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背景美国女生如何靠TikTok逆袭成功
一个普通美国女生的TikTok逆袭:从闲着没事到日入10万
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美国姑娘凯特正闲得发慌。朋友随口说:“你Excel不是玩得溜吗?不如拍点教程放TikTok上试试?”凯特当时没多想,打开手机随便录了一段——穿着T恤跳了段热舞,中间穿插着Excel函数操作。谁能想到,这个视频居然让她在一年内从“无人知晓”变成了“日入10万美元”的知识付费网红。
凯特的故事很普通, 普通到像你我身边的某个同事:没背景、没人脉、没启动资金,甚至连“做自媒体”这种念头都没有。但她偏偏在TikTok上杀出了一条血路,靠的正是没人看得上的“Excel教程”。今天我们就拆解一下 这个普通女生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以及,她的经验能给那些想在TikTok上“掘金”的普通人带来什么启发。

没人脉没资源?她凭Excel教程在TikTok杀出重围
凯特不是什么天才学霸, 但读MBA时她有个“怪癖”:但凡遇到需要用Excel的课程,她一定要把里面的表格函数、数据透视表研究透,甚至能帮同学把原本要3小时做的报表压缩到30分钟。那时候她就发现:“原来Excel这么多人用,但几乎没人觉得它‘好用’。”
疫情居家隔离期间, 朋友 提起TikTok,凯特抱着“试试又不吃亏”的心态上传了第一条视频。视频开头是她跟着音乐扭了8拍, 突然切到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翻飞:“VLOOKUP函数,3步搞定重复数据!”她又跳了两下配上文字“学会这招,老板夸你效率翻倍”。后来啊这条视频24小时内破了50万播放,评论区炸了:“求教程链接!”“姐姐下期教啥?”“我Excel考了3次都没过你这我居然看懂了!”
凯特突然意识到:原来“枯燥的Excel”在TikTok上这么受欢迎。她开始琢磨:“既然大家需要,那我为什么不把Excel做成‘娱乐化教程’?”于是她的视频里开始出现更多“反差感”——穿着运动服跳街舞, 突然切到Excel界面;用咖啡杯当道具演示数据排序,中间穿插“职场人必懂的3个偷懒技巧”。渐渐地,她的粉丝从几百涨到几千,再到几万。
谁说TikTok只能娱乐?她让10亿人主动学Excel
很多人对TikTok有个刻板印象:“这平台不就是年轻人刷短视频、看热舞的吗?谁会认真学东西?”凯特一开始也担心过 但数据给了她答案:TikTok上#Excel标签的观看量超过40亿,#Exceltips标签也有10亿+,#Exceltutorial更是高达8亿。这说明什么?说明有海量的用户在主动搜索“Excel学习内容”,只是没人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过。
凯特的粉丝量从2020年3月的5000人, 涨到2021年1月的86万,期间她没投过一分钱广告,全靠视频自然传播。她的完播率平均能到45%, 远超TikTok行业均值15%;互动率高达8%,而普通教育类视频通常只有2%-3%。这些数据让TikTok算法疯狂推荐她的内容——系统觉得“用户喜欢看”, 就推给更多人看,后来啊越推越火,越火越推。
有人问她:“你一个学供应链管理的,怎么突然就成了‘Excel网红’?”凯特笑着说:“可能主要原因是我刚好‘撞上’了两个趋势:一是疫情让更多人居家办公, Excel需求暴增;二是TikTok用户开始从‘纯娱乐’转向‘学点有用东西’,只是没人把‘有用’做得‘有趣’。”
市场选择:找到“足够痛又够大”的赛道
凯特的逆袭, 第一关键不是内容技巧,而是她选对了“赛道”。很多人做TikTok喜欢跟风:别人做美妆就做美妆,别人做美食就做美食,后来啊挤得头破血流。凯特却选了个“冷门”领域——Excel教程。但这个“冷门”背后藏着“百亿级市场”。
从“小众爱好”到“百亿市场”:她的赛道选对了什么
Excel是什么?是办公室里最常用的工具,也是最多人“用不好”的工具。数据显示, 全球有近10亿人每天使用Excel,但其中70%的人只会基础操作,遇到函数、宏、数据透视表就头大。更关键的是 Excel不是“一次性消费”的工具——职场人需要用它做报表、学生用它写论文、自由职业者用它管理项目,需求是“持续且高频”的。
凯特在调研时还发现一个细节:在Udemy、 Coursera等知识付费平台,Excel课程常年占据“办公技能类”销量前三名,有些课程的客单价甚至高达200美元。这说明用户愿意为“学会Excel”付费,只是没人把这种付费需求从“传统平台”迁移到“TikTok”。
她的选择看似偶然实则暗合“需求三角理论”:用户基数大、痛点明显、付费意愿强。这样的赛道,哪怕竞争小,也能轻松“分一杯羹”。
内容策略:把“枯燥教程”变成“爆款爽片”
选对赛道只是第一步, 怎么把“Excel教程”这种“硬核内容”做成TikTok用户爱看的“爆款”,才是凯特真正的“杀手锏”。她没走传统“老师讲课”的路子,而是把内容做成了“娱乐+教育+情绪”的三重奏。
“漂亮小姐姐跳热舞讲Excel”:这届用户就吃这套
凯特的内容有个固定公式:前3秒“抓眼球”, 中间2分钟“学干货”,再说说5秒“留钩子”。比如她的爆款视频“用Excel做甘特图, 项目管理效率翻倍”,开头是她穿着工装裤跳机械舞,突然切到电脑屏幕:“还在用Excel画甘特图?5分钟教你自动生成!”中间演示时她会在关键步骤暂停,配上“看这里!”“这个公式记住能省1小时!”的文字;她对着镜头比耶:“下期教你们用Excel做自动排班表,点赞关注不迷路!”
