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在印度关闭中心,团队遣散

从狂欢到落幕:一个印度用户的TikTok记忆

巴瓦那还记得2020年6月29日晚上的场景, 她坐在新德里的小公寓里手指在屏幕上划得飞快,TikTok的短视频一个个闪过笑声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当晚九点刚过手机突然弹出新闻推送——印度政府宣布禁用包括TikTok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第二天TikTok从应用商店消失,已下载的APP打开只有黑屏。巴瓦那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她赶紧登录账号,把两千多个视频逐个下载到电脑,又在YouTube上注册新账号,把视频重新上传。“那些视频里有我儿子的生日派对,有我和朋友在恒河边的日落,是我整个青春的记忆。”她说。

40人团队的终结:TikTok印度销售支持中心关闭

2024年2月, 一份内部邮件在印度科技圈传开——字节跳动旗下TikTok将关闭2020年建立的印度销售支持中心,全体40名员工被遣散。这些员工大多服务于巴西和迪拜市场,印度只是他们的“中转站”。TikTok印度发言人证实了消息, 并表示“非常感谢这些员工对公司作出的贡献”,受影响员工将获得最多九个月的遣散费。消息一出, 被裁的员工们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TikTokIndiaExit的话题,有人晒出离职纪念品,有人写道“三年努力,一朝归零”。

遣散团队、关闭中心!TikTok印度梦碎
遣散团队、关闭中心!TikTok印度梦碎

2亿用户的“空窗期”:印度短视频市场变天

在禁令生效前, 印度曾是TikTok最大的海外市场,用户数突破2亿,日均使用时长超过60分钟。疫情期间,TikTok成为印度人打发时间的“避难所”,街头巷尾都能刷到模仿TikTok舞蹈的视频。但禁令后这2亿用户突然“无家可归”。Inc42的数据显示, 2020年7月至12月,印度Google Play商店短视频应用下载量激增300%,本土应用们忙着抢蛋糕——Josh、MX TakaTak、Moj迅速崛起。Josh在禁令后一周内下载量突破5000万, MX TakaTak的用户数在2021年达到1.5亿,Moj则靠着“印度版TikTok”的标签,成为Z世代的新宠。

本土应用真的“赢了”?

但本土应用们的狂欢并没有持续太久。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 2023年印度短视频应用的用户留存率比TikTok禁令前下降了15%,平均使用时长从55分钟缩短到40分钟。“内容越来越同质化, ”新德里大学生阿什尼特说“打开全是模仿舞蹈和搞笑短剧,少了TikTok那种多元和创意。”有业内人士指出, 本土应用在技术投入上远不如TikTok,推荐算法粗糙,创作者分成比例低,导致优质内容流失。比方说TikTok时期印度创作者月均收入可达8000卢比,而2023年本土平台平均只有3000卢比。

欧美“围剿”:TikTok的“多线作战”困境

印度市场的失守只是开始,2024年TikTok在欧美陷入了更深的泥潭。2月5日 英国高级议员AliciaKearns在电视采访中公开呼吁民众卸载TikTok,称其“可能成为中国政府获取用户数据的工具”。紧接着,法国参议院宣布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审查TikTok的内容审核和数据保护机制。美国众议院更是在3月计划投票一项法案,试图全面禁止TikTok在美国运营。这背后是数据平安的焦虑——2023年TikTok在欧洲因“儿童隐私保护不力”被罚款3.45亿欧元,在美国因“涉嫌向中国政府传输用户数据”面临集体诉讼。

“平安牌”还是“保护主义”?

