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为什么80%的亚马逊卖家都在清库存

亚马逊仓库里堆满了“烫手山芋”

去年这时候谁还在愁断货啊社交平台上全是“怎么突破亚马逊发货限制”“断货了怎么补货快”的帖子, 那时候的卖家个个像打了鸡血,恨不得把所有货都发过去,生怕错过一波疫情红利。可现在呢满屏都是“十几条柜子的产品低价贱卖”“80%的亚马逊卖家在清库存”,这剧情反转也太快了点。去年囤的货现在成了烫手山芋, 卖吧价格压得比成本还低,不卖吧亚马逊仓库每月的仓储费账单比刀子还利,真让人想不透这跨境电商的行情怎么变得比天气还难猜。

被疫情吹大的库存泡沫, 现在破了

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美国消费者憋坏了网购订单像潮水一样涌进来亚马逊卖家的后台天天弹出“库存不足”的警告。那时候谁不备货谁就是傻子,有卖家一口气发了十几条柜子的货,想着这波行情能吃透一年。可谁能想到,2021年下半年开始,海运费涨上天港口堵船,美国消费者钱包也瘪了网购热潮慢慢退去。去年囤的货现在压在仓库里 卖不动又占地方,亚马逊的仓储费跟着涨,2022年6月30日起还要涨远程配送费,这账算下来货放着就是在亏钱。

太难了!80%的亚马逊卖家都在清库存,价格战厮杀来了
太难了!80%的亚马逊卖家都在清库存,价格战厮杀来了

某家居大卖的运营经理在2022年5月的行业峰会上说:“去年我们备货时觉得卖到2022年底没问题, 后来啊现在仓库里还有去年10月发的货,每月仓储费就吃掉利润的20%。”这可不是个例, 据某跨境门户网站2022年6月的调研,近80%的亚马逊卖家手里都有积压库存,其中30%的卖家库存周转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这哪是备货啊这分明是给自己挖了个坑,现在填坑还得搭进去不少钱。

物流成本涨到卖家肉疼,亚马逊也在甩仓库

亚马逊自己都扛不住了。2021年底,亚马逊在美国租了3.7亿平方英尺的仓库,是两年前的两倍,想着能装下所有卖家的货。可2022年4月的财报里亚马逊自己都说了这些多余的仓库空间上半年要带来100亿美元的额外成本。现在亚马逊忙着转租至少1000万平方英尺的仓库, 还要终止部分租约,这操作摆明了就是“仓库太多了装不下了”。连亚马逊都在瘦身,卖家们还敢往里发货吗

更扎心的是物流成本。2022年6月亚马逊宣布美国站配送费上涨, 一件普通小商品的配送费可能涨0.3到0.5美元,大件商品涨得更多。有做3C的卖家算过账, 原来发1000件货物流费要2000美元,现在要2500美元,这多出来的500美元够买100个广告点击了。广告点击费本来就在涨, 现在物流费又跟着涨,卖家的利润被两头挤压,不降价清库存还能怎么办

Prime Day也救不了积压的货,大促热情退了

往年这时候,卖家们早就开始备货Prime Day了恨不得把所有能上的新品都堆上去,就等着大促那天爆单。可2022年的Prime Day,很多卖家反其道而行之,不备货了改清库存。某深圳3C卖家的老板在2022年6月的行业群里说:“去年Prime Day我们备了3个月的货, 后来啊卖不完,现在再也不敢赌了先把去年的库存清掉再说。”

为什么Prime Day不灵了美国消费者现在也精明了 知道大促期间价格最低,干脆等着Prime Day再买。可卖家们手里全是去年高价进的货,Prime Day就算销量上去了价格一低,还是亏。更麻烦的是 亚马逊现在对大促的审核越来越严,新品想报活动得先有销量基础,积压的老品连报活动的资格都没有。这波操作直接让Prime Day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不如趁早清库存回点血。

