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货模式如何走出国门,在越南掀起淘金热
东南亚直播电商的狂欢:数据不会说谎
TikTok shop在东南亚市场的双十一大促像一剂强心针, GMV同比暴涨141%,新卖家订单激增158%。更夸张的是有卖家账号仅运营2个月,就在双十一期间GMV增长超过10倍。这些数字背后是东南亚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近乎疯狂的接纳。越南作为东南亚电商新贵,每月直播带货场次高达250万场,相当于每天都有8万多场直播在屏幕上上演。这个曾经被看作“世界工厂”的后起之秀,正在成为直播电商淘金者的新战场。
东南亚整体的直播电商数据更让人眼红。Omise发布的报告显示, 2023年东南亚直播电商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0亿美元,GMV年增长率高达306%,订单量一年增长115%。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市场各有特点,但越南明摆着成了最耀眼的明星。谷歌、 淡马锡和贝恩咨询的联合报告预测,2025年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570亿美元,成为东南亚第二大市场。年轻的人口结构、飙升的网络普及率,加上社交媒体的高渗透率,为直播电商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越南消费者对直播电商的热情超乎想象。越南工贸部的数据显示, 2022年底越南网购人数比2021年增长4%,超过5700万,占总人口近60%。Reputa的数据进一步指出,58.5%-61.6%的越南消费者会在2022年底进行在线购物。更关键的是越南跨境网购平均量每年高达104笔,远超东南亚66笔的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越南人不仅爱网购,而且更愿意尝试跨境商品——这对中国卖家来说是巨大的利好。
为什么是越南?年轻人口与“中国影子”的双重诱惑
越南一半人口都在35岁以下 这个数字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寻找增量市场的创业者。年轻意味着对新事物的接受度高,意味着对社交化购物模式的天然亲近。TikTok入驻越南后发展迅猛, 约77.28%的越南网红活跃在这个平台上,是东南亚地区网红活跃度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物流供应商Ninja Van Group的数据显示, 越南社交媒体使用率占总人口数的73.7%,几乎每10个越南人里就有8个刷短视频。这种用户基数和活跃度,让直播电商的种子提前发芽。
越南的发展轨迹总让人想起上世纪末的中国。无论是依托出口加工红利的经济增长路径, 还是互联网从无到有的发展速度,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曾经的影子。2022年4月, 越南一季度出口总额超过深圳的消息在国内引发热议,这被看作是“世界工厂”地位转移的信号。当国内电商增速放缓,盈利空间被头部主播瓜分,创业者们自然把目光投向了这片“摸着中国过河”的土地。文化相似性更是加分项——越南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接受度高, 对直播带货的娱乐属性也不排斥,这让中国模式的复制有了基础。
但越南终究不是中国。如果说中国市场正值壮年,那越南市场还处在青春期,潜力无限却充满变数。国内创业者带着“重生剧本”的野心涌入, 以为能沿着中国走过的路轻松摘果,却很快发现越南的土壤里藏着不同的气候。黎叔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年前他听说TikTok计划在东南亚开设小黄车功能,立刻辞掉国内大厂的工作,带着网红孵化的经验在胡志明市创办MCN,准备大干一场。他以为手握成功公式,却没想到第一步就踩了坑。
复制中国模式?黎叔的“水土不服”日记
主播招聘:中国标准在越南碰壁
黎叔按照国内主播的标准在越南招人, 要求每天直播8小时每周无休,后来啊简历寥寥无几。他后来才知道,越南员工的工作节奏和国内完全是两个概念。他们能接受的工作时长是每周最多播四天每天播一到两个小时下午五点半准时下班,午休能睡到两点。黎叔描述:“十点慢慢悠悠上班,十二点‘哗’就去吃饭了全公司只有我一个人焦虑。”这种“太极式”工作方式让他一度怀疑人生,再说说只能降低标准,适应当地市场。
选品闹剧:越南人不穿袜子
选品是直播电商的生命线,但黎叔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他照搬国内的经验,选了一款花样多、性价比高的袜子,后来啊被本地选品团队委婉拒绝。理由简单直接:“越南人不穿袜子。”他这才意识到,越南气候炎热,当地人习惯穿拖鞋,袜子根本不是刚需。类似的教训还有不少——国内卖爆的冬季羽绒服在越南无人问津,而轻薄的防晒服却成了爆款。选品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深入当地人的生活场景。
内容翻车:宿舍生活、 相亲为何不火
网红孵化是黎叔的老本行,但越南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态让他摸不着头脑。在国内抖音容易爆款的宿舍生活、相亲点评、汽车测评等视频,在越南却激不起水花。他后来才发现,越南年轻人不住集体宿舍,很少开车,对相亲话题也兴趣寥寥。本地团队告诉他,越南人更喜欢看街头美食、乡村生活、家庭互动这类接地气的内容。黎叔苦笑:“原来我们以为的‘爆款公式’,在越南根本不适用。”
平播的意外胜利:Leo的越南模式实验
和黎叔不同,Leo在河内做MCN时选择了更“佛系”的方式。他发现越南消费者对国内那种激情四射的直播套路并不买账,反而更信任本地主播,喜欢平铺直叙的“平播”。所谓平播,就像几年前的电视购物,主播不刻意营造抢购氛围,而是边展示商品边聊天有时候穿插才艺表演。有一次 Leo的主播边跳简单的舞蹈边卖衣服,舞蹈动作不多,话术也很少,但一件衣服卖到了100人民币,单场GMV达到两三万人民币——这在越南已是不小的数目。
Leo的成功在于他放下了“中国经验”的傲慢。他和团队花大量时间研究越南本地网红的内容风格,发现他们擅长用生活化的场景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比如卖水果的主播会在果园里直播,现摘现吃;卖服装的主播会穿着衣服逛市场,展示搭配效果。这种“沉浸式”的直播方式,让消费者感觉更真实信任度自然提高。Leo说:“我们不再追求‘三分钟两百万’,而是先做‘100个忠实粉丝’。”
