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这款中国造婴儿游泳花车,在海外真的那么受欢迎吗

说到婴儿游泳花车,最近跨境电商圈里有个词特别火,就是Mambobaby。这玩意儿到底是真香还是智商税?有人说它在欧美卖断货,宝妈人手一个,也有人说不过是昙花一现,靠短视频营销堆起来的热度。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看看这款中国造的婴儿游泳花车,在海外到底有没有传说中那么神。

从三个孩子的父亲到婴儿游泳圈设计师,故事听着挺动人

你敢信吗?Mambobaby的创始人雷姆斯,一开始只是个工程师,后来成了三个孩子的爹。2006年那会儿,市面上婴儿游泳圈要么是充气的,老漏气;要么是硬邦邦的塑料,宝宝坐不舒服。雷姆斯估计是没少被自家娃折腾,干脆自己动手,开始琢磨怎么做个既平安又好用的游泳圈。2011年,他搞出了个实心泡沫的婴儿游泳颈圈,还申请了专利。到了2017年, 干脆直接推出免充气的婴儿游泳花车,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款的Mambobaby Float。听着是不是挺励志?一个老父亲为了带娃顺手,硬是闯出了条路。但问题来了这种“为父则刚”的故事,真能撑起海外市场的热度吗?

堪称夏日泳池带娃神器,这款“中国造”的婴儿游泳花车在海外大受好评
堪称夏日泳池带娃神器,这款“中国造”的婴儿游泳花车在海外大受好评

产品细节到底戳中哪些痛点?宝妈们真的买单吗

先说说这花车长啥样。360度全包围设计, 宝宝坐进去不会东倒西歪;靠背是网状的,透气不闷汗;头枕还能调45度角,宝宝累了还能当陆地小躺椅;最关键的是不用打气,拎起来就能走,重量轻得跟个行李箱似的。这些卖点听着确实戳中了不少宝妈的痛点——带娃去海边、泳池,最怕的就是累赘和不平安。价格方面 69到110美元,折合人民币四五百到八百,不算便宜,但母婴用品嘛,家长向来愿意为平安花溢价。欧美那边有用户评论说“Best Float Ever”, 还有人开玩笑说“能不能出个成人款,我也想坐”。这些反馈看着挺唬人,但咱们得深挖一下:这些好评是真的来自普通用户,还是品牌方精心筛选的“托”?

TikTok上的6210万播放量, 是实火还是虚火

说到Mambobaby的热度,TikTok绝对是绕不开的。2021年有个叫@pinkgerbergirl的博主, 发了条宝宝坐花车游泳的视频,画面简单到不行,就一个娃在花车里晃悠,不哭不闹,后来啊播放量直接冲到6210万。这下好,#Mambobabyfloat标签直接爆了热度冲到8040万。每年夏天一到,相关视频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冒出来评论区全是“求链接”“我娃也要这个”。

没有持续的内容输出和用户运营,热度退了怎么办?

但你仔细想想,这种短视频传播的“爆火”,到底有多少能转化成实际销量?品牌官方账号的粉丝量其实挺尴尬, 才几万,视频播放量基本也就几千到一万,跟那些动辄百万粉的大博主比,差远了。这说明啥?说明Mambobaby的热度,更多是靠用户自发传播,而不是品牌自己带起来的。这种“被动爆火”是好是坏?短期来看,名气是打响了但长期呢?

官方账号表现“佛系”, 经销商却悄悄吃肉

更离谱的是Mambobaby自己运营的TikTok账号,简直佛得不行。视频更新频率低,内容也干巴巴的,要么是产品特写,要么是官方文案,连热门话题都不带加的。你说你做短视频营销,连流量密码都不懂,这不是白瞎了TikTok这个平台?反倒是他们的授权经销商,比如HECCEI,账号运营得像模像样,视频画风统一,评论区互动也多。这就有点意思了:品牌方自己不发力,反而让经销商在前面冲。这种“甩手掌柜”式的运营,真的能把品牌做长久吗?要知道,母婴用品是个重信任的品类,用户认的是品牌,不是某个经销商。品牌方自己不站出来跟用户沟通,时间长了用户只会记住经销商,记不住Mambobaby啊。

“风靡86个国家”的说法, 水分到底有多大

网上到处都在传Mambobaby“风靡86个国家”,听着挺唬人,但具体数据呢?官网只说“全球免费送货”,没提销量,也没提覆盖国家的具体分布。咱们来算笔账:86个国家,就算每个国家每个月卖100台,一年也就10万多台。以69美元的单价算,一年销售额也就700多万美元。这规模在跨境电商里说“风靡”是不是有点早了?而且, 大部分订单可能都集中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像东南亚、非洲这些地方,母婴用品的消费能力跟欧美能比吗?所谓的“风靡”,大概率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的局部热,而不是全球性的爆发。这种夸大宣传,其实挺伤品牌的,用户一旦发现跟宣传不符,信任感立马就崩了。

