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二季度营收为何低于预期
营收数字背后的“意外”:Shopee二季度到底差在哪?
说真的, 看到Shopee母公司Sea的二季度财报,第一反应是“有点意外”——29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29%,听着还行?可市场要的是29.67亿,差的那0.67亿,硬是把股价砸出了上市以来最大单日跌幅,28.68%!这差距,到底差在哪了?更让人琢磨的是 Shopee作为Sea的“现金牛”,贡献了三分之二的业绩,21亿美元营收,却低于预期的22.5亿。明明东南亚的访问量在涨, 印尼站15.5%的增幅,越南社交媒体91.03的碾压性得分,怎么到了真金白银的营收上,就“不给力”了?
29亿营收的“不及格”:市场预期为何突然拔高?
财报出来那两天跨境电商圈都在讨论一个问题:Shopee二季度的预期是怎么定出来的?32.5亿,这个数字比实际营收多了3.5亿,可不是小数目。有人说是分析师“拍脑袋”,可细想没那么简单。2022年同期, Shopee的GMV增速还有27.2%,总订单量同比涨41.6%,到了2023年,增速虽然没掉多少,但“预期”就像被吹起来的气球,越吹越大。

可能问题出在“变现率”上。Shopee在东南亚把佣金和广告费提了上去,环比涨了20个基点到7.5%,按道理讲该多赚钱。可实际呢?毛利润11亿,同比涨17.1%,净亏损却从4.34亿直接飙到9.31亿。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佣金涨了钱却亏得更多?难道是“开源”没跟上“节流”?或者说市场的“胃口”被养刁了稍微慢一点就不满意?
断臂求生后的代价:关停站点真的止损了吗?
2022年以来 Shopee像被按了“关停键”,法国、印度、西班牙站点接连关闭,连表现最好的巴西也频频遇挫。有人觉得这是“壮士断腕”,聚焦核心市场,可现实是关停站点节省的成本,可能根本填不上新市场的“坑”。
巴西就是个例子。2023年6月,美客多以3.22亿次点击量把Shopee甩在身后稳坐巴西访问量榜首。要知道,2022年美客多已经占了墨西哥41%的市场份额,这可不是“新玩家”了。Shopee想靠低价和补贴硬刚,后来啊呢?营销费用蹭蹭涨,用户却没留住。财报里没细说巴西具体亏了多少, 但“遇挫”两个字,已经说明问题——关停非核心站点容易,可失去的市场,再想夺回来难上加难。
东南亚的“基本盘”:亮数据藏不住的隐忧
东南亚确实是Shopee的“基本盘”, 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东南亚各站点访问量全线增长,印尼站15.5%的增幅,总量接近2亿,稳坐第一。越南社交媒体上,Shopee以91.03分碾压第二的Lazada,这成绩单,看着多漂亮。
可漂亮数据背后藏着“隐忧”。比如“活跃买家和购买频率增长”, 总订单量环比涨超10%,听起来是好事,但问题是:每个买家花的钱,是不是变少了?财报里没提客单价,但“变现率提升”却伴因为“亏损扩大”,这有点反常。东南亚用户习惯了低价补贴,一旦佣金涨了会不会转头就去了更便宜的平台?毕竟TikTok电商在东南亚可是“杀疯了”。
拉美战场遇硬茬:美客多的“降维打击”
拉美市场曾是Shopee的“新希望”,可现实给了当头一棒。美客多在墨西哥41%的市场份额, 巴西3.22亿的访问量,这可不是Shopee靠“烧钱”就能轻易撼动的。更麻烦的是拉美的物流成本比东南亚高得多,用户对配送时效的要求也更高。Shopee在拉美的“仓配一体化”还没跑通, 美客多已经把“本土化”玩明白了——从支付到售后都更懂当地用户。
2023年上半年,Shopee在巴西的投入费用同比涨了不少,可营收没跟上。这就像“花钱买经验”,可电商战场不给你慢慢试错的时间。美客多用“降维打击”告诉Shopee:拉美市场,不是谁都能来的。
TikTok电商的“突然袭击”:东南亚还能稳得住吗?