本地化不是翻译:从选品到文化的深度适配
团队:国内经验+本地眼线的黄金组合
黎叔和Leo的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点:越南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国内经验+本地团队”的双核驱动。国内经验负责整体方向把控, 比如直播流程设计、数据复盘方法、供应链资源对接;本地团队则负责细节落地,比如内容创作、主播话术调整、消费者心理把握。黎叔后来调整了团队结构,从国内派运营总监,本地人负责内容制作,效果明显改善。他说:“就像开车,国内经验踩油门,本地经验掌握方向盘,缺一不可。”
内容:从“爆款套路”到“本地情绪”
直播内容的本地化不是简单的语言翻译,而是要抓住本地消费者的情绪痛点。越南消费者喜欢“慢节奏”,讨厌过度营销的套路。有本地主播发现,在直播时用和观众聊天穿插几句当地流行的,互动率能提高30%。还有主播会在直播中教观众做越南传统美食, 或者展示家庭聚会的场景,这种“情感共鸣”的内容比单纯的卖货更受欢迎。数据显示,越南观众平均观看一场本地直播的时间长达18分钟,远超观看中国直播的8分钟。
选品:比价格更重要的是“懂生活”
选品的本地化需要深入越南人的生活场景。越南气候炎热, 防晒用品、轻薄服装、小风扇等“清凉系”商品需求旺盛;越南人爱吃米粉,相关的厨房用具、调料包也成了热门;再加上年轻女性对美妆、饰品的热衷,选品方向逐渐清晰。某跨境卖家在越南试水直播,初期主推3C产品,销量惨淡,后来转向家居日用品和零食,GMV翻了5倍。他:“选品不是看哪个便宜,而是看哪个能融入越南人的日常生活。”
文化:皇室、宗教与敏感词的雷区
文化适配是本地化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Lazada的教训惨痛——2023年5月, Lazada在泰国的一条广告被指冒犯皇室,引发抵制浪潮,甚至升级到对中国产品的抵制。这说明在东南亚市场,文化红线碰不得。越南虽然没有泰国那么严格的皇室禁忌,但宗教、民俗等敏感话题也需要格外小心。本地内容团队会提前审核直播脚本,避免提及涉及政治、宗教的词汇,甚至主播的穿着打扮也要符合当地审美。比如越南女性喜欢穿奥黛,主播在直播时穿着奥黛带货,能快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淘金热下的暗礁:物流、政策与红海竞争
越南直播电商的淘金路上并非一片坦途。物流是第一个拦路虎。越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城乡物流差异大,河内、胡志明市等一线城市次日达没问题,但偏远地区可能需要一周以上。某卖家反映,有一次直播卖出的500件商品,有30%主要原因是物流延迟导致客户退货。物流成本也高, 跨境物流每公斤成本比国内贵30%-50%,这部分成本往往需要卖家自己承担,压缩了利润空间。
政策风险同样不容忽视。越南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日趋严格,2023年新规要求所有进口商品必须提供越南语标签,否则清关受阻。还有税收政策的变化,部分品类从免税变为征收10%的进口税,直接推高了商品价格。更棘手的是平台规则的不确定性, TikTok shop在越南的算法调整频繁,卖家需要不断优化直播策略,才能保持流量稳定。
竞争加剧是另一个挑战。因为越南直播电商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涌入,本地MCN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某数据显示,2023年越南MCN机构数量同比增长200%,但优质主播资源却供不应求。为了抢主播,MCN机构之间开始互相挖角,主播的报价水涨船高。有本地主播透露,现在一场直播的报价比年初涨了50%,但粉丝增长却没那么快,利润反而被压缩了。
未来已来:越南直播电商的下一个风口
尽管挑战重重,越南直播电商的潜力远未被完全释放。技术创新是下一个增长点。比如AR试穿、VR展示等技术在直播中的应用,能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商品效果。某美妆品牌在越南试水AR试妆,直播转化率提升了25%。还有AI主播的尝试, 虽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24小时不间断直播、无情绪波动等优势,可能在未来改变直播生态。
下沉市场是另一个蓝海。目前越南直播电商主要集中在河内、胡志明市等大城市,但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消费潜力巨大。这些城市的互联网普及率正在快速提升,消费者对直播电商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某卖家通过在二线城市开设直播基地,把商品价格降低20%,后来啊销量翻了3倍。他说:“下沉市场不是‘低端市场’,而是‘性价比市场’,谁能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谁就能赢得这里。”
品牌化是长期发展的关键。目前越南直播电商以白牌商品为主,但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品牌化将成为趋势。国内一些知名品牌已经开始布局越南市场,通过直播带货建立品牌认知度。比如某快时尚品牌在越南直播时 不再强调低价,而是突出设计感和品质,客单价提升了50%,复购率达到30%。这表明,越南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买单,只要品牌能打动他们。
越南直播电商的故事,是中国模式出海的一个缩影。它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创造性的转化;不是经验的照搬,而是文化的融合。黎叔的“水土不服”和Leo的“意外胜利”告诉我们:淘金热里没有捷径, 只有深入理解当地市场,尊重消费者习惯,才能在这片新大陆上站稳脚跟。对于创业者 越南直播电商的淘金热才刚刚开始,谁能先一步完成本地化的“再说说一公里”,谁就能在这场竞赛中笑到再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