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TikTok是否计划将货架电商规模扩大至100亿美元

TikTok货架野心:百亿目标背后的现实与泡沫

说真的, TikTok这波货架电商的操作,有点像当年抖音在国内猛推商城那味儿,但海外市场真的能复制吗?去年10月印尼内测商城, 今年2月东南亚多站点上线,6月英国开城,美国内测紧随其后——速度确实快,但快背后藏着多少不确定性?坊间传TikTok计划把货架电商规模干到100亿美元, 东南亚目标更是高达75亿,这数字听着热血,可卖家们的真实感受却是:流量是来了但转化率?利润?谁在为此买单?

东南亚先行者:商城GMV占比20%,50%目标靠谱吗?

东南亚这块试验田,TikTok是下了血本的。FastData的数据显示, 2023年上半年TikTok Shop已开8个市场,印尼占小店数量30.9%,越南23%,泰国20%,流量红利肉眼可见。更诱人的是商城GMV占比已达20%,内部目标是年底拉到50%。这意味着什么?假设东南亚全年GMV150亿,商城就得贡献75亿,相当于再造一个现在的TikTok Shop。

TikTok大搞货架电商,目标100亿美元
TikTok大搞货架电商,目标100亿美元

但数字背后藏着隐忧。斋月大促印尼商城GMV暴增185%,这成绩亮眼,可别忘了那是全年最大的购物节。平时呢?大霖是个手机配件卖家, 他告诉亿邦动力,商城业务已占他GMV的六成,“增长比直播快”,可他也坦言,“平台让利8%参加活动,Shopee、Lazada要12%,这个价差是利润,但也是红海竞争的开始”。当更多白牌卖家涌入,价格战怕是躲不过。

转化率更是个硬伤。Tanky在印尼的一场直播,6万观看换来69单,转化率1%,国内抖音动辄10%的数据在这里成了奢望。用户习惯货架, 对直播购物兴趣缺缺,TikTok想靠内容带动货架,可东南亚达人矩阵还没跑通,内容爆款带动搜索和“猜你喜欢”的链路,目前更像理想。

英美市场遇冷:货架电商水土不服, 用户习惯难改

东南亚能跑通的模式,英美未必行得通。TikTok把商城开到英国, 美国内测紧锣密鼓,可Morning Consult的报告显示,美国成年人里只有三成了解直播购物,八成从没买过。Facebook、 Instagram都取消了直播购物,海外根本没淘宝、快手那样的电商土壤,用户更习惯亚马逊、Shopee这种传统货架。

更麻烦的是英美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低,但对品牌忠诚度高。白牌卖家在东南亚能靠低价冲量,英美却行不通。Lila做泰国护发品类,她发现标品在商城的马太效应太明显,“排名上去就稳,但上去难如登天”。品牌商更把商城当形象展示场, 不是主战场,“投钱做短视频和达人带货,商城只是补充流量”,一位快消品牌操盘手这样说。

TikTok在英美搞货架,更像是在教育市场。可教育成本谁出?商家?平台?去年TikTok电商全球GMV约50亿,目标今年200亿,四倍增长的压力下平台会不会给商家下指标?流量倾斜、强制报活动,再说说把成本转嫁给卖家?这风险,不少跨境卖家已经嗅到了。

卖家两极分化:白牌狂欢,品牌观望,谁在真正受益?

商城的红利,现在主要被白牌和中小卖家吃了。朴西是鞋靴类目第一, 他们用短视频做品牌营销,直播间转化,商城负责形象和搜索,“平时商城流量占10%,大促20%”。但更多像大霖这样的白牌卖家, 直接把Shopee、Lazada的店铺复制到TikTok商城,“不用拍视频,不用找达人,报活动就能起量”,门槛低得像开了个淘宝店。

品牌商却没那么积极。服饰类目卖家透露, 平台现在有倾向性地扶持有优势的商家,“缺货阶段,平台直接找中国工厂对接海外仓和MCN”,品牌想进商城?得先看货盘和价格。美妆类目卖家说“没专门运营, 商城就带来10%流量增长”,可他还是要组建团队,“毕竟品牌需要长期曝光,商城只是流量池之一”。

两极分化下TSP服务商倒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帮商家同步Shoppe/Lazada的店铺到TikTok商城, “一键同步ERP接新店”,收服务费。但长期来看,当所有白牌都涌入,流量红利褪去,平台会不会提高门槛?那时候没有内容能力的中小卖家,怕是要被淘汰。

内容与货架的拉扯:双驱动还是双刃剑?

TikTok一直强调“内容+货架”双驱动, 可现实是内容和货架更像“各找各的流量”。朴西的商城流量导到直播间占七成,但这是少数头部品牌。更多卖家发现,商城的流量来得快,但留不住“用户搜了就买,看完就走,复购难”。而内容电商呢?直播间热度高,商城首页会置顶推荐品牌直播间,可这需要持续的内容投入,不是所有商家都玩得起。

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说过内容场景适合非标品、营销爆发,货架场景适合标品、日销平铺。可TikTok的品类里标品和非标品怎么平衡?Lila的打法是 短视频卖大套装,商城卖性价比爆款,“标品靠价格,非标品靠内容”,可这对团队要求太高,小商家根本复制不了。

更关键的是平台资源有限。首页一级入口给了商城,“Friend”选项卡被“Shop”取代,这意味着流量重心在转移。内容创作者和商家开始抢资源,“短视频、直播要流量,商城也要曝光,平台怎么平衡?”一位MCN负责人吐槽,“再说说可能两边都分不到足够的流量”。

百亿目标的拦路虎:供应链、 物流、本地化三重困境

100亿美元的目标,光靠流量倾斜和商家入局不够,供应链是硬骨头。东南亚市场缺货, 平台找中国工厂对接海外仓,可海外仓成本高、时效慢,手机配件大霖说“从中国发到印尼要15天用户等不及,只能备货在本地,可资金压力大”。

本地化更是难题。东南亚各国语言、 文化差异大,印尼的斋月大促、泰国的泼水节,这些本地化营销活动,TikTok能不能跟上?去年印尼斋月商城GMV增长185%,可其他国家的节日呢?没有本地化的运营团队,货架电商就是空中楼阁。

物流和支付是另一座大山。东南亚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偏远地区配送慢;支付方式五花八门,电子钱包、COD货到付款,平台能不能打通?这些问题不解决,百亿目标就是纸上谈兵。

未来路径猜想:从流量收割到生态深耕,TikTok还有几步棋?

短期看,TikTok会继续在东南亚推商城,靠白牌卖家冲GMV。但长期必须解决供应链和本地化, 比如在印尼建本地仓,和本土物流公司合作;招募本地运营团队,做针对性的营销活动。

内容与货架的融合是关键。FastData创始人史文禄说“没有内容基础,商城业务难走上正轨”。TikTok需要打造自己的达人矩阵,让短视频、直播带动商城搜索,形成“内容种草-货架转化”的正循环。可这需要时间,平台能不能等得起?

对商家现在入局商城是红利期,但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大霖说 “直播和商城都要做,直播测款,商城起量”;Lila则建议,“标品走商城,非标品靠内容”,差异化布局才能活下来。TikTok的百亿目标, 能不能实现,看的是平台能不能解决供应链、本地化、内容融合的问题,商家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打法。这场货架电商的豪赌,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