这种“反差感”让用户觉得“学Excel原来这么好玩”。凯特自己说:“我不想做‘高高在上的老师’,我想做‘陪大家一起学Excel的朋友’。”她的视频里没有复杂的术语,全是“大白话”:“这个按钮点一下就行”“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公式拼起来”。用户看的时候不觉得是在“学习”,反而像在“看一个有趣的vlog”。
更绝的是她把“情绪价值”也做足了。比如视频《老板让你加班做报表?用这招10分钟搞定》, 开头是凯特“生无可恋”地瘫在椅子上,突然坐直:“别慌,今天教你们‘一键生成报表’!”中间穿插“职场人必懂的摸鱼技巧”, 她对着镜头眨眼:“学会这招,下班早一小时奶茶钱不就省出来了?”这种“共情”让用户觉得“她懂我”,自然愿意点赞关注。
从“没人看”到“刷到停不下来”:她的内容做了3个关键调整
凯特不是一开始就这么“会做内容”。她的前10条视频,播放量都没破万,甚至有两条只有几百播放。后来她复盘数据, 发现用户“划走”太快——要么是开头不够吸引人,要么是内容太枯燥,要么是“教程”和“娱乐”脱节。
于是她做了3个调整:,加入“剧情化设计”,比如《Excel拯救记》系列,她扮演“职场菜鸟”,遇到“数据混乱”“报表出错”等问题,然后用Excel技巧“解决问题”,用户像追剧一样,想知道“下期她怎么搞定新难题”。
调整后的内容效果立竿见影:平均播放量从1万涨到50万, 粉丝开始“主动追更”,甚至有人留言“每天必看你的视频,不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变现模式:知识付费在TikTok的“降维打击”
做TikTok的人很多,但能“变现”的很少。凯特的厉害之处在于, 她把“流量”变成了“收入”,而且收入高得惊人——日入10万美元,相当于每月300万美元,一年就是3600万美元。这钱是怎么赚的?她的变现模式其实很简单,但做到了“精准”和“高客单价”。
日入10万美元的Excel课:她的定价为什么敢这么高
凯特的变现核心是“知识付费”, 但她的定价策略让很多中国卖家羡慕嫉妒恨:她的Excel基础课程卖299美元,进阶课程卖599美元,定制化一对一辅导更是高达2000美元。而她的课程成本几乎为零——录好的视频可以无限次售卖,客服用外包团队就能搞定。
为什么用户愿意花这么多钱买她的课?关键在于她“解决了用户的痛点”。比如她的《Excel高效办公训练营》, 承诺“30天让你从‘Excel小白’变成‘办公室大神’”,课程内容包括“100个实战案例”“20个职场必用函数”“10套自动报表模板”,还附赠“终身答疑服务”。用户算一笔账:如果自己学Excel, 可能要花半年时间,还可能学不会;而她的课,30天就能搞定,省下的时间够赚回几倍学费。
更关键的是凯特的课程“差异化”做得极好。市面上很多Excel课要么太“理论化”, 要么太“碎片化”,而她的课“场景化”做得极好:针对职场人的“周报模板”,针对学生的“论文数据分析”,针对自由职业者的“项目进度管理”。用户觉得“这就是我需要的”,自然愿意买单。
根据凯特官网公布的数据, 她的课程转化率高达8%,而普通知识付费产品的转化率通常只有1%-2%。这意味着100个看过她视频的用户,有8个会直接付费买课。按她86万粉丝、月均播放5000万算,每月付费用户就有40万,收入轻松破千万美元。
从“流量”到“留量”:她用这招让粉丝主动买单
很多人做TikTok, 流量来了却“留不住”,用户看完视频就划走,根本不会付费。凯特却把“粉丝运营”做到了极致,核心就是“建立信任”和“私域引流”。
她在TikTok主页挂了Linktree链接, 里面放了官网、Instagram、WhatsApp社群入口。用户点击后可以免费领取“Excel函数手册”,但需要留下邮箱。就这样,她每个月能收集到10万+用户邮箱,把这些“潜在客户”导流到私域。
在Instagram上, 她每天发“Excel小技巧”,比如“今天的函数是IF,教你做条件格式”,一边引导粉丝加入WhatsApp群聊。群里有“每日答疑”,她会亲自回答用户的问题,比如“我的VLOOKUP为什么报错?”“数据透视表怎么分组?”这种“一对一服务”让粉丝觉得“她很重视我”,信任感越来越强。
更绝的是 她会在群里做“限时优惠”,比如“本周报名训练营,立减100美元”,或者“邀请3个好友进群,送《Excel高级技巧》视频”。用户为了“占便宜”,会主动帮她拉新,形成“裂变增长”。就这样,她的私域粉丝从0做到了50万,转化率比TikTok直接流量高3倍。
行业争议:TikTok电商是“风口”还是“韭菜地”?
