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Grab和Gojek是否与Tokopedia的物流子公司达成了合作意向

东南亚物流暗战:Grab与Gojek的Tokopedia子公司合作是协同还是内耗?

东南亚的电商战场最近有点热闹,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一边是Shopee的GMV一路狂飙,另一边是本土独角兽们抱团取暖。这里面最扎眼的, 莫过于Gojek和Tokopedia的世纪合并,组成的GoTo Group直接把印尼互联网版图撕开了一道大口子。但合并的余温还没散, 另一个消息又冒了出来——Tokopedia旗下的物流子公司Anteraja,居然一边和Grab、Gojek谈起了合作。这操作,看得人直挠头:刚抱完大腿,就转头跟竞争对手勾肩搭背,这是协同发展,还是各怀鬼胎?

Anteraja:Tokopedia的物流棋子,还是整个东南亚的破局者?

先搞清楚Anteraja到底是啥。这家物流公司2019年才成立, 背靠上市运输公司Adi Sarana Armada,现在手里捏着1.5万名快递员,每天能吭哧吭哧送70万件包裹。听着数据挺唬人,但在东南亚这片物流红海里这点家底算不算优势?还真不好说。毕竟Shopee有自建物流,Lazada背靠阿里物流网络早就铺开了。Anteraja能杀出重围, 靠的不是速度,而是Tokopedia的电商生态——它是Tokopedia的亲儿子,专攻电商配套的“再说说一公里”。今年初还拿到世行旗下国际金融公司的3100万美元投资, 这钱不是白给的,是让它赶紧把物流网络往深处扎。

Grab和Gojek分别与Tokopedia旗下物流创企展开合作
Grab和Gojek分别与Tokopedia旗下物流创企展开合作

你说Anteraja缺不缺合作对象?太缺了。电商物流这行当,光有人有车没用,得有单,有系统,有技术。Tokopedia的商家是它的基本盘, 但光靠Tokopedia的包裹,根本撑不起1.5万人的快递队伍。所以它必须找外部合作,找能给它带来源源不断订单的“金主爸爸”。Gojek和Grab,恰恰就是东南亚最会“送”的两个超级App。一个有外卖、 有网约车,还有自己的物流服务GoSend;另一个是GrabExpress,城际配送搞得风生水起。这两家的物流车队和用户基数,对Anteraja简直是瞌睡有人递枕头。

Gojek的合作:先安抚配送员,还是先抢夺市场?

Gojek和Anteraja的合作,动静比Grab大。消息传出来明确说8月下旬就在大雅加达地区先启动。这时间点选得,有点微妙。就在两个月前, 也就是2021年6月,Gojek旗下的GoSend配送员刚闹过罢工,抗议快递费直接砍半。当时配送员们堵在路上,喊着“我们也要活路”,场面一度挺难看。Steven Halim, Gojek的物流业务负责人,赶紧出来喊话,说跟Anteraja合作能给配送员“提高收入的机会”。

这话听着像给配送员画饼, 但细想又有点意思——GoSend的配送员罢工,核心不就是单量少、收入低吗?现在跟Anteraja绑在一起, Anteraja有Tokopedia的商家订单,GoSend的配送员就能多接单,收入自然能上来。这逻辑好像能圆上。

但问题来了 Tokopedia和Gojek刚合并成GoTo,GoSend和Anteraja本质上是一家人啊。一家人内部搞合作,配送员的收入问题真能解决?还是说这不过是Gojek想借着Tokopedia的商家资源,把物流这块短板给补上?毕竟GoTo成立后电商、即时服务、金融三大板块,物流是串联所有业务的关键一环。

Gojek有即时服务的流量, Tokopedia有电商的商家,Anteraja有物流的运力,三者捏在一起,按道理讲能搞出一个“超级生态”。可现实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GoSend的配送员罢工,暴露的是内部管理的问题,不是单量不够的问题。就算现在多了一批Tokopedia的订单,如果配送费还是压得那么低,罢工的戏码说不定明年还会重演。

Grab的入局:是借力打力,还是被迫应战?

