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这次大砍库容,难道不是全线飘红后的又一重创
补货页面集体“飙红”, 卖家春节备货梦碎
“两万多的库容直接砍了两万,只剩三千多。”美国站家居类卖家李姐在卖家群里的消息像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群聊。这句话后面跟着一个哭泣的表情,但群里很快被类似的哀嚎淹没:“美国站又降库容,发不了货。躺平等过年了。”“库容已经没有规律可言了店铺销量上涨了总的库存少了库容不增反而减。”距离春节仅剩半个来月, 本该是卖家备货冲刺的关键时刻,亚马逊却在新年伊始给了跨境卖家当头一棒——库容 大幅下降,大批卖家的补货页面直接飙红,连创建货件的按钮都成了灰色。
这不是个例。据知无不言跨境电商论坛统计, 2023年1月下旬,超过60%的亚马逊卖家遭遇库容缩减,其中30%的卖家库容被砍幅度超过50%。有卖家爆料, 自己原本准备了价值200万的春节备货,后来啊库容一夜之间从10万缩至3万,近半货物滞留在国内仓库,不仅承担了额外的仓储费,还错过了本该爆发的春节消费旺季。“亚马逊这是铁了心想让大家直接回家过年吧?”一位3C卖家在朋友圈的吐槽引来了无数点赞,字里行间都是无奈与愤怒。

从六万到一万:库容“腰斩”的致命一击
时间拉回到2022年8月,亚马逊曾上演过一次“库容大屠杀”。当时不少卖家反馈,库容从六万骤降至两万多,降幅超过60%。本以为旺季过后库容会回升, 谁料从2022年11月开始,库容进入“微调期”,卖家们刚松了口气,2023年1月26日库容 “断崖式下跌”——有人在周一的基础上又跌了5000,有人在12点例行查看库容时发现页面直接标红。“我勒个去, OK,放假……”这位卖家的留言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备货计划被打乱,运营节奏全乱套,只能被动等待。
更让卖家崩溃的是库容缩减毫无征兆。有卖家货已在路上, 亚马逊却突然砍库容,导致货物无法入库,直接从“在途库存”变成“超量库存”,不仅要支付高额的仓储费,还面临产品被下架的风险。“库存容量基本都是腰斩, 有的一天直接被砍了10W库容,不仅耽误了自己已经上架未发出的货,还直接从原有的库存变成爆仓。”一位服装类卖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声音里还带着颤抖。这种“无差别攻击”让无论是大卖还是中小卖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亚马逊的“库容游戏”:规则背后的逻辑与失控
亚马逊官方从未公开解释过库容调整的具体标准,但IPI分数一直是卖家心中的“救命稻草”。按照以往经验,IPI分数越高,库容越稳定,甚至可能获得扩容。2022年2月24日 亚马逊曾向IPI分数位于350到400之间的卖家发送邮件,推出Storage Limit Manager试点计划,允许卖家竞标获取更多库容,甚至可以用“绩效积分”抵扣预定费。当时不少卖家认为,IPI分数将成为库容的“护身符”。
现实却给了卖家一记响亮的耳光。2023年1月,多位IPI分数超过600的卖家发现,自己的库容依然被大幅削减。“IPI分数600多,绩效没问题,广告投放也正常,库容怎么还一直降?”一位家居大卖在论坛发帖质疑, 这条帖子迅速引发共鸣,大家开始意识到,亚马逊的库容规则可能已经“失控”,不再是简单的分数高低说了算。MarketPlacePulse的研究也指出, 频频出现的库容限制以及不断上涨的仓储费用,正在加剧亚马逊与第三方卖家之间的矛盾,库容问题正在成为限制第三方卖家的枷锁。
IPI分数失灵?600分照样被砍的魔幻现实
“以前觉得只要把IPI分数提上去, 库容就不用愁,现在看来完全是想多了。”深圳某3C公司的运营负责人张磊坦言, 他们公司IPI分数常年稳定在650以上,2022年8月库容缩减时他们的库容只降了10%,本以为能平稳度过2023年春节,后来啊1月底库容直接砍了30%。“我们问过招商经理,对方只说‘系统调整’,具体原因也不清楚。”这种“只打雷不下雨”的解释让卖家更加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才能保住库容。
更让卖家摸不着头脑的是同品类的不同店铺,有的库容稳定,有的却大幅缩减。“我们公司有三个同品类店铺, 一个IPI 580,库容没变;另一个IPI 620,库容砍了一半;还有一个IPI 700,反而扩容了。”上海某卖家集团的负责人王总表示, 他们对比了店铺的绩效、销量、退货率等指标,都没找到规律,“亚马逊的库容调整,现在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惊喜还是惊吓。”这种不确定性让卖家在做备货计划时束手束脚,不敢多备货,怕库容不够;也不敢少备货,怕错过销售机会。
付费扩容的“救命稻草”?卖家们的绝望尝试
