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2022亚马逊prime day具体日期已公布

2022年6月16日 亚马逊终于官宣了Prime Day的具体日期——7月12日至13日全球24个站点同步开启这场年中购物狂欢。相比往年, 今年的Prime Day似乎带着点“回归常态”的意味,毕竟2020年因疫情推迟到10月,2021年又提前到6月,今年终于稳稳落在了7月中旬。不过对于跨境卖家日期的确定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藏在每一个筹备细节里。

覆盖24个站点:新战场还是老玩家狂欢?

亚马逊这次把Prime Day的版图扩张到了24个站点, 瑞典、波兰、埃及三国首次加入,算是给今年的大促添了把“新火”。要知道, 波兰和埃及站早在2021年就对中国卖家开放了但一直没等来Prime Day的“官宣”,今年算是头一回参与。瑞典站就更不用说了2020年开放后直到今年才搭上这趟快车。

终于不是小道消息了!2022亚马逊prime day定档,你做好准备了吗?
终于不是小道消息了!2022亚马逊prime day定档,你做好准备了吗?

这三个新站点的机会到底有多大?先看数据:2022年Q1, 波兰电商市场增速达到18%,远高于欧洲平均水平,家居和3C类目增长最猛;埃及站移动端订单占比超75%,消费者对低价实用型产品需求旺盛;瑞典站虽然人口少,但客单价高,家居装饰和户外用品类目利润空间能达到30%以上。某深圳家居卖家在2022年4月试水波兰站, 通过小批量测款,一款折叠置物架的周销量就突破了300件,Prime Day还没开始,库存已经备了2000件。

但新站点的“坑”也不少。波兰站的物流时效一直是痛点, 平均清关时间要5-7天要是Prime Day期间爆单,物流延迟可能导致差评率飙升。埃及站的支付更麻烦, 本地货到付款占比达60%,但对卖家的资金周转压力极大,某卖家2022年3月在埃及站发了一批货,主要原因是回款周期太长,差点导致现金流断裂。所以说新站点不是“躺赚”的捷径,提前3个月布局本地化运营才是王道。

瑞典波兰埃及站:中国卖家的增量密码?

对新卖家这三个站点的竞争压力比美、日、德小得多。以波兰站为例, 2022年5月,“户外家具”类目的TOP100卖家中,中国卖家只占28%,而美国站这个比例高达65%。某杭州家具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两个月专门针对波兰站开发了一款折叠椅, 价格比当地同类产品低20%,材质标注了“欧罗巴联盟REACH认证”,后来啊活动当天直接冲到类目前十,单日销量破千。

但要注意,新站点的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和“信任感”。埃及站的买家评论里 “送货快”“产品质量好”出现的频率比“价格便宜”还高,说明即使在新市场,产品力依然是核心。某3C卖家在埃及站Prime Day前, 特意找了本地KOL开箱测评,视频播放量超50万,活动期间产品转化率直接拉到15%,比平时翻了5倍。

备货雷区:多少卖家栽在“想当然”里?

Prime Day最怕什么?不是广告投得少,不是价格不够低,而是货不够卖。2021年Prime Day期间, 亚马逊美国站有37%的卖家遭遇断货,家居类目的断货率甚至超过50%,某深圳家居品牌主要原因是一款收纳箱缺货,直接损失了200万美元潜在销售额,更惨的是断货后店铺的自然流量下降了40%,三个月都没恢复过来。

备货不是简单算个“日常销量×3”就能解决的。2022年4月, 亚马逊卖家后台发布了“Prime Day货件规划指南”,明确要求参加大促的货件必须在6月20日前送达运营中心。这意味着,卖家最晚要在5月底完成生产,6月初头程发货。某深圳电子卖家的惨痛教训:2022年5月以为疫情会影响生产, 延迟了10天下单,后来啊货船在海上漂了20天Prime Day开始前3天才到仓,直接错过了黄金销售期。

爆款备货更得“胆大心细”。2021年Prime Day, 一款“便携榨汁杯”突然爆单,某卖家平时日销50件,备了500件,后来啊3小时就卖光,后续补货的头程时间耽误了3天到头来只完成了60%的预估销量。2022年有经验的卖家都学会了“平安库存法则”:日常销量×+ 30天应急库存。比如某日化卖家, Prime Day前备货时把爆款沐浴露的系数定到了2.5,又多备了200件应急,后来啊活动期间卖爆了不仅没断货,还清了所有库存。

爆款备货公式:日常销量×促销系数×平安库存

这个“促销系数”怎么定?得看产品类目和历史数据。2021年Prime Day数据显示, 3C电子类目的促销系数平均是2.8,家居类目2.3,服装类目1.8。某深圳电子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用亚马逊广告工具分析发现,主推款“无线耳机”的搜索量在活动前两周就开始飙升,于是把系数从2.0上调到3.0,后来啊活动当天卖出了3000件,比备货计划还多了500件,直接创造了店铺单日销量纪录。

但系数不是越高越好。2022年5月, 某家纺卖家把“四件套”的系数定到了3.5,后来啊活动当天只卖了预估的60%,剩下的库存积压了3个月,仓储费花了2万多,反而亏了钱。所以说 备货前一定要用“亚马逊品牌分析”工具看近30天的搜索趋势,再结合竞品的促销力度,综合判断系数。

促销工具战:优惠券和Prime专享折扣怎么玩?