比一比的话,Grab和Anteraja的合作,就显得有点“被迫”。2021年初,Grab和Gojek的合并谈判谈崩了这事圈内都知道。当时就有分析说 Grab在东南亚的网约车和外卖市场,已经被Gojek压得有点喘不过气,必须找新的增长点。于是Grab转头去跟SPAC合并上市,估值冲到140亿美元,想用资本的力量硬刚Gojek。后来啊Gojek转头就跟Tokopedia抱上了 组成估值180亿美元的GoTo,直接把Grab的“东南亚老大”梦给打碎了。

现在Grab突然杀出来跟Anteraja合作,说到底还是为了抢地盘。Anteraja虽然背靠Tokopedia,但物流网络还没完全覆盖印尼所有城市。GrabExpress的优势在城际配送, 能往大城市之外送包裹,重量还不超过50公斤——这正好补了Anteraja的短板。反过来 Anteraja的“再说说一公里”配送能力,也能帮GrabExpress把包裹从站点送到消费者手里。

双方一拍即合,看起来是各取所需。但谁都知道,Grab的终极目标,是想通过物流服务,把自己的超级App生态做得更大,去跟GoTo抗衡。只是现在合作的是Tokopedia的子公司,这算不算“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Grab心里肯定也犯嘀咕:今天能跟Anteraja合作, 明天Anteraja会不会主要原因是GoTo的压力,突然翻脸不认人?

合并后的GoTo:物流协同是蜜糖,还是砒霜?

说到底,这场合作的核心矛盾,全在GoTo身上。Gojek和Tokopedia合并后业务重叠的地方太多了。网约车有Gojek和Tokopedia旗下的Tokopedia Ride, 外卖有GoFood和Tokopedia Food,物流有GoSend和Anteraja,支付还有GoPay和Tokopedia的支付系统。

表面上看起来是强强联合,其实吧内耗可能比协同还严重。就拿物流GoSend和Anteraja都是做电商配送的,客户群体高度重合,配送路线也差不多。现在突然说要把两家整合到Anteraja的“再说说一英里”生态里GoSend的团队和资源怎么安排?那些跟着GoSend干了多年的配送员,会不会觉得被“吞并”了心里有怨气?

更麻烦的是GoTo刚成立就急着跟Grab合作,这内部怎么平衡?Tokopedia的商家肯定愿意多一个物流选择, 既能用GoSend,也能用GrabExpress,还能用Anteraja,竞争激烈了价格可能更低,时效可能更快。但对GoTo这是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啊。Grab现在借Anteraja的网絡, 能深入到Tokopedia的商家腹地,未来说不定还会从物流延伸到支付、电商,反过来挖GoTo的墙角。GoTo的高层估计现在也在头疼:到底是先整合内部资源, 把物流这块做扎实还是先联手Grab,一起对抗外部的压力?

行业数据说话:物流合作真能提升转化率吗?

扯了这么多虚的,还是得看数据。墨腾今年年初发布的东南亚外卖平台报告里提到, Grab的物流服务对商家的订单转化率提升有明显帮助,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主要原因是物流覆盖更广,消费者下单的意愿更强。而Tokopedia的商家, 之前很多依赖第三方物流,包裹丢失、延迟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退货率居高不下。现在有了Anteraja, 加上跟Gojek、Grab的合作,物流时效和质量肯定能上去,这对商家来说是个好消息,转化率说不定真能提升15%-20%。

但数据这东西,不能只看好的方面。2021年6月GoSend配送员罢工的时候,就有商家反映,主要原因是配送延误,当天的订单量直接掉了30%。这说明物流环节一旦出问题,对商家的打击是致命的。现在跟Anteraja合作,配送员的收入问题解决了服务质量能不能跟上?如果Anteraja为了抢订单, 盲目扩张,导致快递员培训不到位,包裹送错、送丢的情况反而更多,那商家可能更愿意用之前熟悉的第三方物流。毕竟电商的核心是用户体验,物流是用户体验的再说说一环,出了岔子,前面的努力全白费。

未来趋势:东南亚物流的“三国杀”,谁能笑到再说说?

展望未来东南亚物流市场的竞争,肯定会越来越激烈。Shopee有自建物流, Lazada有阿里菜鸟的支持,GoTo有Gojek+Tokopedia+Anteraja的组合,Grab现在又通过Anteraja插了一脚。这四家势力,未来肯定会演变成“三国杀”,甚至“四国杀”。物流不再是单纯的“送包裹”, 而是变成了电商生态的延伸,谁掌握了物流,谁就能在商家和用户端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但对Grab和GoTo这场合作背后的风险也不小。Grab是“外来者”, 在印尼的根基不如GoTo深,现在跟Anteraja合作,等于把自己的物流网络暴露给了GoTo,未来被反噬的风险很高。而GoTo内部,物流业务的整合难度,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大。Gojek和Tokopedia的企业文化、管理风格差异巨大,合并后能不能真正协同,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内部整合不好,就算物流合作搞得再热闹,也不过是虚火一场。

说到底,东南亚电商物流这场大戏,才刚刚开始。Grab和Gojek跟Anteraja的合作,是聪明的战略布局,还是无奈的权宜之计?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在物流效率、用户体验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才能笑到再说说。至于那些快递员、 中小商家,他们只希望物流费用能低一点,包裹能快一点,收入能多一点——毕竟他们才是这场游戏里最真实也最容易被忽略的玩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