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又一跨境电商巨头上市?深耕10年垂直领域

从“大卖”到“巨头”:格力博上市背后的垂直深耕逻辑

2月13日 深交所创业板一则上市消息让跨境电商圈 躁动——格力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募集资金37.5亿元,成为新能源园林机械领域的“第一股”。开盘价37元,较发行价上涨19.9%,收盘市值高达186亿元。这家低调十余年的垂直领域玩家, 用50年营收的体量证明了:跨境赛道里与其在大海里捞针,不如在深井里挖金。

选对赛道:新能源园林机械的“时间窗口”

2007年, 当多数跨境电商卖家还在盯着3C、服装等热门类目时格力博盯上了草坪和园林设备这个“冷门”领域。彼时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 全球市场规模仅283亿美元,但一个关键趋势正在显现:欧美市场对环保、零排放的园林机械需求开始抬头。

又一跨境大卖上市!10年深耕这一垂直类目:年营收高达55亿...
又一跨境大卖上市!10年深耕这一垂直类目:年营收高达55亿...

格力博赌对了。从2007年转向新能源园林机械研发, 到2009年正式打造greenworks、POWERWORKS自有品牌,这家公司比同行早了整整5年布局。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30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超过45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7.0%。谁能想到,这个曾被忽视的细分赛道,会成为跨境卖家的“新蓝海”?

有人质疑:园林机械这么“重”的品类,真的适合跨境吗?格力博用数据回应——2022年其99%的收入来自海外 欧洲B2C站点从2020年4季度65.24万元营收,到2021年1468.03万元,2022年上半年就达1212.13万元。增长曲线比大多数3C卖家还陡峭。

研发是根:1.4万项专利背后的“偏执”

跨境圈里流传一句话:“卖货靠选品,品牌靠研发。”格力博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2020年到2022年上半年, 其研发费用分别高达1.87亿元、2.08亿元和1.07亿元,占营收比重3.37%到4.3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钱花在哪了?截至当下格力博研发及技术人员超1000人,贡献国内外专利1463项,其中发明专利125项。这些专利不是“纸上谈兵”, 而是实打实的产品竞争力——旗下greenworks割草机、吹风机等爆款常年霸占亚马逊“Best Seller”榜单,复购率比同类产品高出27%。

行业内不少卖家总想着“快速出单”,却忽略了研发的复利效应。格力博的案例证明:在垂直领域,研发不是成本,而是“护城河”。当别人还在打价格战时格力博用技术壁垒构建了“高山仰止”的优势。

渠道为王:从“代工”到“品牌”的蜕变

跨境卖家的渠道布局,往往决定生死线。格力博的渠道策略堪称教科书级:2005年先在美、 加、欧建立子公司,铺设线下分销网络;2009年转型自有品牌,同步发力Amazon、Lowes、Costco、Walmart等欧美主流电商平台;2020年又自建海外B2C购物站点,形成“商超+电商+经销商”的立体矩阵。

这种布局带来什么好处?分散风险。2022年亚马逊平台占据其90%营收, 但Lowes、Costco等商超渠道贡献了稳定的批量订单,独立站则提升了品牌溢价。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让格力博在2022年跻身欧美行业品牌前三。

对比致欧科技、遨森电商等家居大卖,格力博的渠道布局更“重”,但也更稳。当部分卖家过度依赖单一平台时格力博早已构建了抗风险的渠道体系——这或许就是垂直领域品牌与卖货型卖家的本质区别。

数据说话:50亿营收背后的市场密码

2022年, 格力博年营收达55亿元,新能源园林机械占比70%,而传统交流电产品大幅缩减。这个数据背后是欧美市场消费升级的清晰信号:环保、低噪、易维护的新能源产品正快速替代传统机械。

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报告指出,新能源园林机械的优势正契合欧美环保政策与消费者需求。格力博抓住这一趋势,将产品线聚焦于割草机、打草机、吹风机等高复购品类,通过持续迭代提升用户体验。

以欧洲站为例, 2020年家居类产品成为热销类目TOP1,而园林机械作为家居延伸品类,需求同步增长。格力博的greenworks品牌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从2019年的12%提升至2022年的38%, 复购率达45%,远超行业28%的平均水平。

行业启示:垂直卖家的“破局”与“避坑”

格力博的崛起, 给跨境卖家带来三大启示:,渠道布局要“长短结合”,既要抓住平台流量红利,也要构建私域流量池。

当然垂直领域并非“万能药”。格力博的成功离不开十余年的耐心积累,以及高达数亿的研发投入。对于中小卖家而言, 与其盲目跟风,不如找到自己擅长的细分赛道,用“匠造精神”深耕下去——就像格力博那样,用10年时间把“小类目”做成“大生意”。

未来因为全球环保意识增强,新能源园林机械市场还将持续增长。或许我们能看到更多像格力博这样的垂直品牌浮出水面在跨境赛道上走出差异化路径。毕竟在这个“卷”不动的大环境下深耕垂直领域,或许才是中小卖家的破局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