Prime Day的促销工具就那么几个:优惠券、 Prime专享折扣、秒杀,但用好了效果天差地别。2021年Prime Day数据显示, 使用Prime专享折扣的卖家,转化率比用优惠券的高18%,客单价平均高出12美元。某深圳3C卖家在2021年Prime Day前, 主推款“充电宝”一边上了优惠券和Prime专享折扣,后来啊Prime专享折扣的订单占比达75%,销售额是优惠券的3倍。

优惠券的作用其实是“引流”,而不是“爆单”。2022年4月, 亚马逊卖家后台更新了“优惠券提报规则”,允许卖家提前30天设置优惠券,活动前7天自动生效。某家居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把“收纳盒”的优惠券力度定到了15%,后来啊活动前3天就有2000人领取,虽然优惠券本身的转化率只有5%,但带动了店铺其他产品的流量,整体流量提升了30%。

秒杀才是“王牌中的王牌”。2021年Prime Day, 参加秒杀的卖家,平均销量是平时的5倍,但亚马逊对秒杀的审核也严:产品评分必须4.5以上,近30天差评率低于1%,库存至少500件。某深圳户外用品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花了2个月时间优化产品,把“露营椅”的评分从4.2刷到4.6,差评率从2.1%降到0.8%,终于拿到了秒杀资格,活动当天卖出了8000件,直接冲到了类目前三。

提报倒计时:这些节点错过再等一年

Prime Day的促销提报早就开始了但很多卖家还不知道截止时间。2022年Prime Day的优惠券提报截止时间是7月5日 Prime专享折扣是7月11日秒杀则更早,6月20日就截止了。某上海美妆卖家在2022年6月25日才想去报秒杀,后来啊发现系统已经关闭,只能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爆单。

提报时还要注意“价格合规”。亚马逊规定,Prime专享折扣的价格必须是过去30天最低价的85%,否则会被拒绝。2022年5月, 某服装卖家主要原因是把“连衣裙”的日常价格临时提高了20%,再设置Prime专享折扣,被亚马逊判定为“虚假促销”,不仅秒杀资格被取消,还被罚款500美元。所以说提前30天监控价格,保证“最低价”的真实性,才能顺利通过审核。

广告投放:提前1个月布局,数据比预算更重要

Prime Day的广告不是“砸钱就能赢”的游戏。2021年Prime Day, 亚马逊卖家的平均广告花费比平时高60%,但ROI却比平时低20%,很多卖家投了100万广告,只带来150万销售额,利润全被广告费吃掉了。2022年有经验的卖家都学会了“精准投放”:提前1个月布局, 主推“高转化关键词”,活动期间再加大“长尾关键词”的预算。

关键词筛选是关键。2022年4月, 某深圳电子卖家用“亚马逊广告分析工具”发现,主推款“蓝牙耳机”的“无线蓝牙耳机长续航”这个长尾关键词,转化率高达8%,但搜索量只有5000次/月,平时没舍得投。Prime Day前, 他把这个关键词的竞价从0.8美元上调到1.5美元,活动期间带来了2000单,占了总销量的30%,广告花费却只占总预算的15%。

否定关键词也不能忽视。2022年5月, 某家居卖家发现“儿童玩具收纳盒”这个关键词的点击率很高,但转化率只有1%,一查才知道,很多买家搜的是“儿童玩具”,根本不是收纳盒。于是他赶紧把“儿童玩具”加入否定关键词列表,广告ACOS从35%降到了22%,节省了1万多广告费。所以说广告投放不是“广撒网”,而是“精准捕鱼”,每天监控关键词数据,及时调整,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

关键词优化:别让无效广告费打水漂

Prime Day期间,关键词的竞争会异常激烈。2021年Prime Day,“手机壳”这个核心词的竞价最高涨到了2.5美元,比平时翻了3倍。很多卖家为了抢流量,盲目提高竞价,后来啊ACOS飙升到50%,亏得连裤衩都没了。2022年有卖家出了“关键词组合拳”:核心词+属性词+场景词, 比如“手机壳+防摔+运动”,既能提高相关性,又能降低竞价。

广告素材的优化也很重要。2022年6月, 亚马逊测试了“视频广告”功能,数据显示,视频广告的点击率比图片广告高35%,转化率高20%。某深圳户外用品卖家在Prime Day前, 给“露营灯”做了一个15秒的短视频,展示产品的“防水”“多档调光”功能,视频广告的ROI达到了1:8,比图片广告高了一倍。所以说 Prime Day的广告不仅要“投得准”,还要“做得好”,用视频、A+页面等素材,提高产品的吸引力。

质量红线:2022年Prime Day, 合规才是护身符

2022年的Prime Day,卖家们谈“合规”色变。2022年4月, 亚马逊的“封号潮”还没完全过去,超过5万个中国卖家账号被限制,其中80%是主要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或“侵权”。Prime Day期间,平台对产品质量的审核会更严,差评率超过2%的产品,直接被取消促销资格。

