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Facebook Marketplace用户总量超过10亿

社区电商的意外爆发:10亿用户背后的冷思考

Facebook Marketplace的用户总量突破10亿, 这个数字听起来足够震撼,仿佛预示着一个全新的电商巨头正在崛起。但当你真正深入这个被称为“社区白板”的交易平台时 会发现10亿用户背后藏着的是机遇与陷阱并存的复杂生态嗯。有人在这里卖出了闲置婴儿车, 有人被骗走了半个月工资,有人在疫情期间靠它撑起了小生意,有人在虚假商品列表里迷失了方向。这个由社交巨头孵化出的交易版块, 究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跳蚤市场革命”,还是又一个被流量泡沫包裹的“商业幻象”?

从社区白板到全球集市:Marketplace的野蛮生长史

2016年, Facebook悄悄在APP里加了个“Marketplace”标签,当时没人想到这个功能会成为日后10亿用户的聚集地。一开始的设计很简单, 就像小区楼下的公告栏,允许附近的人发布二手家具、旧书、甚至家里的猫咪——是的,真的有人卖猫,虽然Facebook后来禁止了这种行为。用户们习惯了在朋友圈点赞评论,突然发现还能在同城群里“捡漏”,这种低门槛的交易方式迅速蔓延开来。

「Facebook Marketplace」用户总量超10亿,诈骗案件也随之增多
「Facebook Marketplace」用户总量超10亿,诈骗案件也随之增多

2020年成了转折点。疫情让全球线下交易几乎停滞, 人们被困在家里开始疯狂清理衣柜、阁楼,把闲置物品挂上Marketplace。某个美国加州的宝妈回忆:“2020年3月, 我挂了女儿小时候的童装,没想到当天就有20个人私信,再说说卖掉了8件套。”这时候, 小卖家也发现了新大陆,不用租店面、不用做推广,只要有个Facebook账号,就能把自家做的手工皂、烘焙点心卖给同城人。Business Of Apps的数据显示, 到2021年,Marketplace上的商店数量已经突破100万家,月互动用户冲上10亿,这个速度比亚马逊刚起步时快了3倍。

扎克伯格在2021年Q2财报会议上难掩兴奋:“我们帮助中小企业活过了疫情,也让用户在隔离时保持了连接。”但没人追问,这些“连接”里有多少是真实的交易,又有多少是“已读不回”的尴尬。用户总量突破10亿, 不代表每个人都在买东西,很多人可能只是点进去看了看价格,然后默默关掉——这才是社交电商最让人琢磨不透的地方。

10亿用户≠10亿买家:被高估的“流量神话”

“10亿用户”这个数字,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巨大的商业潜力,但细究下去会发现,这里的“用户”和传统电商的“买家”根本不是一回事。Marketplace的活跃用户里有多少是真正掏钱下单的?Meta从未公布过转化率数据,但行业分析师的估算可能让你大吃一惊:不足5%。也就是说10亿用户里真正完成交易的只有5000万左右,剩下的9.5亿,都是“围观群众”。

为什么转化率这么低?信任成本是最大的拦路虎。在淘宝买东西, 你看中商品会先看店铺评分、买家秀、退货政策;但在Marketplace上,对面可能是个用假头像的陌生人,你不知道他卖的手机是翻新机还是报废机。2023年,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报告显示,Marketplace上的诈骗投诉量同比增长了47%,其中最常见的套路就是“收款不发货”——买家把钱转到对方Venmo或PayPal,卖家直接拉黑。

更尴尬的是很多用户根本没把Marketplace当成“购物平台”。他们刷Facebook时看到Marketplace的推送, 点进去只是好奇“邻居家的旧沙发多少钱”,或者“小区里有没有卖猫粮的”,顺手买点东西的概率自然低。就像你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卖手工皂,可能会点赞评论,但真的下单付款?大概率要再想想。

中小卖家的“淘金热”与“割韭菜”并存

对于中小卖家 Marketplace就像一片未开垦的“新大陆”,成本低、流量大,似乎随便挂点商品就能卖爆。巴基斯坦的拉扎尔就是其中之一, 2023年8月Facebook在巴基斯坦推出Marketplace时他立刻把家里的地毯挂了上去。“我不用懂电商运营,不用拍精美图片,只要发几张地毯实拍图,写上价格,就有印度、沙特的人来问。”拉扎尔在2024年初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他通过Marketplace每月能多赚300美元,相当于当地平均工资的一半。

但“淘金热”背后是“割韭菜”的残酷现实。美国的独立卖家艾米丽就踩过坑:2022年, 她花了200美元请人设计产品图片,在Marketplace上卖手工蜡烛,后来啊第一个月只卖出3单,连广告费都没赚回来。“平台规则太模糊了今天说可以卖,明天就说‘你的商品属于凶险品’下架了客服永远回复模板话术。”艾米丽的遭遇不是个例, 根据2023年美国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有62%的Marketplace卖家主要原因是“规则频繁变动”选择放弃。

更麻烦的是物流和售后。在Marketplace上卖东西, 卖家得自己联系快递公司,跨国物流动辄一两个月,买家等不及就申请退款,货款两空。2024年2月, 英国卖家协会发布报告显示,Marketplace跨境卖件的纠纷率高达28%,远高于亚马逊的8%。这就像让你在小区门口摆摊卖全球特产,听着浪漫,做起来全是坑。

诈骗阴影下的10亿用户:防骗指南为何沦为“形式主义”?