零售商扎堆清库存, 跨境卖家被卷入“价格战”

沃尔玛、Target库存涨30%+,线下打折打得头破血流

不只是亚马逊卖家,美国线下零售商的日子更难。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显示,沃尔玛库存涨了32%,Target涨了43%,梅西百货也涨了17%。这些零售商去年为了不缺货,疯狂进货,后来啊现在消费者不买了货全堆在仓库里。沃尔玛和Target直接承认, 库存过剩导致第一季度利润流失,没办法,只能开始线下打折,有的商品直接打5折,就为了把货甩出去。

这波“清货潮”直接影响了跨境卖家。沃尔玛、 Target卖的都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他们打折,亚马逊上的同类产品也得跟着降,不然消费者肯定买线下的。有做家居用品的卖家说:“Target的餐具打5折, 我亚马逊上的同款产品不降到6折根本没人看,可我的进价比Target的零售价还高,这价格战怎么打”

Tophatter关停中国卖家账户,小平台先扛不住了

连小平台都撑不住了。2022年6月2日 美国闪拍平台Tophatter突然宣布对中国卖家关停,已经入驻的卖家产品不再展示,后续上架的也拿不到订单。Tophatter的解释是“成本压力太大,要回归本土市场,聚焦优质品牌商家”。说白了就是没钱了中国卖家佣金低、订单量不稳定,平台养不起了。

Tophatter的关停不是个例, 2022年上半年,不少小跨境电商平台要么裁员,要么收缩海外战线。这些平台以前还能帮卖家消化点库存,现在自己都顾不上,卖家们的清库存渠道又少了一个。更麻烦的是 这些平台关停后不少卖家手里的库存只能往亚马逊上挤,导致亚马逊上的同类产品竞争更激烈,价格被压得更低。

通胀下消费者捂紧钱包, 库存越积越多

美国现在的通胀率创了40年新高,汽油价格涨得吓人,食品价格也在涨,消费者买东西开始精打细算。标普消费者指数显示,2022年5月美国大型零售商库存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达到448亿美元。消费者不买了货自然卖不动,零售商和卖家的库存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有做户外用品的卖家说:“去年这时候我们的帐篷一天能卖50个,现在一天卖5个都难。消费者现在只买必需品,像帐篷这种非必需品,直接被砍掉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变了 卖家们还按老思路备货,库存能不多吗

卖家们的“生死局”:清库存还是等死

大卖也在甩卖,中小卖更难扛

以前总觉得只有小卖才会库存积压,大卖资金雄厚,能扛得住。可2022年,不少大卖也开始清库存了。某深圳大卖的运营负责人在2022年6月的采访中说:“我们手里有去年年底发的货, 价值几千万,现在每月仓储费就要交几百万,不卖掉公司资金链就断了。”大卖有优势, 能低价甩卖,甚至亏本清货,中小卖就没这么幸运了库存少,议价能力弱,清库存的成本比货本身还贵。

更扎心的是 有些大卖清库存的方式是“低价倾销”,把货卖给海外仓服务商,人家按斤收,不管你原来卖多少钱,现在10美元一公斤收走。中小卖想这样干都干不了货量不够,海外仓都不收。只能自己慢慢卖,可亚马逊的仓储费是按天算,越拖亏得越多。

招人不是为了扩张, 是为了清库存

有意思的是2022年亚马逊卖家招人,很多都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清库存。某杭州卖家的HR在2022年6月说:“我们最近招了5个人, 全是做运营的,不是开发新品,而是处理积压库存。”这些招来的人每天的工作就是研究怎么降价、怎么捆绑销售、怎么站外推广,就为了把仓库里的货搬出去。

这说明什么说明卖家们已经不指望靠新品赚钱了先把老库存的损失降到再说。可这样下去, 公司的研发能力肯定会下降,没有新品,以后靠什么赚钱这就像拆东墙补西墙,短期内能活下来长期看还是不行。

