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传统大牌纷纷破产,TikTok为何成了美妆界的带货神器

露华浓的百年沉浮:老牌为何突然倒下

1932年露华浓推出的红色指甲油, 直接撕开了当时甲油市场透明色的垄断,被大萧条时期的女性视为“性感宣言”,这一炮让品牌从默默无闻冲到美国第二大美妆生产商的位置。1980年代, 露华浓请来辛迪·克劳馥、克里斯蒂·图尔ington等超模代言,电视广告里“擦了露华浓,成为令人难忘的女人”的slogan响彻大街小巷。可谁能想到, 这个曾站在美妆之巅的品牌,2022年6月会以33亿美元债务申请第11章破产保护,像一栋被蛀空的百年老楼,突然轰然倒塌。

露华浓的问题,从来不是一天形成的。1970年代末, 它就涉足美容个护多个品类,但1990年代年轻一代偏爱自然轻透的妆容时露华浓的产品还是明艳得晃眼——就像一个穿着复古西装的绅士,在嘻哈派对上格格不入。更致命的是它被富豪罗恩·佩雷尔曼恶意收购后背上了29亿美元债务,从此每次市场波动都像在走钢丝。2020年疫情一来 高端美妆市场萎缩14亿美元,露华浓直接亏掉6.1亿美元,2021年勉强缩到2.07亿,但为时已晚。

传统大牌破产陨落!TikTok却成美妆界带货神器?
传统大牌破产陨落!TikTok却成美妆界带货神器?

产品创新停滞, 错失世代更迭

欧莱雅的兰蔻、雅诗兰黛的LaMer早就转向高端护肤,露华浓却死守彩妆阵地。它的药妆线像被遗忘的角落,连自家员工都未必说得清优势在哪。2020年它推出的“吹风机刷”, 本想靠TikTok翻盘,教程播放量2170万,话题#revlonhairdryerbrush刷了3.9亿浏览量,可这不过是回光返照——没有持续的产品迭代,再火的单品也救不了品牌。

营销固化,在网红时代失声

露华浓的营销还停留在“请超模+打广告”的旧逻辑。2021年它缩减营销预算,想靠节流渡过难关,后来啊彻底在社媒上失声。反观同期, Elf Cosmetics改编Kash Doll的《Ice Me Out》做恶搞曲,发起#eyeslipsface舞蹈挑战赛,250美元化妆品奖励让用户争相拍视频,话题浏览量冲到90亿,复购率暴涨84%。露华浓的营销团队大概没想到,年轻人早不看明星广告了他们更想“当主角”。

TikTok上的美妆逆袭:小品牌如何靠“社媒爆破”翻盘

露华浓倒下的一边,一批小品牌在TikTok上活得风生水起。2005年成立的CeraVe, 十几年不温不火,2020年突然在TikTok爆红,#cerave话题浏览量25亿,硬是把药妆带进了Z世代视野。同样逆袭的还有Elf Cosmetics, 2019年关店潮中差点窒息,2020年靠TikTok挑战赛起死回生,现在成了平价彩妆顶流。TikTok到底给这些品牌灌了什么“神仙水”?

达人带货:粉丝量不是标准, “真实感”才是流量密码

TikTok的美妆博主,和Instagram上的网红完全不是两种生物。3.5亿粉丝的Kylie Jenner能靠社群把Kylie Cosmetics做到2亿美元年营收,但TikTok上更火的可能是只有50万粉丝的“皮肤科医生妈妈”。CeraVe就是靠这类专业红人翻身的:他们不炫富, 不摆拍,而是用“成分党”话术讲“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把药妆知识包装成“护肤干货”。Z世代早不信“一秒美白”的鬼话,他们更信“皮肤科医生推荐”的真实感。

Elf Cosmetics的打法更野。2020年它没请明星, 而是找了几百个素人博主,发“5分钟快速妆容”教程,用Eyes Lips Face的口诀教用户画日常妆。这些视频粗糙但有烟火气,评论区全是“学生党终于找到平价彩妆了”。Elf的团队发现, TikTok用户对“精致感”免疫,反而吃“接地气”这套——就像邻家姐姐分享好物,比广告牌上的明星更有说服力。

挑战赛:让用户自己“种草”,比KOL带货更狠

Garnier在越南的营销堪称“教科书级”。它没投硬广, 而是找本土歌手Amee发起#GarnierB5Challenge,让用户用B5精华拍“水光肌”变装视频。后来啊1500万次播放让品牌复购率提高84%,好感度升29%,Shopee销售额直接涨30%。TikTok的挑战赛本质是“病毒式传播”:用户为了赢奖励自发创作, 朋友点赞评论形成二次传播,品牌几乎零成本撬动海量流量。

美剧《亢奋》的化妆师Doniella Davy更狠, 她创立的Half Magic品牌,直接用剧里“霓虹眼妆”发起#EuphoriaMakeup挑战,21亿次浏览量让这个小众品牌一夜出圈。这招比传统广告高明在哪?传统广告是“品牌说好”, 挑战赛是“用户说好”,后者可信度直接翻倍——毕竟谁会拒绝“自己推荐的东西被火”的成就感?

