要3.5%,后来换了本土的“Q-Pay”,手续费降到2%,一年下来省了20多万卡塔尔里亚尔。支付成本低了商家敢搞促销,消费者也敢下单,这32亿美元,支付网关功不可没。
信通技术投入90亿美元:电商的“底层逻辑”
卡塔尔要搞电商, 光靠商家和消费者可不够,得有“硬核”的基础设施支撑。政府计划到2024年投入90亿美元根本不敢想。
云计算也没落下。卡塔尔电信2021年推出了“电商专属云服务器”,存储空间比普通服务器大3倍,价格却便宜一半。中小商家花几千块钱就能搭个“云店铺”,不用自己维护服务器,省下的钱能多囤点货。这90亿美元砸下去,32亿美元只是起点,未来的卡塔尔电商,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能打”。
从“被迫上线”到“习惯成自然”:消费者行为的“质变”
卡塔尔消费者对电商的态度,这两年简直是“180度大转弯”。2019年你问他们“为什么喜欢线上购物”, 可能会说“方便”“便宜”;现在你再问,他们会说“选择性多”“能比价”“还能看别人评价”。2022年Q1的数据显示, 卡塔尔消费者平均每月线上购物次数达到4.2次比2019年增加了2.5次品类也从日用品 到了家电、汽车配件,甚至家具。
家电电商的增长最夸张。2021年卡塔尔家电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85%,其中“大件家电”占比超40%。有个做冰箱电商的告诉我, 以前大家觉得“大件家电得线下看实物”,后来啊疫情期间试了线上,发现“退货率其实不高,反而线上价格更透明”。现在他们家70%的冰箱订单来自线上,配送团队都扩编了一倍。
年轻人主导的“潮流消费”:Z世代与千禧一代的“战场”
卡塔尔的年轻人,可是电商消费的“主力军”。2021年数据显示,18-35岁用户占电商用户总数的70%,其中Z世代占比超45%。这群人啥特点?爱尝鲜、爱社交、为“颜值”买单。2021年卡塔尔TikTok电商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 其中美妆、潮流服饰占比超60%,有个00后美妆博主,一场直播能卖出5万支口红,你说这带货能力有多强?
千禧一代更务实但“剁手”也不含糊。他们更看重“品质”和“售后”,愿意为“会员服务”买单。亚马逊Prime在卡塔尔的会员数,2021年增长了120%,很多会员说“免费次日达”太香了。年轻人一发力,这32亿美元,想不突破都难。
32亿美元不是终点:卡塔尔电商的“下一站”
说实话, 32亿美元对卡塔尔电商更像是个“及格线”,不是终点。2022年Q1的数据已经显示,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42%,照这个速度,年底突破35亿美元不是问题。更关键的是 卡塔尔电商正在从“卖货”转向“卖体验”,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出口,这些新玩法正在把市场规模越撑越大。
跨境电商出口是块“大蛋糕”。卡塔尔本地特色产品, 比如椰枣、香水、传统手工艺品,以前主要靠线下出口,现在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沙特、阿联酋甚至欧洲。2022年Q1, 卡塔尔本地产品通过电商出口的额增长了45%,有个做椰枣的老板说他们通过亚马逊中东站,把椰枣卖到了沙特利雅得,销售额比2021年同期翻了三倍。这32亿美元,不过是卡塔尔电商“起飞”的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