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年销1.2亿美元的爆款手机壳
一个手机壳的逆袭:年销1.2亿美元的密码
你有没有发现, 现在年轻人买手机壳,早就不是为了保护手机那么简单了这个。走在街上, 有人举着印着动漫角色的壳,有人背着印着自己照片的壳,还有人拎着联名款限量版,好像手机壳成了第二张脸。但要说把手机壳做成一门年销上亿美元的生意,CASETiFY绝对是绕不开的“狠角色”。这家2011年成立于中国香港的品牌, 靠着一款款“会说话”的手机壳,硬是把普通配件做成了潮玩单品,2021年销售额冲到1.2亿美元,目标2025年还要干到30亿。这事儿要是放在十年前,估计没人信——毕竟当年大家买手机壳,还在拼多多上挑9.9包邮的硬壳软壳呢。
从“破网站”到“爆款工厂”:定制化不是说说而已
CASETiFY的故事,得从创始人Wesley说起。这家伙学设计的,看不惯市面上千篇一律的手机壳,就想做个能让年轻人“表达自我”的壳。2011年他和朋友搞了个叫Casetagram的应用,用户能把自己的照片印上去,做成专属手机壳。这想法现在看挺普通,但放那时候,算是头一遭。真正让Casetagram火出圈的, 是2013年英国大厨Jamie Oliver在推特上推荐,后来啊流量直接把网站干崩溃了——你说这算不算最早的“网红带货”?Wesley一看这架势, 索性辞职全身心扑到手机壳上,后来把品牌改名叫CASETiFY,意思就是“让手机壳变得有个性、有创意”。

现在的CASETiFY定制服务,早就不是当年的“贴照片”那么简单了。官网上下单页面手机型号、材质、颜色、图案、字体,你能想到的都能改。选好参数, 还能实时看到效果图,这点太重要了——多少人买定制壳最怕“货不对板”,人家直接让你提前“眼见为实”。更绝的是他们搞了个“艺术家合作计划”, 全球设计师上传作品,网友投票选最受欢迎的量产,选中的设计师能拿销售分成。
这招相当于把设计权交给用户,既解决了原创内容问题,又让消费者有了“参与感”。你想想, 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可能主要原因是一个手机壳设计被CASETiFY选中,赚人生第一桶金,这事传出去,多少年轻人想试试?CASETiFY等于用最少的成本,养了个“全球设计天团”。
联名狂魔:把“饥饿营销”玩成艺术
要说CASETiFY最厉害的地方,还得是联名。这品牌搞联名跟玩似的,从明星到IP,从时尚品牌到博物馆,啥都能联名。2021年他们和BTS防弹少年团合作, 限量款手机壳上线直接秒空;和BLACKPINK搞联名,干脆在中国香港开快闪店,把MV里的布景搬进店里粉丝打卡发社交媒体,免费给品牌当宣传员。还有和卢浮宫、 大都会博物馆合作的“艺术系列”,把《蒙娜丽莎》印在手机壳上,你说这壳子是保护手机的,还是装文化的?
联名的核心是啥?是“稀缺感”。CASETiFY的联名款几乎都是“限时限量”,发售前还要排队预约。这种“物以稀为贵”的心理,把年轻人的购买欲直接拉满。有人可能会说:“饥饿营销早就过时了。”但人家CASETiFY偏不信,他们把饥饿营销和社交属性绑在一起——你不买?可能你的偶像已经同款了;你不抢?明天就涨价了。更聪明的是 他们针对不同地区做不同联名,比如亚洲市场侧重K-pop和动漫,欧美市场侧重奢侈品牌和博物馆,精准打击目标人群。数据不会说谎,2021年他们70%的销量都来自联名款,这比例吓人不吓人?
线下不是“摆设”:把门店做成打卡圣地
现在做跨境电商的, 总觉得线上就够了CASETiFY偏要“线上线下通吃”。他们在全球开了几十家快闪店,国内、日本、韩国、泰国,哪里年轻人多,门店就开到哪里。这些店哪是卖手机壳的?分明是“艺术展”。门店装修得五彩斑斓,墙上挂满艺术家合作款,中间还有个“定制工坊”,消费者能当场选照片做壳,立等可取。最绝的是 他们还在店里设了休息区和快充口——你说你逛街累了进去歇会儿,手机没电了还能充着,顺便看看手机壳,这体验谁顶得住?
线下渠道不止卖货,更重要的是“造话题”。CASETiFY搞过“城市寻宝”活动, 在门店藏限量款,消费者找到就能免费拿;还和艺术家合作搞“街头艺术展”,把手机壳设计画在墙上,路人拍照发社交媒体,等于免费打广告。线下流量反哺线上,线上再引导到门店,这闭环玩得比谁都溜。数据显示, 他们线下门店的复购率比线上还高30%,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在线下“摸到”产品,信任感直接拉满,下次买肯定会先想到他们。
社交媒体不是“发广告”:是和年轻人玩在一起
CASETiFY在社交媒体上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他们没把Instagram、YouTube当广告牌,而是当“俱乐部”。Instagram上开了20多个国家号, 内容全是年轻人喜欢的:明星开箱、设计师访谈、用户晒单,甚至还有“手机壳穿搭教程”。YouTube上粉丝不多, 但#CASETiFY话题视频播放量几十亿,主要原因是用户自发分享“怎么把手机壳玩出花样”。他们还搞过“CASETiIFY挑战”, 鼓励用户用自家手机壳拍创意视频,点赞最高的能赢全年免费壳子——这哪是挑战,分明是让用户免费给品牌干活。
更绝的是他们搞的“订阅制”。每月花10美元,就能定制一个新手机壳,每月寄到家。这招直接把“一次性消费”变成了“长期关系”。年轻人喜欢“新鲜感”, 每月收到一个新壳,等于每个月都有个小惊喜,订阅用户续费率高达85%,比普通用户高出一大截。你说这算不算把“复购”玩明白了?
中国卖家能抄作业?别只盯着低价
看到CASETiFY的成功, 不少中国卖家眼红,想着“我也做个定制手机壳,肯定能火”。但别急着抄,CASETiFY的底子,不是谁都能抄的。他们靠的是“设计+文化+社群”的组合拳,不是简单的“来图定制”。中国卖家要想突围,得先想清楚:你的手机壳,除了保护手机,还给了年轻人什么?
比如能不能把地方非遗元素做进去?苏绣、剪纸、景泰蓝,这些传统文化年轻人喜欢,但没人把它和手机壳结合过。你做一个“苏绣纹样”的手机壳,定价不用太低,主打“文化溢价”,说不定能杀出一条路。再比如 别总盯着明星联名,试试“素人设计师”计划,在高校、设计社区找新人合作,用低价分成吸引他们,既能解决设计问题,又能培养忠实用户。还有, 别把社交媒体当广告渠道,学CASETiFY和用户“玩起来”,搞点UGC活动,让用户觉得“这个品牌是我的”,而不是“品牌在消费我”。
说实话,手机壳这赛道,早就不缺低价产品了。缺的是“有故事、有温度、有个性”的产品。CASETiFY能年销1.2亿, 不是主要原因是他们壳子多好用,而是主要原因是他们让年轻人觉得“拥有这个壳,我就是不一样的”。这道理,做跨境电商的,特别是做配件的,真该好好琢磨琢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