欧美家长真的愿意为“中国设计”买单吗

说到这里 就得提个敏感话题:中国品牌在海外特别是欧美市场,到底有多少话语权?以前一提到“中国制造”,老外脑子里蹦出来的就是“廉价”“劣质”。Mambobaby的出现,确实打破了点刻板印象,毕竟产品设计确实用心,用料也扎实。但你要说欧美家长从此就对中国品牌趋之若鹜,那也不现实。他们更信的是“欧美品牌”“本土设计”,哪怕是中国造的,也要包装成“美国品牌”“德国设计”才卖得动。Mambobaby的官网写着“世界上最好的婴儿花车”, 这话放国内听着挺顺耳,放欧美,用户心里肯定会嘀咕:“凭啥?跟Floaties、SwimWays比,你哪来的自信?”这种文化差异,不是靠几个短视频就能扭转的。

高温天催生的“季节性爆款”, 能持续多久

你有没有发现,Mambobaby的热度,跟气温高度绑定?一到夏天 欧美高温,TikTok上关于婴儿游泳的视频就火,Mambobaby跟着沾光;冬天一到,相关话题直接冷下来。这说明啥?说明它是个典型的“季节性爆款”,靠天吃饭。这种产品,最大的问题就是抗风险能力差。万一哪年夏天不热了或者用户审美疲劳了销量立马断崖下跌。想做百年老店,光靠季节性可不行。你看那些大品牌, 比如Fisher-Price,人家四季都有产品线,夏天卖游泳玩具,冬天卖早教玩具,这样才能持续造血。Mambobaby现在就指着夏天这一波,冬天干嘛呢?总不能让大家冬天去室内泳池玩吧?室内泳池的使用率,可比海沙滩低多了。

用户真实反馈里 藏着多少“槽点”

虽然网上好评不少,但你要是去翻翻亚马逊、独立站的评论区,还是能找到不少槽点。有家长说“网状靠背太薄, 宝宝背都红了”,有人说“遮阳篷拆卸太麻烦,每次用都头疼”,还有人吐槽“重量是轻,但体积大,不好收纳”。这些小问题,看似不起眼,但用起来就是膈应人。母婴用品最讲究细节,差一点都不行。比如那个网状靠背,设计师可能想着透气,但没考虑到宝宝皮肤娇嫩,粗糙的网布一磨就红。还有价格,69美元买一个塑料+布料的花车,对不少家庭确实有点贵。万一用一季就坏了性价比直接拉低。这些真实问题,品牌方要是解决不了热度迟早会下去。

跨境电商的“流量陷阱”, Mambobaby踩中了几条

说到底,Mambobaby的成功,踩中了跨境电商的几个流量红利:一是TikTok的算法推荐,让用户自发传播;二是欧美家长对婴儿平安用品的高需求;三是短视频时代的“视觉化消费”,好看的产品+萌娃,天然有流量。但这些都是“红利”,不是“能力”。红利期过了品牌靠什么立足?是靠持续的产品创新,还是靠更精细的用户运营?Mambobaby现在看起来更像是撞大运撞到了流量上,而不是有清晰的长期战略。你看他们官网,产品还是那几款,三年了没更新过设计;社交媒体运营还是半死不活;连个用户社群都没有。这种“流量来了就吃,流量走了就等”的模式,在跨境电商里迟早要被淘汰。

给后来者的启示:别学Mambobaby的“佛系”

如果真有想做母婴用品出海的创业者,Mambobaby的案例能带来不少启示。先说说产品是1,营销是0,没有过硬的产品,再好的营销也是昙花一现。接下来 社交媒体运营不能“佛系”,TikTok、Instagram这些平台,你不主动跟用户互动,用户凭什么记住你?再者,别迷信“爆款思维”,季节性产品可以做,但一定要有配套的全年产品线,对冲风险。再说说也是最重要的,别夸大宣传,什么“风靡86国”“全球最好”,用户又不傻,口碑崩了就真没了。Mambobaby现在还能靠老本撑着,但再这么下去,迟早会被新的竞争者挤下去。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Mambobaby到底在海外有多火

说实话, Mambobaby在海外确实火过特别是2021年到2023年那几年,夏天一到,TikTok上全是它的身影。但这种火,更像是“网红式”的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它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品牌壁垒,也没有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说白了就是赶上了短视频的风口,恰好产品又能戳中痛点,就这么爆了。但要说“真的很受欢迎”,那还得打个问号。真正的受欢迎, 应该是用户主动复购、主动推荐,品牌有持续的生命力,而不是靠季节性流量和短视频营销撑场面。Mambobaby现在还处在“网红”阶段,离“品牌”还有段距离。

未来的路:是继续“蹭热度”, 还是真做品牌

对于Mambobaby接下来的几年,会是关键期。如果还是抱着“佛系”心态,指望夏天高温再火一把,那很可能被市场淘汰。但如果能借着现在的名气, 好好打磨产品,更新设计,加强用户运营,甚至拓展产品线,比如做婴儿洗澡玩具、沙滩玩具之类的,或许能真正成为母婴用品出海的标杆。毕竟中国制造不缺好产品,缺的是把好产品做成好品牌的耐心和智慧。Mambobaby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能不能从“网红”变“长红”,就看他们怎么选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