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广告业务究竟有多盈利?其收入规模能否达到令人瞩目的程度
亚马逊广告的“秘密武器”:它早就是比AWS更稳的印钞机?
提到亚马逊赚钱,大多数人第一反应肯定是AWS这个。毕竟这么多年,“亚马逊电商靠补贴,全靠AWS输血”的说法早就刻进了大家的认知里。但你要是真翻财报仔细琢磨, 会发现一个更扎心的现实: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可能才是那个闷声发大财的隐形大佬。别不信,咱们用数据说话,掰扯掰扯这块“广告蛋糕”到底有多肥。
“其他业务”藏着多少猫腻?200亿只是冰山一角
亚马逊的财报向来像个谜语盒, 特别是广告业务,它从来不是单独列项的“显眼包”,而是被塞进了“北美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这两个大筐里。2020年, 亚马逊的“其他业务”营收突然冲破200亿美元大关,而财报里明明白白写着:“这部分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你没看错,就是那个被很多人当成“电商附属品”的广告。

更吓人的是后续数据。2021年,亚马逊广告收入直接干到312亿美元。什么概念?如果没有这笔广告钱,亚马逊当年得亏248亿美元。也就是说 卖家们哭着喊着“钱都烧广告里了”,殊不知他们交的“广告税”,硬生生把亚马逊从亏损边缘拽回了盈利线。这哪是附属品?分明是亲爹级业务。
和AWS掰手腕?广告利润率可能比想象中更狠
AWS的盈利能力毋庸置疑, 但要是说广告业务只能给AWS“打下手”,那你就小看亚马逊的算盘了。独立分析师Ben Evans做过一个大胆推算:如果按谷歌68%的核心业务运营利润率来估算,亚马逊广告业务的运营利润最多能和AWS打个平手。
2023年9季度,亚马逊广告收入暴涨51%,达到54亿美元。这是什么增速?同期AWS增速才16%。广告业务就像个被按了快进键的引擎,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利润率还死死咬着AWS。更关键的是 广告业务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服务器、物流这些重资产包袱全不用背,纯纯的“轻资产高回报”。
卖家们的“军备竞赛”:为什么越亏越要投广告?
你可能好奇,卖家们都知道广告是个无底洞,为什么还前赴后往里跳?答案很简单:亚马逊的流量逻辑早就变了。以前靠自然搜索能吃肉,现在你不投广告,连汤都喝不上。
2021年,亚马逊第三方卖家数量突破200万,比2019年翻了一倍。人一多,竞争就卷,卷到再说说就是“内卷式烧钱”。有个做家居的卖家跟我聊天时苦笑:“我卖个台灯,广告点击成本从1美元涨到3美元,不投?那我的产品直接沉到第50页,跟不存在似的。”
更魔幻的是广告投得越多,亚马逊越给你“加码”。系统会根据你的广告花费优先展示产品, 甚至把你的商品价格调高——主要原因是平台知道,你能烧广告,说明有利润空间。这就形成个死循环:越投广告,曝光越多,竞争越激烈,越得投广告。卖家们成了亚马逊的“提款机”,还心甘情愿地帮平台优化了广告算法。
欧罗巴联盟反垄断案翻车:原来“引流自营”是个伪命题
去年欧罗巴联盟闹得沸沸扬扬的反垄断案,差点把亚马逊拆了。指控的核心是“亚马逊利用第三方卖家的数据,给自己的自营产品引流,构成不公平竞争”。但奇怪的是欧罗巴联盟再说说居然找不到实锤凭据,案子不了了之。
为啥?主要原因是数据不会说谎。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服务利润率比自营电商高得多。2022年,第三方卖家服务的营收占比超过60%,利润贡献更是占到70%以上。要是真像欧罗巴联盟说的那样“打压第三方”,亚马逊不是在砸自己饭碗吗?
真相是 亚马逊早就想明白了:与其自己下场卖货卷死卷活,不如当个“流量地主”,收租更划算。第三方卖家越多,平台流量越值钱,广告收入就越高。这才是亚马逊真正的阳谋——它不是在抢卖家的生意,而是在帮卖家“花钱买位置”,顺便赚个盆满钵满。
隐私政策大变天:广告的“野蛮生长”到头了?
2024年,苹果的ATT政策让全球广告商都头疼,亚马逊也不例外。因为各国对数据隐私越来越严,靠Cookie追踪用户的时代快翻篇了。这对依赖精准投放的广告业务无疑是当头一棒。
但亚马逊早有后手。它的Prime会员、 Alexa智能音箱、Kindle阅读器,早就积累了海量第一方数据——你买了什么、搜了什么、甚至喜欢听什么歌,它门儿清。这些数据比Cookie更精准,而且用户“自愿提供”,合规性拉满。亚马逊现在做的, 就是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线的数据整合起来构建一个“超级用户画像”,让广告投放不再依赖第三方追踪。
更重要的是亚马逊正在把广告和电商业务深度绑定。你买了个咖啡机,系统会自动给你推咖啡豆;你搜了“瑜伽垫”,下次打开APP首页全是运动相关商品。这种“场景化广告”转化率比传统广告高30%以上,用户也没那么反感——毕竟你本来就想买这些东西。
未来已来:广告业务能不能超越AWS?
现在回头看,亚马逊的广告业务早就不是“小打小闹”了。2023年,广告收入占亚马逊总营收的8%,增速是AWS的三倍。按这个趋势,未来三年内,广告业务规模可能突破500亿美元,逼近AWS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广告业务的想象空间远不止“卖广告位”。它可以和AWS协同:广告数据可以优化AWS的云计算服务,AWS的技术又能反哺广告投放。这种“广告+云”的 synergistic effect,是谷歌、Meta这些纯广告平台比不了的。
当然挑战也不小。TikTok Shop、Temu这些新玩家正在抢用户时长,亚马逊的流量优势正在被稀释。但别忘了亚马逊手里握着两张王牌:一是全球最大的电商用户基数,二是“购物场景”的不可替代性。你在抖音上刷到广告可能只是看看, 但在亚马逊上看到广告,大概率会直接下单——这才是广告业务的终极形态:从“流量变现”升级到“交易变现”。
再说说一句大实话:别再被“亚马逊靠AWS赚钱”骗了
亚马逊的商业模式从来不是“电商补贴AWS”,而是“广告+AWS”双轮驱动。电商业务更像个“流量入口”,负责把用户吸引进来然后通过广告和AWS把流量变现。广告业务成本低、利润高、增速快,早就成了亚马逊的“现金奶牛”。
对于卖家认清现实很重要:想在亚马逊活下去,广告不是“可选项”,是“必选项”。但也不能盲目烧钱,得学会用数据优化投放——毕竟给亚马逊交的“广告税”,到头来都要从买家口袋里赚回来。
而对于整个行业 亚马逊的案例证明了一个真理:谁掌握了“用户注意力”,谁就能把“广告”这门生意做到极致。AWS很强大,但广告,才是亚马逊最稳的“基本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