凯特的成功,让很多中国跨境卖家看到了“希望”——TikTok原来还能这么玩!但现实中, TikTok电商却充满了争议:有人说它是“下一个跨境电商风口”,有人骂它是“割韭菜的镰刀”。凯特的案例,或许能给这些争论一些启示。
“中国卖家别盲目冲”:她的成功给跨境人的3个警示
今年是中国跨境卖家的“寒冬”:亚马逊封号潮、 独立站流量暴跌、Temu拼低价内卷……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TikTok上,后来啊发现“水土不服”:照搬国内的直播带货,老外不买账;做短视频,播放量惨淡;投广告,钱花出去没效果。为什么?主要原因是凯特的案例告诉我们,TikTok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随便做就能赚钱”的。
第一个警示:别跟风做“泛娱乐”,要找“垂直赛道”。很多卖家看别人做美妆、做零食就跟着冲,后来啊竞争太激烈,根本没机会。凯特做Excel,看似“小众”,实则“垂直”——用户需求明确,竞争小,利润高。跨境卖家应该学她:找那些“刚需但没人做”的领域, 比如“家用3D打印机教程”“宠物训练技巧”“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指南”,这些领域用户付费意愿强,竞争小。
第二个警示:别只追求“流量”,要重视“内容价值”。TikTok的算法越来越“聪明”,它只会把“用户喜欢”的内容推给更多人。如果你的内容只是“搬运国内爆款”,或者“硬广”,用户划走率高,算法就不会推荐。凯特的内容之所以火,是主要原因是她“给了用户想要的价值”——有用、有趣、有情绪。跨境卖家应该学她:先问自己“用户为什么要看我的视频”,再考虑怎么“变现”。
第三个警示:别轻信“速成课”,要“深耕用户”。TikTok上有很多“培训代运营”吹嘘“7天起号, 月入10万”,但凯特花了3个月才从5000粉丝涨到10万,又花了6个月才做到日入10万。她的成功不是“速成”的,而是“一点点积累”的——研究用户需求、优化内容、打磨课程、运营私域。跨境卖家应该学她:别指望“一夜暴富”,要像种树一样,慢慢浇水施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实操拆解:普通人怎么复制她的“逆袭路径”?