“数据平安只是借口, ”硅谷科技分析师李维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美国本土应用如Instagram Reels、YouTube Shorts一直在挤压TikTok的市场份额,禁令是最好的竞争手段。”数据显示, 2023年Instagram Reels在美国的用户增长率达到25%,YouTube Shorts的日均播放量突破70亿,而TikTok在美国的增长率已降至5%以下。TikTok试图通过“德克萨斯计划”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美国服务器, 并聘请第三方机构监管,但似乎难以平息政客的质疑。

TikTok的“印度失误”:政策误判与本土化不足

回过头看,TikTok在印度的失败并非偶然。2019年4月, 印度一家衙门就以“可能使儿童暴露于不良内容”为由禁用TikTok,但字节跳动很快通过整改解除了禁令。这让团队产生了“政策风险可控”的错觉,2020年 遭遇禁令时才发现应对预案严重不足。“他们低估了印度民族主义的情绪, ”孟买商学院教授拉詹说“印度政府早在2018年就提出‘数字印度’战略,扶持本土科技企业,TikTok却依然以‘中国血统’的姿态扩张,注定成为靶子。”

文化冲突与运营失误

文化层面的疏漏也加剧了困境。TikTok曾因在印度推广“拔牙挑战”等凶险内容被批评, 而本土团队对印度多元宗教、语言的适配也不够及时——比方说未能及时印地语化运营团队,导致与地方政府沟通不畅。比一比的话, 本土应用Josh在上线之初就组建了全印度语团队,内容审核规则严格遵循当地文化,迅速获得用户信任。“TikTok像是一个‘外来者’,而本土应用懂得如何‘接地气’,”新德里数字营销公司负责人维杰说。

出海启示:全球化的“本土化必修课”

TikTok的印度案例给跨境电商和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先说说 政策风险必须前置评估——在进入市场前,需建立本地合规团队,深入研究当地律法法规,比如印度的《信息技术法》、欧罗巴联盟的《数字服务法》。接下来 本土化不能停留在语言翻译,要深入文化肌理——字节跳动在东南亚市场成功的关键,就是组建了本土运营团队,尊重当地习俗,甚至推出“斋月专属挑战”等活动。

数据合规是“生死线”

数据平安更是出海的“生死线”。2023年, 印度政府要求所有在印运营的科技公司将用户数据存储在本地服务器,TikTok因未能及时合规而加剧了政府不满。反观Meta, 早在2021年就宣布投资430亿卢比在印度建设数据中心,满足了数据本地化要求,顺利通过审查。“数据不是‘包袱’, 而是‘通行证’,”腾讯云国际业务负责人陈明说“只有把数据平安做到极致,才能赢得当地政府和用户的信任。”

落幕之后:短视频行业的“新战场”

TikTok在印度的退场, 并不意味着短视频行业的终结,反而开启了新的竞争格局。本土应用们在瓜分市场后 开始面临增长瓶颈——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短视频市场的用户增长率首次降至10%以下而内容同质化、技术短板等问题日益凸显。这时候, TikTok在全球其他市场依然强势,2023年其全球营收达到150亿美元,在东南亚、拉美的用户数仍在增长。“印度只是一个‘插曲’, TikTok的故事远未结束,”《经济学人》评论道,“全球短视频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创作者的“十字路口”

对于创作者而言,市场的变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印度创作者拉吉夫曾靠TikTok月入10万卢比, 禁令后转战YouTube Shorts,收入下降了一半,但他发现“平台少了内容形式更多了”——他开始尝试直播带货、短剧拍摄,收入逐渐恢复。“变化是常态,”拉吉夫说“重要的是适应变化,而不是怀念过去。”数据显示, 2023年印度短视频创作者的收入结构中,广告分成占比从70%降至45%,直播带货、知识付费等新渠道占比提升至55%,创作者正在走向“多元化变现”。

未完的棋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之道

TikTok的印度故事,本质上是全球化企业“全球化”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深度融合”——尊重当地文化、遵守当地规则、融入当地生态。TikTok的失误在于“想得太快”,而本土应用的成功在于“想得太稳”。未来谁能在这场“本土化必修课”中交出满分答卷,谁就能在短视频的“新战场”中占据先机。

巴瓦那现在有时候还会打开YouTube,看看自己上传的视频,点赞量寥寥无几。“TikTok的时代结束了但生活还要继续。”她说手机里新下载的本土应用图标堆满了屏幕,但她依然会怀念那个可以尽情创作、被看见的日子。或许,这就是市场更迭的真实模样——有人落幕,有人登场,而用户永远在寻找下一个“热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