ProPublica在2024年的调查报告中,把Marketplace称为“诈骗分子的温床”。记者整理了美国10个主要城市的执法记录发现, 自2020年以来与Marketplace相关的刑事案件已经有13起,包括抢劫、诈骗、甚至人身伤害。最典型的案例是2023年11月, 芝加哥一名女子约买家见面看手机,后来啊被对方抢走手机并殴打,作案用的正是Marketplace上的虚假商品信息。

Facebook不是没意识到问题, 他们发布了“防骗指南”,提醒用户“不要提前转账”“选择本地交易”“检查卖家资料”。但现实是这些指南形同虚设。2024年3月, 《TechRadar》记者测试发现,一个用假头像、0好友的账号,依然能顺利发布100个虚假商品信息,包括“9折iPhone 15”“半价游戏机”等,审核系统完全没有拦截。Facebook的回应是“正在优化AI算法”,但对于已经上当的用户这话说得太晚了。

虚假商品更是泛滥成灾。ProPublica的调查显示, Marketplace上30%的电子产品“翻新机”被标成“全新”,15%的“品牌服装”其实是高仿。2024年1月, 德国消费者保护机构测试了500件Marketplace上的“名牌包”,后来啊只有12件是真的。用户就像在“盲盒市场”里购物,拆开之前永远不知道是惊喜还是惊吓。

Meta的电商困局:10亿用户撑不起的“第二增长曲线”?

扎克伯格早就想把Meta打造成“电商帝国”。2021年他将Facebook改名为Meta,就是想强调“社交+电商”的战略。但现实很骨感:2023年Meta的总收入是1345亿美元, 其中电商相关业务占比不到5%,大头还是广告。比一比的话,亚马逊的电商收入占了总收入的80%,Meta的电商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为什么10亿用户撑不起电商梦?Meta的基因里就没有“零售”二字。亚马逊懂供应链、懂物流、懂用户购物心理,而Meta只懂社交。你在Marketplace上买东西, 遇到问题想找客服,可能等一周都等不到回复;而在亚马逊,一键退款、24小时客服是标配。Meta的支付系统也漏洞百出, 2023年印度尼西亚央行就因“资金平安风险”叫停了Marketplace的支付功能,导致当地卖家集体瘫痪。

更致命的是用户对Meta的“电商野心”并不买账。大多数人还是把Facebook当成“刷朋友圈的工具”,突然在里面弹出自营商城,只会觉得烦。就像你正在和家人视频聊天旁边突然跳出个购物广告,换谁都会反感。Meta试图用社交关系链推动电商,但“朋友推荐”的商品,未必比专业电商平台的推荐更可信。

从“流量收割”到“用户留量”:差异化生存指南

对卖家 想在Marketplace活下去,得先抛弃“流量思维”。与其指望10亿用户里有人瞎猫碰上死耗子,不如深耕“信任经济”。美国加州的二手卖家凯特分享了个技巧:“每次卖东西都拍一段使用视频, 展示商品的瑕疵,这样买家会觉得你很真诚,成交率能提高50%。”2024年第一季度,凯特通过Marketplace卖出了120件二手商品,差评率低于2%。

平台层面Meta该好好学学“本地化”。在巴基斯坦, Marketplace整合了当地流行的Easypaisa支付;在印尼,和Gojek合作解决“再说说一公里”配送。这些小细节,比喊“10亿用户”口号有用得多。2023年第四季度,Marketplace在东南亚的月活用户增长了18%,证明本地化运营确实有效。

对普通用户擦亮眼睛比贪小便宜更重要。记住几个铁律:绝不提前转账、不买“超低价”大牌、坚持同城交易。英国消费者保护协会2024年的建议更直接:“如果卖家只接受转账, 不接受平台担保,直接拉黑——这不是常识,是保命符。”

未来已来:10亿用户之后的“下一战场”

Marketplace的10亿用户,只是个开始。扎克伯格在2024年内部信里透露, 未来要把AR技术加进来让你“在买沙发前,先虚拟摆在家里试试”;还要整合Instagram的短视频功能,让卖家用“开箱视频”代替枯燥的商品描述。听起来很酷,但用户买不买账,还是未知数。

真正的竞争来自TikTok Shop。2023年, TikTok Shop的GMV突破了200亿美元,用户在刷短视频时顺手下单,这种“边看边买”的模式,比Marketplace的“主动搜索”更符合年轻人的习惯。Meta如果想守住“社交电商”的阵地, 得赶紧想清楚:用户到底是为了“社交”才购物,还是为了“购物”才社交?

10亿用户的Marketplace, 就像一个热闹的集市,有人摆摊卖货,有人闲逛砍价,有人浑水摸鱼。它改变了很多人的交易习惯, 也让无数中小卖家看到了希望,但繁荣背后信任缺失、规则混乱、体验糟糕的问题依然存在。它能不能成为下一个电商巨头?或许答案就藏在每个用户的手机里——当你下次点开Marketplace时 是准备卖掉旧自行车,还是又被人割了韭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