本地化:把“全球玩法”磨成“区域利刃”

HEBE Beauty在东南亚的崛起,证明TikTok不是“一套打法走天下”。它没照搬欧美的挑战赛模式, 而是深入调研越南、印尼的三四线市场:发现当地女孩爱拍“宿舍化妆vlog”,就发起#MyDormMakeup;发现她们迷信“天然成分”,就推“芦荟胶+珍珠粉”的DIY教程。后来啊品牌在Shopee的本土美妆类目杀进前三,比欧美大牌还接地气。

这种本地化不是简单翻译语言,而是把文化基因揉进营销。比如在印尼, Garnier用“斋月开斋礼”做主题,推“熬夜党急救精华”;在泰国,结合“泼水节”发起“防水彩妆挑战”。TikTok的算法会把这些内容推给对应文化圈层的用户, 精准度比传统广告高10倍——毕竟用“对方听得懂的话”沟通,永远比“自说自话”有效。

传统品牌的生死局:不创新, 等死;创新慢,找死

露华浓的悲剧,给所有传统美妆品牌敲了警钟。全球美妆市场现要么像CeraVe一样“药妆+社媒”双杀,要么像露华浓一样“守着金饭碗讨饭”。

有人说传统品牌有供应链优势、资金实力,哪是网红品牌能比的?可看看现实:雅诗兰黛股价跌30%,欧莱雅跌22%,露华浓直接腰斩。反观网红品牌, Kylie Cosmetics2020年被科蒂集团收购,估值12亿美元;Half Magic没实体店,靠TikTok带货一年营收破亿。时代变了供应链不再是护城河,“抓住年轻人注意力”才是。

传统品牌的转型困境,本质是“路径依赖”。露华浓的团队习惯了“请超模+投广告”, 让他们学TikTok的“素人挑战赛”,就像让老裁缝改做潮牌,浑身不自在。但市场不会等他们适应——2020年疫情后 美国护肤市场规模220亿美元,比2019年涨7%,而彩妆增速只有3%。露华浓死守彩妆,相当于在萎缩的市场里硬扛。

TikTok的带货逻辑:不是“流量”, 是“信任”

很多人把TikTok的成功归功于“算法推荐”,其实不然。TikTok的厉害之处,是把“信任关系”做成了“交易链条”。传统广告是“品牌→消费者”,单向灌输;TikTok是“用户→朋友→品牌”,双向互动。用户看博主种草,本质是“借朋友的信任”——就像你不会随便买推销员的口红,但会抢闺蜜推荐的平价好物。

这种信任机制,让TikTok的转化率比传统电商高3倍。Elf Cosmetics的挑战赛里 用户拍“5分钟妆容”视频,评论区有人问“链接在哪”,博主直接甩小黄车,转化路径短到极致。而且这些用户不是“被吸引来的”,是“主动参与创作的”,忠诚度自然比普通消费者高。

更关键的是TikTok的“爆款逻辑”能反哺产品创新。CeraVe通过评论区发现“用户敏感肌需求”, 推出无香精面霜;Elf根据挑战赛数据,把“唇颊两用色”做成爆品。传统品牌做产品靠市场调研, 周期长、误差大;TikTok上,用户的点赞、评论、分享,就是实时的“市场调研报告”。

美妆界的未来:要么“社媒原生”, 要么“社媒改过”

露华浓的落幕,不是美妆品牌的宿命,而是拒绝进化的代价。未来的美妆市场, 只有两种玩家:一种是“社媒原生品牌”,像Elf Cosmetics、Half Magic,从出生就在TikTok上玩;另一种是“社媒改过品牌”,像CeraVe、Garnier,把传统供应链和社媒营销拧成一股绳。

传统品牌改过别想着“一步到位”。露华浓2020年想靠“吹风机刷”翻盘,却没配套推出短视频教程,后来啊产品火了品牌没火。正确的做法是像欧莱雅那样:成立专门的“TikTok创新实验室”, 让年轻团队试错,哪怕90%的内容没流量,只要10%爆了就能带动新品销售。

网红品牌也别得意。TikTok的算法永远在变,今天的流量密码,明天可能就失效。Half Magic的#EuphoriaMakeUp火了但第二季挑战赛浏览量直接腰斩——主要原因是观众审美疲劳了。真正能长久的品牌, 得把“社媒爆款”变成“产品壁垒”,就像CeraVe,靠“神经酰胺”成分专利,让用户买了还想买。

美妆行业的游戏规则,已经被TikTok彻底 。露华浓的百年神话,到头来输给了“不进则退”的市场铁律。那些还在观望的传统品牌, 别等破产了才想起开TikTok账号——毕竟年轻人不会等你学会“说他们的话”,他们早就流向下一个能让他们“当主角”的平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3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