有些卖家趁机“抄底”,库存也能变机会

不过也不是所有卖家都在愁。有些脑子活的卖家,反而趁着别人清库存,趁机“抄底”。有做服装的卖家在2022年5月从大手里收了一批积压的库存, 原价50美元的T恤,10美元收过来换个包装、改个标题,在亚马逊上卖25美元,照样有利润。这种“库存倒爷”虽然不多,但也说明,库存积压也不是绝对的坏事,关键看你怎么玩。

更聪明的卖家会把清库存和新品结合起来。比如卖积压的厨房小家电时捆绑销售新品厨房配件,这样既能清掉老库存,又能带动新品销量。2022年4月,某家电卖家用这种方式,两周内清理了30%的积压库存,新品销量也提升了20%。这招比单纯降价高明多了至少没把利润全打掉。

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清库存也得讲策略

亚马逊的“移除订单”和“弃置订单”,能省一点是一点

实在卖不掉的货,就得考虑从亚马逊仓库里移出来。亚马逊的“移除订单”功能可以让卖家把货退到自己指定的地址,或者让亚马逊直接弃置。弃置虽然货没了但能省下长期仓储费。2022年6月,亚马逊调整了弃置费用,有些小商品弃置费只要0.15美元,比长期仓储费便宜多了。有卖家算了笔账, 一批价值5000美元的滞销货,长期仓储费每月要交500美元,弃置只要100多美元,还是弃置划算。

不过移除订单也有讲究,不能随便移。比如有些货虽然卖不动,但可能还有季节性需求,比如圣诞装饰品,现在移了明年旺季再发就晚了。得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决定,是移是留,不能一刀切。

站外Deal网站, 能批量甩货

亚马逊站内竞争太激烈,站外反而是个出路。Slickdeals、Dealnews这些美国Deal网站,流量大,用户喜欢买便宜货。2022年5月, 某家居卖家把积压的厨房收纳盒,通过Slickdeals做了一站外促销,原价20美元,9.99美元包邮,两天就卖了5000个,清掉了30%的库存。虽然利润薄了点,但总比压在仓库里强。

做站外促销也得选对产品。太便宜的产品运费可能比货还贵,太重的产品运费太高,都不适合。最好是体积小、重量轻、客单价在20美元左右的产品,这样运费占比低,用户也愿意买。再说一个,站外促销的节奏要把握好,不能天天搞,搞多了用户会觉得你的产品不值钱,影响站内定价。

调整产品结构, 别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这次库存危机,也暴露了很多卖家产品结构的问题。以前靠几个爆款就能赚钱,现在爆款卖不动,整个店就垮了。2022年6月, 某3C卖家把原来80%的资源都放在一个主力产品上,后来啊这个产品主要原因是竞品降价,销量暴跌,库存积压严重。后来他调整了策略, 开发了3个新品,每个产品分配20%的资源,虽然单个产品利润不高,但整体销量稳住了库存压力也小了。

产品结构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来。可以先从现有产品里找潜力款,优化Listing、加大广告投入,让它成为第二个爆款。一边关注行业趋势,比如现在美国消费者喜欢环保产品,可以往这个方向开发新品。别再赌爆款了多品类、小批量,才是应对市场变化的王道。

跨境电商的“冬天”来了 但熬过去就是春天

2022年的跨境电商,确实难。库存积压、物流涨价、广告费上涨,每一步都是坎。但难归难,总比2020年初疫情刚爆发时强,那时候很多连仓库门都进不去,现在至少还能想办法清库存。有卖家说:“现在活着,就还有机会。”这话没错,市场有周期,有高峰就有低谷,熬过冬天春天总会来的。

那些还在清库存的卖家,别光顾着愁,想想怎么把损失降到最低,顺便把产品结构调整调整。那些趁机抄底、开发新品的卖家,可能已经提前看到了明天的太阳。跨境电商这条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在逆境中活下来并且找到新方向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