东南亚的“基本盘”,现在又来了个“强敌”——TikTok电商。周受资放话“未来几年在东南亚投资数十亿美元”,这可不是说说而已。2023年TikTok Shop在印尼的GMV增速,据说已经超过了Shopee。短视频+电商的模式,太懂东南亚年轻用户了——他们刷着视频就下单了哪还愿意去传统电商平台比价?
Shopee的直播购物和全托管,其实是跟着TikTok学的,但“学”和“超越”是两回事。TikTok的内容生态是自带的,Shopee却要硬凑直播和短视频,效果自然差了点。更麻烦的是TikTok的用户粘性太高,Shopee想“抢人”,难度不比开拓新市场小。
“变现率提升”的双刃剑:短期营收换长期用户?
Shopee把变现率提到7.5%, 环比涨20基点,这操作看似聪明——佣金和广告涨了营收自然能上去。可问题来了用户买账吗?东南亚用户对价格敏感,佣金涨了商家会不会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消费者会不会觉得“不划算”?
财报里说“活跃买家和购买频率增长”,但没说“活跃买家质量”怎么样。如果是为了薅羊毛来的用户,薅完就走,那订单量涨了也没意义。毕竟电商不是“一锤子买卖”,留住老用户,比拉新重要多了。Shopee这波“变现率提升”,到底是“饮鸩止渴”,还是“未雨绸缪”,还得看长期效果。
消费者保护计划:真能留住东南亚“挑剔的买家”?
为了留住用户, Shopee推了“Shop Safe with Shopee”,说是要保护消费者。可东南亚用户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便宜买到好货”,而不是那些“听起来很美好”的保障。2023年二季度,Shopee在东南亚的退货率有没有下降?纠纷解决时间有没有缩短?财报里没提,这些“看不见”的体验,反而更重要。
举个例子, 越南用户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一直不高,如果“Shop Safe”能真正解决假货、物流问题,那自然能加分。但现在的Shopee,更像是在“补作业”——对手做了什么它就跟着做什么却没有自己的“杀手锏”。东南亚用户已经够“挑剔”了没有差异化优势,凭什么选你?
直播与全托管:新增长点的“含金量”有多高?
直播购物和全托管,是Shopee这两年重点押注的“新增长点”。2023年二季度,Shopee的直播GMV据说涨了不少,但具体比例没公开。全托管模式倒是吸引了不少中小卖家, 可问题在于,全托管平台的同质化太严重了——卖的东西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怎么让用户记住Shopee?
而且,直播和全托管对供应链要求很高。Shopee在东南亚的仓储布局还没完善,直播经常出现“断货”“延迟发货”的情况,用户体验差了一大截。反观TikTok,依托字节跳动的供应链优势,直播带货的“履约效率”高得多。Shopee想靠这两个点“翻身”,还得先把“基本功”练扎实了。
亏损扩大的真相:烧钱换市场的老路走不通了?
净亏损从4.34亿扩大到9.31亿,这数字看得人心惊。Shopee的解释是“投入成本上升”,可具体投了什么?是营销费用?还是技术投入?财报里没细说。只知道,Sea的CEO李小冬说“对市场充满信心”,可信心不能当饭吃,股东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盈利。
跨境电商的老路,就是“烧钱换市场”——补贴、低价、打广告,先把用户抢过来再慢慢变现。可现在的问题是市场变了用户也变了。东南亚用户不再只看便宜,也开始看品质;拉美用户不再只认新平台,也开始看服务。Shopee还抱着“老黄历”不放,只会越亏越多。
行业观察:Shopee的“平衡术”还能玩多久?
现在的Shopee, 就像走钢丝——要守住东南亚的“基本盘”,又要开拓拉美等新市场;要提升变现率,又要留住用户;要和TikTok竞争,又要对抗美客多。这种“平衡术”,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去。
或许,Shopee该想想“取舍”了。与其在所有市场都“浅尝辄止”, 不如把东南亚的“基本盘”做得更深——优化供应链,提升用户体验,建立品牌信任。等把“根据地”守稳了再谈扩张也不迟。毕竟电商战场,不是谁跑得快,谁就能赢,而是谁跑得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