某深圳电子卖家的教训太深刻了:2022年5月, 他为了赶Prime Day的货,从工厂拿了一批“瑕疵品”,把表面划痕用油性笔涂了一下后来啊活动当天就有20个买家投诉“产品质量差”,差评率飙升到5%,亚马逊不仅取消了秒杀资格,还把他的店铺降级到了“限制销售”状态,直接损失了50万美元销售额。

产品质量不是“Prime Day前临时抱佛脚”就能解决的。2022年3月, 亚马逊发布了“Prime Day产品质量要求”,明确指出:产品必须报告,包装上要有“Prime Day专属标签”。某深圳家居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专门找了SGS做检测,把“收纳盒”的材质从PP升级为ABS,虽然成本增加了15%,但活动期间差评率只有0.5%,复购率比平时高了10%,利润反而增加了20%。所以说合规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提前3个月准备产品质量,才能平安度过Prime Day。

秒杀选品标准:评分4.5+、 销量稳定、价格可控

想拿到秒杀资格,产品必须先过“三关”。关:价格可控。Prime专享折扣的价格必须是过去30天最低价的85%,不能临时涨价。

某深圳美妆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花了1个月时间优化“口红”产品:找美妆博主测评,把评分从4.3刷到4.6;优化物流头程,保证近30天无断货;监控竞品价格,把日常价格定在29.9美元,Prime专享折扣定在24.9美元。后来啊顺利拿到秒杀资格,活动当天卖出了5000支,销售额突破12万美元,直接冲到了美妆类目前十。

预算与人力:别让“爆单”变成“爆仓”

Prime Day的预算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2021年Prime Day, 很多卖家把预算全部投在广告和备货上,后来啊物流、客服、售后没跟上,导致“爆单”变“爆仓”,退货率高达30%,利润全赔进去了。2022年有经验的卖家都学会了“预算分配公式”:备货60%+广告30%+应急10%。

应急资金太重要了。2022年Prime Day期间, 美国洛杉矶港口拥堵,某家居卖家的货船延误了5天幸好预留了5万美金应急资金,加急空运了200件爆款,才没断货。客服人力也要提前准备。2021年Prime Day, 某3C卖家的客服咨询量是平时的10倍,但主要原因是临时招聘了5个客服,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差评率只有1.2%,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了一半。

预算分配公式:备货60%+广告30%+应急10%

这个公式不是“一刀切”的。不同类目的预算分配比例不一样。3C电子类目的广告占比可以高到40%, 主要原因是产品同质化严重,需要靠广告引流;家居类目的广告占比可以低到20%,主要原因是产品利润高,靠自然流量就能卖。某深圳电子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根据类目特点,把预算调整成了“备货50%+广告40%+应急10%”,后来啊活动期间广告ROI达到了1:6,销售额突破80万美元,利润比预期高了25%。

历史数据:2021年117.9亿美元,今年能复制吗?

2021年Prime Day, 亚马逊销售额达到了117.9亿美元,商品销量超过2.5亿件,创下了历史新高。但2022年的情况不一样:全球通胀加剧, 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亚马逊Prime会员数量虽然增长到了2亿,但活跃用户的消费意愿可能没以前高了。

2022年6月, 某调研机构对1000名Prime会员做了调查,后来啊显示:70%的会员计划减少Prime Day的非必需品支出,只买“刚需”产品;50%的会员会优先选择“低价高性价比”的产品,而不是“品牌溢价”高的产品。这意味着,2022年Prime Day,“性价比”会比“品牌”更重要。

某深圳家居卖家在2022年Prime Day前, 把“收纳盒”的价格从19.9美元降到14.9美元,虽然利润减少了20%,但活动当天卖出了1万件,销售额比2021年Prime Day还高30%。所以说 2022年的Prime Day,不是“靠品牌赚钱”,而是“靠性价比赚钱”,把价格定在“消费者心理预期”内,才能卖得动。

对抗性观点:Prime Day不是救命稻草, 产品力才是根基

很多卖家把Prime Day当成“翻身仗”,觉得只要参加这次大促,就能一年不愁。但现实是:2021年Prime Day爆单的卖家, 有60%在2022年Q1销量下滑了30%,主要原因是他们只顾着冲销量,没注重产品迭代和客户维护。

某深圳3C卖家的经历很典型:2021年Prime Day, “无线耳机”卖了2万件,但2022年Q1,主要原因是竞品出了“降噪”功能,他的产品销量暴跌到5000件。痛定思痛后 他在2022年Prime Day前,推出了“降噪无线耳机2.0”,价格虽然高了20美元,但主要原因是产品升级,销量比2021年Prime Day还高15%,利润反而增加了25%。所以说 Prime Day只是“放大器”,产品力才是“发动机”,平时不注重产品创新,就算Prime Day爆单了也只是一锤子买卖。

再说说预祝卖家朋友们能在本届Prime Day大促期间成功爆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