面对库容困局,卖家们开始各显神通。有人清理冗余库存, 通过促销、清仓等方式减少库存压力;有人增加店铺数量,分散库存风险;还有人尝试各种“黑科技”,比如通过服务商的合仓操作突破库容限制。但这些方法要么治标不治本,要么存在风险。“有朋友信了服务商的‘突破库容限制’,后来啊账号被限,得不偿失。”李姐后悔地说她宁愿自己承担损失,也不敢冒险尝试这些灰色操作。
官方渠道的扩容申请也并非易事。有卖家亲测,通过透明计划向招商经理申请库容,需要满足提报要求,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申请扩容已经一个月了还没回复,春节备货早就错过了。”一位母婴卖家无奈表示。更有卖家爆料,已经有小道消息传出,亚马逊不久后可以付费买库容,但不确定消息是否准确。“如果能付费扩容,哪怕贵一点也愿意,现在的库容实在太少了。”一位中小卖家直言,这是他们再说说的希望。
黑科技与官方渠道:扩容路上的“坑”与“路”
2022年2月的付费扩容试点计划,让部分卖家看到了曙光。当时 亚马逊允许符合条件的卖家通过竞标获取库容,虽然需要支付“预订费”,但确实解决了部分卖家的燃眉之急。“有朋友参与了试点,花了3万块买了1万库容,虽然贵,但比错过旺季强多了。”张磊说 但这个试点只针对IPI 350-400的卖家,像他这样分数600以上的卖家,反而没有资格参与,这让付费扩容成了“少数人的福利”。
针对此事, 雨果跨境曾咨询亚马逊招商经理,对方表示可以付费扩容的市场反应,如果卖家接受度高,可能会全面推行。“但现在的问题是卖家们已经对亚马逊失去了信任,觉得这又是一个‘割韭菜’的手段。”付费扩容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新的枷锁,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库容枷锁下的行业阵痛:谁在为亚马逊的“优化”买单?
库容限制对卖家的影响远不止“发不了货”这么简单。它打乱了卖家的备货节奏,增加了运营成本,甚至影响了店铺的长期发展。“我们原本计划1月推一款新品, 准备了5000件库存,后来啊库容被砍,只发了2000件,新品推广效果大打折扣,转化率下降了40%。”李姐说错过春节销售旺季后这款新品的销量一直上不去,现在只能打折清仓,利润大幅缩水。类似的案例不在少数,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因库容问题导致新品推广失败的卖家占比超过35%,平均损失销售额达200万以上。
更深层的影响是库容限制加剧了亚马逊生态的内卷。中小卖家本就资金有限,库容缩减让他们更难与大卖竞争,只能选择利润更低的产品,或者退出市场。“亚马逊在筛选卖家,把中小卖家‘淘汰’出去,让大卖占据更多资源。”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亚马逊作为平台, 却在库容限制和仓储费上涨中获得了更多收益,2022年亚马逊的物流收入同比增长了20%,其中仓储费的增长贡献了很大一部分。
2023年的最大不确定性:库容会成常态吗?
“过去一年, 亚马逊缩减库容的举措不断,特别是在黑五网一这一段时间,越是发货入库高峰期,亚马逊的库容就越容易出现改动。”一位资深卖家回忆, 2022年黑五网一前夕,库容曾短暂回升,但活动一过就立刻收紧,这种“过山车式”的调整让卖家疲于应对。而2023年春节前的 大砍, 让很多卖家猜测,2023年全年库容都可能比较紧张,库容将成为影响亚马逊卖家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按照以往规律,旺季结束后库容会有一个上升的阶段,为下一季度的销售做准备。但如今亚马逊似乎打破了这种规律,库容调整变得更加频繁和不可预测。“亚马逊的库容变化自8月以来处于微调状态, 本以为不会再像8月底那样大砍库容,所以货已备好想着数量还充足也就没急着创建货件,等过12点例行公式般看看库容变化,后来啊直接飙红了。”一位卖家的吐槽道出了所有卖家的心声, 这种“随时可能掉链子”的感觉,让卖家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充满了焦虑。
面对库容困局,卖家们并非没有反抗。有人在论坛发帖呼吁联合抵制,有人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亚马逊的“霸王条款”,但收效甚微。“亚马逊太大了我们只是平台上的小虾米,根本没有话语权。”李姐说 她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优化库存周转率,提高IPI分数,一边做好多平台布局,减少对亚马逊的依赖。“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或许, 这不仅是单个卖家的应对之策,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都需要重新思考与平台的关系,在规则变化中寻找新的生存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