凯特的案例听起来很“励志”,但普通人能复制吗?答案是:能,但需要“找对方法”。下面我拆解4个普通人也能上手的步骤,帮你把“凯特经验”落地成自己的“逆袭计划”。
第一步:别碰红海, 找“小众但刚需”的技能
普通人做TikTok,最大的误区就是“跟风”。别人做什么你就做什么后来啊就是“喝汤都没你的份”。你应该学凯特:找“小众但刚需”的技能。怎么找?去TikTok搜“#howto”“#tutorial”, 看哪些标签的观看量大、但内容少;去知乎、搜“什么技能最实用”,看哪些领域用户抱怨“没人教得好”;甚至可以观察自己的“痛点”——你有没有什么技能,是你学了之后“效率翻倍”“朋友都求你教”的?比如PPT美化、Excel技巧、AI绘画、短视频剪辑,这些都是“小众刚需”领域。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是“PPT设计师”, 她看到凯特的案例后开始在TikTok做“PPT教程”。她不做“基础教学”, 而是做“职场人必懂的3个PPT技巧”,比如“一秒对齐文字”“用色板做高级感”“动画不卡顿”。后来啊3个月就涨了5万粉丝,现在接单做PPT定制,一个月能赚8万。
第二步:内容别“硬广”, 像“讲段子”一样输出知识
很多人做知识类内容,喜欢“照本宣科”——打开PPT,开始念“点”,后来啊用户划走率极高。你应该学凯特:把知识“包装”成“段子”或“故事”。怎么做?记住3个关键词:“短平快”“痛点前置”“视觉冲击”。
“短平快”就是每个视频只讲1个知识点, 时长控制在15-60秒,用户觉得“学得快”,才会愿意看下一个;“痛点前置”就是开头3秒就抛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比如“还在熬夜做PPT?3分钟教你自动排版”“Excel公式总报错?这个坑我替你踩过了”;“视觉冲击”就是让内容“好看”——用动态文字、 高亮标注、分屏对比,比如一边是“没做好的PPT”,一边是“做好的PPT”,用户一眼就能看到“改变”。
比如做“Excel教程”, 你可以拍“用Excel做记账本”,开头是你拿着手机哭诉:“这个月又月光了连奶茶都喝不起!”然后切到电脑屏幕:“别慌,用Excel做个自动记账本,钱花在哪清清楚楚!”中间演示时 你可以在“收入”“支出”“结余”列用不同颜色标注,再说说对着镜头比个“耶”:”下个月工资省一半!“这种“
第三步:TikTok只是“流量池”, 真正的钱在“私域”
很多人做TikTok,只想着“涨粉”,却不懂得“留粉”。你应该学凯特:把TikTok当成“流量池”,把用户引到“私域”做长期运营。怎么做?很简单:在主页挂“钩子产品”, 比如“免费领取Excel函数手册”“加入PPT交流群”,用户点击后需要留下联系方式,然后你把这些用户导入到微信、WhatsApp、Telegram等私域平台。
在私域里 你可以做3件事:,“限时优惠”,定期推课程或服务,比如“本周报名训练营,立减50美元”。这样用户就会觉得“你很专业”“你很重视我”,付费意愿自然强。
举个例子:我做“AI绘画教程”的学员小王, 她用TikTok引流到私域,有1万粉丝后推出“AI绘画零基础入门课”,定价199元,卖了500份,收入近10万。她说:“如果我只在TikTok卖课, 转化率可能只有1%,但在私域里转化率能到20%,主要原因是用户信任我了。”
第四步:定价别内卷, 你的“专业”值这个价
很多普通人做知识付费,喜欢“低价竞争”——别人卖99,我卖59;别人卖29,我卖9块9。后来啊“赔本赚吆喝”,用户还觉得“你的课不值钱”。你应该学凯特:定价“高一点”,突出“专业价值”。怎么定价?记住一个公式:“你的课程价格=用户节省的时间×时薪+解决问题的价值”。
比如Excel课, 用户学之前可能要花3小时做报表,学之后只要10分钟,按时薪50美元算,节省了2小时50分钟,价值约140美元;加上“解决报表混乱的痛点”,用户愿意多付50美元,所以定价190美元左右是合理的。凯特的课程定价299美元, 就是主要原因是她的课能让用户“每天节省1小时每月节省20小时价值1000美元以上”,用户觉得“值”,才会买。
更重要的是 你要“自信”——你的专业是花时间、花精力学来的,不是“随便看看视频”就能学会的。凯特说:“我敢定价299美元,是主要原因是我知道我的课程能帮用户‘升职加薪’,这不是贵,是‘值’。”普通人应该学她:别怕“贵”, 怕的是“不值”;只要你的课程能“真正解决问题”,用户就会愿意为“后来啊”买单。
再说说想说:逆袭从来不是“靠运气”, 而是“选对路+做对事”
凯特的案例告诉我们:TikTok不是“富人的游戏”,也不是“天才的专属”,普通人的逆袭,只需要“选对赛道+做对内容+做好变现”。她没有背景、 没有人脉、没有启动资金,但她有“洞察用户需求”的眼睛,有“把枯燥变有趣”的能力,有“深耕私域”的耐心。
跨境卖家的“TikTok焦虑”, 其实源于“想走捷径”——希望“7天起号”“月入10万”,却不愿意“研究用户”“打磨内容”。凯特的经历告诉我们:TikTok的红利还在 但已经不是“随便拍视频就能火”的时代了而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才能留下来”的时代。
如果你也想在TikTok上“逆袭”, 别再纠结“能不能做”,而是问自己:“我能给用户什么价值?”就像凯特说的:“Excel不会主要原因是‘枯燥’就不重要,TikTok不会主要原因是‘娱乐’就不适合做知识付费——关键是你能不能把‘价值’用‘用户喜欢的方式’传出去。”
普通人的逆袭,从来都不是“奇迹”,而是“选择+努力”的后来啊。选对赛道,做对内容,做好变现,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凯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